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我们一起想干掉的猪队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这么一群人总会出现在你的身边。或者说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同事,同学,或者游戏中队友等等,他们有着一种神奇的光环,每当他们这类人出现在你的身边的时候你的内心其实是崩溃的,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中的:猪队友”。今天军武菌就为大家盘点一些军事历史上著名的”猪队友“。


也许你心目中的和你一起配合的队友是这样。




但事实上你周围的猪队友分分钟把你坑趴下




也许你想象中和你一起的同伴应该是这样。





但事实上的猪队友同伴分分钟把你蠢哭,

有木有?



这些还都是小事,军武菌开始和你盘点一下那些重量级的猪队友。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说,二战历史上最出名的猪队友莫过于“意呆利”了吧,相信广大的小伙伴们也是早有耳闻,军武菌这里就挑一些不常说到的事情给大家再说说。




早在德国跟意大利签订《钢铁条约》时,德国国防军中就存在反对与意大利结盟的声音。德国国防军对于意军战斗力到底是何水准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当希特勒询问该条约利弊时,他们曾经如此警告自己的元首:“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就相当于我军增加10个师的力量;如果意大利加入对方,我们用20个师就能搞定它;但如果意大利要加入我方,我军就必须耗费50个师的力量去保护它。”结果呢,后来美军从意大利登录,元首不得不接手意大利这个烂摊子,德国国防军一语成谶!




意大利这个“猪队友”给盟友添的最大一个麻烦在北非。由于海军不行,德国地中海地区的计划本来只是防御。一心想建立自己“新罗马帝国”的墨索里尼却偏要染指英国在北非的殖民地,此战的后果当然可想而知。于是德国不得不在西拒英国、东攻苏联的背景下,开辟了北非战场,陷入了比一战中更为噩梦的“三线作战”状态,北非也因此成了轴心国最早战败的战场。




二战中意大利在战略上的“添乱”,其实是无数具体战例累加起来的结果。类似的段子流传甚广,这里仅举几例。


意大利人对于战争的不专业,从一开打就暴露无遗。1940年6月,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家的高射炮击落,倒霉的巴尔博当场身亡。




在阿拉曼战役中,意军曾经创造过人类战争史上少见的、成军团建制向对方投降的纪录。当时丘吉尔打电话询问英军司令奥金莱克,丘吉尔问:“我们俘虏多少意大利人?”奥金莱克得意洋洋地回答说:“数不清,大概5亩(英亩)的军官,200亩的士兵。”由于战俘太多,急于追击撤退德军的英国人来不及建战俘营了,只好让军需官发给意大利战俘材料,让他们自己搭个战俘营把自己关起来。




北非如此,意军在苏联战场上的表现同样糟糕。在德国发动侵略苏联的进攻后,作为德军盟友,意军被派去攻打斯大林格勒。结果意军第8兵团的防区成了苏军的突破口,不到一天就被打开了一条27公里宽的缺口,3天后扩大到90公里。




22万意大利官兵仓皇溃逃,将德军的侧翼完全暴露在苏军面前,导致一百多万德军被围歼。当时,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正好在柏林访问,得知此消息后,询问意军在这次战役中的损失,一位在场的德国军官没好气地回答说:“基本没有什么损失,他们全都拔腿溜走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不无讽刺地说:“万幸,意大利成了德国的盟友,而不是我们的。”看来,意大利在二战中坑队友真是坑出一定境界来了。如果不是意大利如此“坑爹”,纳粹德国能折腾多久还真是不敢想象。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猪队友还是二战时期的,不是别人就是英国,而且坑得还是我们中国人。当时在缅甸战场上,英国军队一向视小日本黄种亚洲人为三等民族,英军投入的部队并不是殖民地警察部队,而是精锐部队。英军第7装甲旅是英军装甲战先驱珀西哈巴特将军所一手栽培,被称为英军中“训练最好的部队“,其战斗力自然可以想象,所以不把小日本军队放在眼里。




