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乘客差点死在飞机上,原因竟是这个?






岳想沙龙·第14期

本期主题:谁阻断了乘客的救命之路?


参与:朱芸阳(中央名族大学法学院教师)、何勇、刘畅、杨远帆、张枨、齐志明、刘莉莉、唐露薇、李家鼎、颜燕华


主持:智春丽




导读

这两天,一篇题为《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的文章广为流传,作者@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讲述了自己在飞机上突发肠梗阻后遇到的惨痛经历。航空公司、机场急救人员相互推诿,当事人竟然是“半蹲半爬”自己走下了飞机,没有一个人来扶。


面对质疑,机组人员和机场方面都各有说辞,坚持说是严格按照“规定”办事。那么,到底是谁阻断了乘客的救命之路呢?



1
谁该承担责任?


事件的第一个争议点出现在乘客准备下飞机的时候,机组人员和机场急救人员竟然互相推诿,甚至争吵起来,没有人去管乘客的安危,最后,该乘客是“半蹲半爬”自己下了舷梯。很难想象,这样悲凉的一幕竟然发生在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机场和北京!


从机组人员与急救人员的对话来看,双方都不愿意扶乘客下飞机的原因很简单:怕扶的时候乘客会摔着,己方不愿承担这个风险和责任。那么问题来了,你以为不扶就没责任了吗?


让我们引入三条法律条文。


1
现有《民用航空法》第124条规定:因发生在民用航空器上或者在旅客上、下民用航空器过程中的事件,造成旅客人身伤亡的,承运人应当承担责任;但是,旅客的人身伤亡完全是由于旅客本人的健康状况造成的,承运人不承担责任。
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该乘客的发病与飞机飞行有关,争议点在于下飞机的过程中如果乘客“摔了”怎么办,这个责任谁来担?别着急,接着往下看。
2
《合同法》第301条规定: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应当尽力救助患有急病、分娩、遇险的旅客。
毋庸置疑,既然乘客乘坐了航空公司的飞机,自然就与航空公司形成了合同关系,关键在于《合同法》规定了承运人应“尽力”救助患有急病的乘客。在该事件中,南航是否“尽力”,撇捺君笑而不语,大家自有公断。
3
《侵权责任法》第37条明确规定了:“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该事件中,机场救援人员作为机场这一“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推诿救援责任,拒绝扶乘客下飞机,并在救援过程中一再拖延,确实是“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说到这里,您应该可以一目了然了:责任的认定一点都不难,而且,你以为不扶就能免责了?呵呵。


2
制度有哪些疏漏?


天上和地下是怎么沟通的?


该事件中,飞机降落后接近50分钟舱门才打开,理由是塔台没给信息。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乘务员完全可以向机长请示,由值班负责人请示塔台,经过允许自行打开舱门。而此次显然这一措施并未得到落实和完善。


垂直升降车服务轮椅和担架哪去了?


没错,你没有看错,急救人员因为不方便把“服务轮椅和担架拿上飞机”的原因,就让乘客自己下来!据撇捺君了解,飞机在空中要求轮椅或者担架服务,但是机场没有足够的廊桥对接。地面服务和救护车也没有很好的交接。


机场救护车不能进城区医院?


该事件中,救护人员称机场的救护车不能进市内,如果情况属实,这样的规定无疑是给重症急诊患者就医增添了麻烦。理想的情况应是,急救人员初步施救——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送到哪家医院。


3
人心应是畅通的救援通道


制度漏洞和责任认定,还有待厘清。但此事刺痛公众的,恐怕还不是“规定”,而是“人心”


一个疼得浑身冒汗的病人,在空乘人员和急救人员的“注目”之下,痛苦而艰难地爬下结冰的舷梯;在医护人员“爱莫能助”的暗示下,爬上救命的担架。空乘人员和机场方面给出的回应,口口声声还都是“依据规定”。


且不说“规定”是否属实,“规定”是否合理,即便是制度失灵了,他并不是在原始丛林里,也不是像鲁滨逊一样在孤岛,他周围的同伴——哪怕是陌生人,难道不应该是最后一道防线吗?


有人感慨:即使在国际都市北京,即使在高大上的机场,我们和家人视若珍宝的生命,危急关头,真有可能就卡在一个电话、一辆车、一个故障上,就此搁浅。常识与人性的冷漠,在这件事中被放大到不敢直视的地步。


还有人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难道不是应该吆喝一声,大家一起抬下去?当然,如果有专业救护人员来抬就更好了。”


讽刺的是,撇捺君搜索到,2014年5月有一则新闻:“南航顺利完成紧急运送心脏移植器官爱心接力”,为了挽救一名12岁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原计划于18:15起飞的航班提前起飞,争取了宝贵的一刻钟”。同样一家航空公司,同样面对人命关天,为何前后反差这么大?

制度是死的,人心是活的,制度并非不可突破,规定也并非不可通融,人心才是最大的救援通道


理由一:无论制度设计得再精巧,总难免有疏漏,人心是兜底的防线。


制度堵漏,亡羊补牢,也是事后防范。急难时刻,救不救人,不应该是一道计算题,而是判断题。但凡有人性和常识,都会做出正确判断。正 是靠着人与人之间的守望互助,人类才得以在这个星球上作为一个群体生存下来。况且,在这件事中,救人并不需要舍己,不救人的理由只是“莫须有“的风险。


理由二:制度是个壳,应该提供温暖,而不是放心地隐藏冷漠。


这件事情中,有“扶老人被讹”和“医患矛盾”的影子。在当事人的最新回应中,提到这样一个细节:如果机组人员在搀扶乘客下舷梯的过程中,乘客真的摔伤了并且提出讹诈,谁来赔偿?


社会资本流失,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社会运行成本无限提高。设想,如果法律条文真的要规定,到底是航空公司还是机场人员应该把患病乘客抬下飞机,是不是也很可笑。有人说,事情真的有这么复杂吗?其实,只要机场落地顺畅一点、空乘人员热心一点、急救人员专业一点就好。


还是那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久,就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制度是人设计的,也是用来保障人的,别到头来把人给出卖了。


本期统筹:智春丽 李家鼎 颜燕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航急救门”中的急救技术要点!
真正需要急救的是急救制度
温哥华飞北京航班突然迫降,华人夫妇被担架强行抬下飞机!原因真丢人...
媒体称波音777机型成熟 突然失踪有四种可能|波音|失踪|飞机
50多名被宣布死亡的乘客35后突然归来,时空隧道被证实?
乘客腹痛自己爬下飞机 南航与机场分别致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