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不赞赏自己的孩子,他真的会变得不再爱你

题图是吕颂贤版的令狐冲和师父岳不群,他们几乎是父子关系,但自从令狐冲剑法精进之后,岳不群就再也没有奖励或者称赞过他。


我在后台消息里接到了一个问题,有位妈妈问我,他的儿子总是丢三落四的,该怎么办才好。


我问她:'你儿子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呢?'


必须要问清楚,有的健忘可能是身体疾病引起的。还有,某些类型的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都可以被描绘为“记性不好”。


妈妈提到的是一些琐事:


门口拿牛奶,奶拿回来了,奶盒子经常不关。写字,钢笔(用完)不记得带笔帽。

衣服脱了,就找不到了。去上课,走的时候水杯不记得拿。有时能找回,有时找不回。

问题是老这么丢,这我也吃不消啊。上次坐高铁,下车了他才发现他的包没带,书全没了。真是头疼。

或许是我太苛刻了?把问题看重了?还是长大过程中都会这样?


这些话里有多少是你小时候听自己父母说过的?我是经常听到,我今年还丢了一次钱包一次钥匙,我妈唠叨了我好久。


从描述看是个偏粗心的孩子,但似乎还没什么严重的情况。


看起来孩子不大,应该是刚到青春期。基本上带水杯的孩子都还没长大,开水杯也是最被嫌弃的道具,一点都不酷,我记得我的青春期就是从不喝开水开始的。


他坐高铁应该是跟大人一起,所以我猜想可能的情况是,本应该是保险阀的大人也忘了孩子的包了,但是归因于孩子。


此外大家记得高铁上丢东西了找铁路问问,各铁路局都有失物招领处。我曾经捡到过一个家用摄像机,列车员规规矩矩填一个单子,许诺说失主找到了会给我打电话告知。像这一包书,托招领处的同志用一个邮费到付的包裹就送回来了。


我就想,有没有什么方法平常训练训练他,让他能细心一些。


这个法子还真有,但不是罚他,而是奖励他。


我以前当主编的时候,杂志时不时出错别字,出了错字就罚钱,一个字五十块钱,重要的标题可能200到500。但不能叫罚款,罚款违反劳动法,而是叫扣发绩效工资,罚了留给编辑部作活动经费,偶尔给表现出众的同志发个小奖。


但是我得明白说一句,处罚这事对减少错误没用。


几乎所有的差错,都一定是有至少一个人没尽责,可能是因为过度疲劳,可能是厌倦,还有可能是急着跑出去约会。


你翻来覆去地看一篇稿子,其实在减少你和同事受罚的可能。


但是你的同事并不领情,他可能觉得你特别事儿。他是不相信自己会受罚的!


不去想在远处的“坏事”,这是人自我保护的机制,就像我们抽烟、喝大酒、吃肥肉时从来不会考虑心脏病和肿瘤一样。有的还有宗教仪式感:“呸呸呸,别说破嘴话,童言无忌!”


把奖惩措施改成“奖励不出错的人”会更好,比如零差错的话,大家都有一笔奖金。


各位,钱哎,会让人一下子激动起来,要知道我们是智人,有史以来最鸡贼的动物,听见钱那耳朵就改了高清格式了。


你同样翻来覆去地看一篇稿子,大家却会觉得我们一起在为奖金而努力。


有老板说得多花多少钱,多花不了多少钱,国家的出版物都有一个容错率,万分之三,一本杂志十万字,有三十个错处很正常,所以只有最精神抖擞的人才能拿到这笔钱,但是减少错误、激励大家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简单说:如果你的目的是减少差错,奖励;如果你的目的是弄点钱,那就罚款。


“只奖不罚”是心理学确定可用的状态,但杂志社还是会罚出错的编辑或者图编、美编,也一定是为了弄钱。


还能解恨。


你的领导要给没出错的别人一个交代,这就是复杂的成人世界。我们经常看到经济学家说,如果……能资源配置最高效率……,但是政治家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还要考虑各群体利益,以及这些人的态度和反弹,经济账上面一直都有一盘政治的大棋。


在杂志社里罚出错的编辑可以解恨,在家里打犯错误的孩子也可以解恨,但是罚不能长期地减少差错。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掩饰和隐瞒。


家庭里,还是只奖不罚的好。我建议那位妈妈,最好给孩子订个目标,比如他能很好地守护自己的书包一个月,就买一个足球做奖励。足球三个月没有丢,买一件他喜欢的俱乐部的正版球衣。半年了球衣都没丢,那就可以带他飞英国看一次英超了,他会自己收拾行李的。期间他会懂得自律和契约精神,这是一个企业家所需要的两项重要素质。


男人女人都一样,不愿意守护什么,一定是他觉得那东西有无两可,奶箱盖、书包、衣服(是不是你总要他穿太厚了)就是这样的东西。你要给它们赋值,让他也觉得这东西值得看管和保护。


爱惜和保护东西的习惯形成之后,孩子就不太需要你们操心了。我们经常说一个孩子自理能力强,其实真不是衣服洗多干净、拖地板多厉害,这些事可以交给洗衣机和扫地机器人,而是这个人知道增减衣服,知道出门带什么东西,知道什么东西放在哪,需要的时候找得到。这种习惯养成了,这孩子去哪儿都会干干净净的,惹人喜爱。



干干净净的孩子,家家都喜欢


好习惯,真的是奖励出来、表扬出来的,你如果认识学霸,回忆一下当年你们在课堂上的事,每个学霸身边都站着一个爱表扬他,乃至于偏心眼表扬他的老师。


中国人把老师的地位强调得特别高,正是因为父亲很少夸赞自己的儿子,疼爱自己的儿子被认为没出息,但是老师可以合法地称赞自己的学生。孔子说颜回:“贤哉!回也。”


后世的中国人就不能这么夸儿子,要说“犬子”。贾政明明喜欢贾宝玉对对的天份,却要在门客面前装得特别严厉,大家也都配合甲方爸爸,拼命捧这位少爷。


但是今天,这种古老的父子关系已经被证实为不合格的,大多数恶劣的父子(有的还有父女)关系真的不是父亲要打死儿子,而是父亲表达感情的方式有问题——他们太羞涩了。严厉、好强的母亲,有的比父亲还要苛刻。



唐僧其实就很爱悟空,他跟妖精独处时会说:“我那大徒弟神通广大。”但是当着悟空的面他不会夸他。一般情况下,不夸一个好学生就是不拿对方当人,不信——“泼猴!”你听!你听!


多看看你的孩子,他哪些地方做得好,及时表扬,正向的反馈会让他越来越有自信心,造就一个人是让他不断收获小胜,然后转化为大胜。


孩子成长是个高风险过程,这期间他会面临很多诱惑、失望、无聊和烦恼,这时父母往往也正是中年危机,可能会面临更多诱惑,更多失望、更多无聊和更多烦恼,这时候,多想想熊师傅的话:


称赞你的孩子,赞赏你的孩子,告诉他,他很棒。


“你尽管放心去长大,爸爸妈妈尽量不做你的压力源。我们会默默在你身后,帮你度过这可爱的青春,度过这纠结和不安的几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谷穗日记•父子旅行
只有不劳而获的东西才不会珍惜
父子论道之如何面对奖励 原创于: 2006-09-20 22:53:12
该不该用钱奖励儿子做家务?
家族·教育 | 中国父母最大的失职, 就是没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父子对话:为什么要上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