当日军历经千辛万苦穿越泰缅边境出现在了缅甸。在一连串的初期战斗中,英国人迅速发现,这些小个子并不好对付。当时的情况是少量日军在追着英军到处跑,丢盔弃甲。


随着日军的增援部队到达战场,缅甸战场上的英军在加速溃败。3月,新任缅甸军指挥官亚历山大上将在仰光未组织任何有效的抵抗,致使3月8日,日本轻取仰光,顺利地实现了占领缅甸的第一期作战目标。早在3月3日,日军第15军第33、第35师团就夜渡西当河,在第5飞行集团的配合下,以主力自勃固以西向仰光北方推进追击撤退中的英军。担任英军掩护任务的英军沙漠老鼠第7装甲旅也已不复在北非时的风采。这支拥有150辆坦克的装甲旅在瑞同他们遭到日军第33师团佐藤大队和有延大队的痛击,日军一直追击这败退的英军进入仁安羌地区。



中国远征军


此时在仁安羌的英军是英缅第1师和英国装甲第7旅残部。英军被困在仁安羌,面临着水源断绝,粮食将尽,军无斗志的绝境。英缅一师师长斯利姆将军电报缅甸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要求尽快派援军来,否则就只有投降了。


中国远征军第113团深夜急行军仁安羌救出英军。




英国人没有办法只好求助中国远征军火速赶来解围。19日,距离仁安羌最近的孙立人新38师派出副师长齐学启带领第113团乘夜向仁安羌急行军。此时的仁安羌各处油井都在燃烧,火光照射着整片荒原。19日拂晓,日军德重大队配合高延大队从侧背向英军发起进攻。到中午,英军斗志开始消散,开始有士兵丢掉武器逃跑。随后逃跑的士兵越来越多,终于形成了崩溃之势。



中国远征军大撤退


19日黄昏,就在英军即将被日军歼灭的最后时刻,中国新38师第113团的1000多名士兵及时出现在仁安羌。他们勇猛的阻挡住日军,掩护英军逃出生天。此战,中国远征军从日军2个大队的虎口中解救了7000多装备有坦克,装甲车,大炮和汽车的英军。而被救英军的司令斯利姆将军就是日后1944年英帕尔战役的英军总司令。此战远征军第113团也战死第3营营长张琦以下204人,战伤318人。3月18日在缅甸的英军包括英缅军第1师,英印军第17师,英澳军第63旅,英装甲第7旅均开始向印度撤退。



中国远征军


但是就是这只英军部队却变成了令人愤怒的猪队友。在仁安羌解围之后,中国远征军新38师殿后负责掩护英军向印度撤退,此次撤退是英国历史上最长距离的大撤退,距离达1100英里。至于新38师如何以美元补给的数千残兵阻挡日军追兵,要付出多少伤亡,即使阻击成功如何敌前摆脱接触,那就自然不是英国人关心的了,只要他们自己跑到安全的地方就行了。英军的迅速逃跑,让日本军队包抄了中国远征军的后路。



日军占领仰光


日军很快切断了远征军退路,对远征军形成合围之势。这时缅甸最恐怖的雨季即将来临,中国远征军被日军分割包围后,补给全无。经过研究中国远征军决心兵分四路突围,在日军的拦截和侧击之下,很快就演变成为了溃败。正如撤退中的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所说,我们进入了挨打的地狱。中国远征军的这次血的教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赤裸裸的猪队友。


好了,现在我们说说第三个:一个国家内的猪队友们。一个国家的对外作战中,最忌讳的就是同袍不和。二战期间,日本陆军和海军彼此也是“互相帮助”让彼此体会到了“同胞友谊”。二战时日本海军和陆军的配合可以用“说好做彼此的天使、结果成了彼此的猪队友”来形容毫不过分,才会有了“陆军马鹿海军马鹿”的说法。



当19世纪后期的明治维新中,现代的日本陆军和海军建立起来的时候,一些宗族将他们的子弟送进一个军种,而他们累世的对头们则一定参加了另一个。就这样,他们之间的敌意持续了下去,甚至发展成了公开的仇敌关系。 


两军之间的争斗在个人层次上也体现了出来。海军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参加过两次最重要的战役,先是突袭珍珠港,后来又经历了中途岛的失利。他曾经有一次当着一位喋喋不休的将军之面推开椅子拂袖而去,以此表示对陆军的蔑视。丰田副武司令,是战时的联合舰队总司令,他经常把陆军称为“马粪”,而且再三宣称他宁可把女儿嫁给一个乞丐,也不会嫁给一个陆军里的家伙。但这些都算不了什么,陆海军之间不合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遍及各处,包括经济动员、战略性供应的征集和部署、军备设计和生产以及成品的分配。 

从制度上讲,陆军和海军的后勤供应都是由通产省掌管和分配的。通产省和一个内阁计划委员会共同负责制定经济政策。但是,海军和陆军都拒绝向行政部门提供任何关于他们战略物资的接收和存货的数据(它们之间更是绝对相互保密)。这样一来,任何实际的计划都难以实施。在战争初期,日本曾经进行过一次弥合两军关系的尝试。他们建立所谓的控制机构,并赋予其相当巨大的权力。这些机构是以政府的面目出现的,每一个机构的领导都由一位来自战备相关产业的行政官员担任。陆军和海军的反应则是对控制机构毫不理睬,继续随心所欲地使用他们的储备物资,直接向生产厂家发送订单(有一些厂家就是属于军队的),混乱仍在继续。

两军之间的争吵在至关重要的飞机工业中最为激烈,在这里双方都建立了自己的控制机构。一位民用经济计划制定者藤原银次郎在对飞机工业进行调查之后,抱怨说:“海军在科技上比陆军领先,所以陆军竭尽全力地争取赶上,然后海军又竭力保持领先的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一场争取优势地位的紧张斗争。” 

藤原氏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到1943年的夏天,尽管日本已拥有年产53000架飞机的生产能力,但实际上每年的生产数量连10000架飞机都不到。对此,他的解释为:“陆军和海军出于竞争而小题大做,但他们没有取得什么实际的成果。他们拥有规模宏大的工厂和相当精良的机器,但是每当陆军建一个大的工厂,海军马上也会建一个。他们只顾着盲目攀比,却很少考虑到实际效率。”这种浪费行为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在那些用来制造飞机的宝贵铝材中,只有55%确实变成了飞机,而余下的部分全部被作为废料倒卖进了黑市。 

陆军和海军都伸长了脖子等着看在飞机设计领域谁会超过对方。截至战争结束,海军制造出的飞机有53种基本机型,共112个品种,而陆军则有37个基本机型,共52个品种。这些飞机中的大多数都是按那些落入日本人手中的外国机型仿制而来的。在从被占领的荷属东印度开采石油的问题上,双方的争斗时间也长到了荒唐的程度。海军由于对石油的需求极为迫切,不得不从这里进行了大量的开采。陆军由于步兵占了绝大部分,所以它的石油主要是用于航空兵,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需求了。但是,陆军实际上早已垄断了日本的石油资源。 

这种不平衡来自于一种奇怪的安排方式:被占领地区的石油资源的分割情况是由最先占领该地区的军种决定的。在这点上,陆军占有明显的优势,它掌握着最主要的油田,还握有6座大型的炼油厂,这使得陆军拥有了前荷兰属地中85%的石油资源,这样海军能得到的就所剩无几,它手中掌握的只有婆罗洲的两个港口。


为了满足自己远远超过陆军的石油需求,海军不得不采取了类似于敲诈的手段,它威胁说,如果陆军不分给它更多的石油,它就要扣留发往日本的所有油轮。虽然,因此成立了一个陆-海军石油委员会来解决分歧,但实际上争斗更加剧烈了。对于委员会所下达的石油分配命令,通常双方都置之不理。 

同时,海军在海战中的失败,和其长期的石油短缺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群岛航母大空战中,有一个日本舰队其实就在附近,但苦于燃料不足而无法参加战斗。由于不会受到来自海面舰船的攻击,美国航母发动了“电击行动”,随心所欲地遣出和召回作战飞机,日本空中力量在这种打压下永远都无法恢复元气。后来,在莱特湾战役中,从本土紧急赶来赴援的战列舰“伊势号”和“日向号”最终还是晚了一步,原因还是燃料不足。

尽管海军掌握着油轮的垄断权,但陆军建起了自己的造船厂,而且它对商业船运也颇有涉足。实际上,早在战争开始时,陆军手中掌握的船舶的总吨位就已达到了210万吨,而同时民用的“航运控制协会”的船舶总吨位是170万吨,日本海军的总吨位则仅有150万吨。而在实际操作中,两军之间也决不进行任何合作的努力。陆军的航运总部在宇品,海军的航运办公室则在横须贺,他们从未交换过关于船只启航、路线、装载情况以及到港时间等任何信息,甚至连发现了敌方的潜水艇这样的事也互不通知。  陆军并不仅仅满足于拥有自己的商船船队,它甚至还要利用在政治上的主导地位来建造自己的潜艇。海军潜艇部队的指挥官三和艹戍 吉副司令回忆说:“当陆军提出要建造他们自己的潜艇的时候,海军坚决反对这个计划。但是陆军答复说,他们计划建造特殊的潜艇是用来守卫本土的,他们不想要海军的潜艇来担负这一任务,因为它们还有更重大的使命,就是迎击敌方的舰队。海军对这一点表示同意,并且向陆军阐述了建造潜艇的困难性,表示可以指导陆军如何来建造。然而陆军并不想要海军的帮助,只想自己来造。”毫不意外,海军的潜艇几乎没有被派上任何用场。

日本在二战中未能研制出一种高效的雷达,这在部分上也要归咎于两军之间的争斗。美国的雷达专家们在一份战后的报告中指出:“日本的军事首脑们必须受到严厉的批评,他们使陆军和海军的研究开发以及生产工作一直处于完全隔离的状态。日本缺乏拥有足够技能来从事雷达研究的科学家,无法展开工作。然而他们竟然还坚持在两军中进行各自为政的秘密研究,企图用不到一半的人来完成全部的任务,这种事倍功半的方式真是愚蠢到了极点。” 

陆军掌握着最高的军事征募权力,因此它就老实不客气地把那些技术熟练的飞机制造工人统统征到了自己的序列之下,特别是那些原本在给海军生产物资的工厂中工作的人。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大约4500名九州飞机制造公司的工人受到了征召,占到全厂雇员的50%,他们的位置被换上了毫无技术、毫无经验的妇女、学生和朝鲜人。陆军和海军似乎都很乐于让他们的供应厂家们生产用途相同的但却形状各异的产品。“即使是生产一个螺钉,陆军可能要造成左旋的,而海军则要造成右旋的来表示与其不同。”日本同盟新闻社的记者加藤益雄在回忆中这样说道。

到了1943年的12月,日本的工业已经极度混乱,以致内阁计划委员会和通产省全部被取消掉了,代之以一个全新的军需省,由东条英机兼任部长,它的任务就是专门消除由于那两个互不相让的军种所引起的混乱。

凡是那些和战时供应品生产稍有瓜葛的私人企业都被列为“军需厂家”。这个含糊不清的称号一共被授给了671家厂商。军需省对厂商的生产安排有独家控制权,还控制着下属厂家的资金,并且可以按照它的喜好对厂家进行任意的拆解组合。然而军需省的努力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仅从部长走马灯般的替换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事实。东条英机很快就对军需大臣的工作感到厌烦,于是将其转给了副大臣岸信介。岸信介的继任者是经济学家藤原银次郎,他就是那位意志坚强、能力卓越的三井工业集团的前任总裁,藤原后来带着愤怒辞去了这一职务,取代他的是一个名叫吉田的昏庸官僚。对此藤原解释道:“问题就在于必须有一个陆军和海军都能接受的人,于是他们找到了这么一个妥协方案———任用吉田,尽管这个人根本一事无成,毫无用处。也许他们觉得任用一个对工作一无所知的人,就能使他们双方都放开手脚吧。” 

综观整个二战过程中,这两个军种之间很明显地不需要一个协调的指挥(而即使有,他们也不会听从)。就在中途岛战役后不久,海军准将高木础吉大胆地向海军军令部建议,提出日本胜利的惟一希望就在于陆军和海军在一个最高指挥部之下采取联合行动。但两军都拒绝进行任何实际的合作,即使在作战地区也是如此。

作战地区中权力在两个军种间的分配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规则,陆军掌握了大部分的指挥权,但海军控制了新几内亚的一半、所罗门群岛、苏拉威西岛以及被托管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双方都认为对方控制下的地区与自己毫不相干。还是那个同盟新闻社的记者加藤,他认为这种情况就是造成1944年6月塞班岛失守的原因,他在文章中写道:“分配给海军的舰只数量不足以守卫这一地区,而陆军提供的支援不仅不够,而且还三心二意。” 

然而海军也好不到哪儿去。作为山本五十六大将中途岛作战的一部分,陆军官兵们夺取并固守了阿留申群岛,海军早前就对这次登陆行动表示反对,很快就又对它进行批评,海军大西泷次郎少将后来说:“我们应该在猛攻阿留申群岛之后就从那里撤走,但是我们愚蠢地占领了这一地区,还投进了过多的物资和不必要的兵力,这使得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再离开了。”所谓不必要的兵力就是指那2300名在1943年5月美国收复阿留申群岛时被困的士兵。

在得知阿留申群岛的大败后,裕仁天皇陷入了很深的困惑,他非常天真地问他的侍卫官:“难道海军和陆军之间真的水火不容吗?如果他们之间存在摩擦的话,那我们就难以赢得战争的胜利。”

天皇的这个结论是绝对正确的,旧日本的海军和陆军各自互为猪队友,由于东条英机试图掌握日本盘根错节的政治结构的努力毫无成效,由于警察的高压手段渗透到国内的每个角落,由于陆军和海军之间龃龉不断,兵力不足、军备匮乏的日本帝国无可挽回地逐渐滑上了通向失败的道路。对于这样的“猪队友”军武菌表示:让日本的猪队友来的更多一些吧~~~





在二战时期美军也出过差点干掉罗斯福的猪队友,对于任何参战国来说,己方政府首脑的安全是首位的。所以战时政府首脑的出行往往是重兵防护。但是就是这样的任务,一旦护卫部队“脑子短路”,带来的隐患也是很大的。


二战时美国海军威廉·D·波特号驱逐舰差点达成一个“成就”:将己方首脑和高级将领一锅端!



1943年1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及大量军政高官乘坐衣阿华号战列舰参加得黑兰会议。护航舰队中有一艘4个月前刚刚服役,昵称“威利”、全船水手都是新兵的 “威廉·D·波特”号驱逐舰。



猪队友“威廉·D·波特”号~~


既然是“纯·萌新”的船,自然一路上少不了闹各种状况:先是在纳粹潜艇的出没海域掉了一颗深水炸弹,让舰队误以为遭到潜艇袭击而造成一连串的折腾;随后又发生了水手被大浪卷走、动力舱故障失去动力等各种问题。最后海军部长欧内斯特·金都看不下去了……默默的命令“威利”离舰队远点,并且严正警告“威利”的舰长:不许再出大乱子。




但是“威利”还是在11月14日差点闯下超级大祸:当天罗斯福总体提出想观看军舰的防空演习(总统大人曾经是海军助理部长)。演习过程中,几个作为目标的气球飞到了“威利”的上空,急于表现自己的“威利”在击落剩余气球以后打算再进一步进行雷击演习,舰队中的“大个子”——战列舰“衣阿华”号自然是理想目标。就在雷击演习过程中,操作员忘了把鱼雷管里的引信拔出来,结果鱼雷直冲衣阿华而去。


见到自己的属下闯了大祸,心急如焚的舰长赶紧命令手下用灯语信号通知衣阿华转向。但是就像前文说的,“威利”上面的水手包括信号兵在内都是新兵,本就操作不熟练。加上遇到紧急情况,打出去的灯语从头到尾就没有打对过。


眼见鱼雷离衣阿华号越来越近,吓得快灵魂出窍的舰长不得不打破无线电静默通知“衣阿华”号紧急转向。与此同时衣阿华号也发现了正向自己疾驰而来的鱼雷……


在罗斯福的日记中,这位总统轻描淡写的写了一句:“在周一的演习中,‘波特’号发射了一枚鱼雷,我们看到它在离我们1000英尺的地方爆炸了。”


据传,衣阿华号上当时忙成一团,为了躲避鱼雷,“衣阿华”号急转弯并加速,船身倾斜。罗斯福的保镖们不得不扶住总统的轮椅防止“溜车”。闹剧结束后,“衣阿华”舰长气急败坏地下令全舰炮火瞄准“威利”并质问“你想干啥?”,“威利”的舰长百口莫辩,只能一个劲解释这是个意外(确实是个意外)……


之后“威利”舰上全员被扣接受调查查清是不是敌人间谍破坏,不过最终还是确定这是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意外。



接下来我们来讲个更神的 澳大利亚海军 !在亚太,澳大利亚也曾是航母大国,曾拥有过好几艘航母。1960年代是澳大利亚航母碰撞的高发年代,两次航母碰撞事故都是在海上编队机动时发生的,而且都在夜间,两次碰撞都发生在“墨尔本”号。“墨尔本”号先后把两艘驱逐舰撞为两截,堪称驱逐舰切割机。



猪队友“墨尔本”号不长眼系列~~


话说1964年2月10日晚上,“墨尔本”号进行编队机动,来了个“U”形掉头转向。担任护航任务的的“Voyager”号驱逐舰原本在“墨尔本”号左舷位置,在转向过程中,两次穿越“墨尔本”号航线想回归原来位置,再次穿插“墨尔本”号航线时,被“墨尔本”号航母撞为两段,随即沉没。编队随即终止训练,开始救捞落水幸存者。“Voyager”号驱逐舰共有314名舰员,这次事故导致该舰七八十人死亡。


第二次是在1969 年6月3日,美澳举行联合反潜演习期间,“墨尔本”号航母惹了把大祸, 把美国“埃文斯”号驱逐舰撞成两截。


根据演习剧情,美国“埃文斯”号驱逐舰离开编队前出进行对潜搜索,随后在海上来了个“U”形掉头转向,以便重新归队,结果与“墨尔本”号航母开了个面对面。夜里黑灯瞎火的,只能凭借舷灯(类似于汽车转向灯的东东)判断对面舰船来向。


舷灯为左红右绿,在海上,若看到舷灯为左绿右红了,说明你们一定是对头开了,有相撞危险。




按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在迎头对开的情况下,双方应该鸣汽笛一短声,表示“我舰正在向右转向避让”,并各自右转避让,而且动作幅度要大,以便对方看到你在避让。美国驱逐舰倒是按照这个规定急速右转了。“墨尔本”号航母却来了个左转,于是轰隆一声,两舰猛烈撞在一起了。这次撞击很猛,美国“埃文斯”号驱逐舰被拦腰切断,撞成两截,舰长也跟着前半截舰体石沉大海。幸好美海军损管能力强,保住后半截舰体。“埃文斯”号共有273名舰员,这次撞击事故导致该舰74名舰员遇难。


值得一提的是 墨尔本号接连撞沉两艘驱逐舰后澳大利亚海军实在HOID不住,将其退役拆解。这艘祥瑞船后来到了我国手上,作为当时海军的“重要玩具”局座还曾专门上过。也算为中国的航母建设出过力啦。


好了,今天的猪队友系列就为大家盘点到此,下面还有一些搞笑的猪队友动图,希望大家在看了这么多种类的猪队友之后,能够好好的爱护自己,还是那句话:珍爱生命,远离猪队友。军武的小伙伴切记切记~~~~




▲我艹 好烫~~


狗队友扑倒系列~


猪队友不长眼系列~~


猪队友瞎指挥系列~~


谁推了新郎一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日本侵华花了14年,为何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弃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德国怕不怕英国
日本投降时仍有700万军队,其分布和武器水平都是什么情况?
日军天不怕地不怕,专怕这位将军:曾将千名日军活埋
抗日战争中国远征军进行的“平版纳”会战——之二
二战日军横扫东南亚(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