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志超】计算机系一定不如历史系吗?

每天陪你思考

15

分钟

阅读仅需 3 分钟


也许你不知道,过去十年,美国大学所有的科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都大幅增加,唯有计算机科学,仅小幅增加,中间甚至还数目下滑。因为美国的大学生,入学时不用马上选定主修,还可以随时更换,学生照道理会因应就业市场需求而调整主修,非常的市场导向。以硅谷的活跃,还有科技新贵在美国社会的日益受到重视的程度,我们应该看到主修计算机的学生数目大为增加,但实际不然。为什么?


因为计算机科学就是大学所有专业里最难念的,就是这么简单。难不只是知识内容的困难,正如前述,物理也很难,工程也很难,但计算机难在“学会”很难。


我看过太多学生,进大学满心想念计算机,想赚大钱。但数学程度不好,勉强把作业、考试应付完,但接下来难度的增加速度,就不是这些学生跟得上的,最后只好放弃。计算机比物理和其它工程专业,更讲究直线式的前进,底子没打好,接下来就不行了。答个物理卷子,只懂了三分,勉强下去,还可以考个及格,但写程序这事不行,只懂三分,代码完全跑不出来。


更大的问题是,现在有很多从小就学计算机的高手,当第一个作业发下来,你看到你的同学,怎么轻轻松松就完成,你熬夜整晚,都还弄不出来,你怎么还有信心念下去?你可以想像从小没练过乐器的小朋友,进了大学说要主修音乐吗?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生,反而没有从事IT行业,反过来各行各业转来做IT的到不少,因为符合相关专业深度高度的人其实并不多,而码农门槛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回过头来,我倒觉得在这个网络经济的时代下,人文学科反而更重要。


说个大家多半听过的老故事: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在19世纪末的时候巡视柏林大学,了解了当时在德国留学的远东学生情况。他只知道了每个专业的各国留学生比例,就做出这个评断:“清国未来一定会败于日本。”那是甲午战争之前,当时他看到了什么呢?是来自大清的留学生都在理工科系,而日本却以人文学科为主。


因为当时清朝把人都送到理工专业留学,认为这样就可以习得西洋的船坚炮利,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什么造就了中世纪后欧洲在文化跟科技上的突飞猛进?不是理工造就理工,而是“人文思维”造就科学进步;没有文艺复兴,就没有接下来的故事。从日本派来的留学生主要学习文化制度,俾斯麦就知道清日两国在根本思维上的差距。


然而到今天,社会仍然看不起人文这件事,选系就要选毕业后能马上赚钱的,人文出去只能吃土。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


这个月上旬,苹果CEO库克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典礼致词时说:他从不担心机器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反而害怕的是人类越来越机器式的思考,没有自己的价值跟同理心。


库克说:“当科技走入黑暗角落时,人性是照亮黑暗的蜡烛。只有科技,远远不够。无论你们会做什么,无论苹果在做什么,我们永远无法舍弃人性,这是一份承诺。”而机器能取代许多技术性工作,不管是基层的操作员,还是数据分析等高端职务,但是机器永远取代不了人性,取代不了人文价值。


1939年,正值人类最黑暗的二战时期,当时的耶鲁大学校长查尔斯忧心人文学科在这样比拳头比实力的时代遭到忽视,他在那个已经认为人文学科没有实际用途的时代大声疾呼“没有人文学科,人类历史留下的遗产将会枯竭。”


拿历史学来说,这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很少有一门学问可以这样跟大众有着直接的千丝万缕。在各国,修订历史教课书都会变成一个国家甚至国际层级的政治问题,但我就没听过政客因为修订物理化学教科书而唇枪舌战。因为这门学问,决定了你怎样看自己,怎样认知自己的过去与未来,他牵动着一个民族跟国家的走向。这不是维基百科可以取代的,因为“你是谁”,从来不能用量化的科学方式定义。


这就是身为人的根本价值,“我们是谁,我们将走到哪?”这个问题是所有人文学科的核心,科技将帮我们运算,帮助我们生活更便利,但没有一个技术的进步能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这时候可能你会说:“你又何不食肉糜了,满嘴情怀,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好像很伟大,然而读文史出来就没工作等着饿死,这才是事实。”


那么我们就来说说现在的情况。近几年,日本安倍首相也觉得人文无用,想要裁撤减少日本大学的人文相关学系,这时候国际知名的财富周刊却批评安倍搞错方向。他们说:


人文教育是学生发展个人哲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他们才能以更宏观的角度来为人生做决策,了解与组织的关系,培养领导才能等。日本在20年失落后,急需启发性的领导者,而个人哲学是重要的成分。此外,人文教育与创新也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产业,人文学位是热门入场券。


这样还是太模糊?英国《金融时报》在2015年一则报导称:越来越多欧美企业开始聘用人类学专业的学生,因为这门学问能比纯商学出身的毕业生更精准地抓到人类的消费模式,这些学生看到的不只是数字,而是活生生的每个个体。


在美国,有30%的人类学毕业生没有在学术研究机构,而是以人类学专业在企业服务。英特尔、苹果和施乐等科技公司在20多年前就开始聘用人类学家了。微软是全球聘用人类学家人数第二多的机构,仅次于美国政府。


这些科技公司在各种不同的市场上开展业务,他们之所以求助于人类学,是为了真正贴近当地的消费者需求。他们知道,不了解文化这件事情,是很难做成生意的。


的确,对理工的推崇让我们成为科技强国,精英人才在科技业确实获得不错的收入;但同时,对人文的轻视也让我们失去了许多机会。目前我们的产业仍以代工为大宗,从科技、制鞋、纺织,大部分依然是为欧美大品牌客户服务,这是为什么呢?


回到我们在开头讲到的故事,俾斯麦为什么光凭日本的人文留学生较多,就断定清朝终将失败?因为他知道,技术不是根本,重点的是那个“灵魂”。国家要有国家的灵魂,组织要有组织的愿景,个人要有个人的核心价值,这不是光学技术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哲学,需要人文的思维。


再回顾一下,刚刚也提到许多欧美企业早在20年前就开始运用人文学科的专业为公司在世界各地打天下,但是在我们这里,一个人类学系或历史学系毕业的学生,想要进入科技业可能在履历筛选时就被以专业不符刷掉,或许这样的不同也造就了不同的发展路线。


我认识一个历史专业毕业的朋友,去面试市场人员,面试时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你大学是历史系毕业的,我们从来没有用过历史系的人,你可以给个理由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要放弃其他人才选择你吗?”


他这样反问他们:“你知道为什么美国打输越战吗?这就是为什么你们需要我这样的人才的原因。美国当年船坚炮利的世界第一强国,面对越南这样的小国,20年无法攻克,落得像丧家犬一样离开越南,就是因为他们不注重人文历史,他们以为用钱堆出来的武器就能击垮一个国家,却不知道他们在跟自己根本不了解的敌人作战。


这就是我的优势,我了解越南,我知道当地人文特色,因为我是历史系的,这就是我的专业,我能用人文的观点去看商业和营销,进而创造价值。没有人想跟不了解自己却只想卖东西的人做生意。”


他的回答让面试官印象很深刻,当时也因此得到若干Offer。


人文学科因为没有精准的专业对口,其实可选择的方向反而很多,我认识的年轻文科生里,有人学编程现在当工程师;也有人跑去当记者,在各大媒体工作;有人在画廊或文化相关产业;有人成了销售副总裁;有人创办了NGO……做公务员的不用说,还有许多小型创业的。


也许是因为求职不被青睐,很多文科生会努力学习其他领域外事情,增进自己的实力,而最重要的是,保有一个人文的思维。


他们反而不会就局限在自己的专业内,不像会计专业不去四大事务所好像就怪怪的。如果医学系不做医生想搞农业,大概要闹家庭革命,但是人文学科就非常有弹性,有无限的可能跟选择,因此往往在大学阶段接触到更多的事情,也更积极安排规划人生。


很多人以为历史就是背诵,但历史其实不是记忆,而是只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汉朝会灭亡?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为什么日本的军国主义会崛起?这些才是历史系在思考的事情,通过思考跟论证,找到证据建立自己的论点,思考这些前后的因果,进而推测发展趋势。这些感觉是很虚无飘渺的学问,却是古代帝王的必修课,这些从哲学衍生出来的思考,建立了今天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学问,这些学问都是活生生的,想要找到“我们从哪来,该去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相信“人文”是一个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的学问,更是世世代代都会存在的一个专业,因为少了这些思考,人就不能被称作“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文社科只听过文学专业?深度解析公立大学六大人文社科专业
人类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陈春声:真正的学术群体应该“脱俗”
[钮卫星] 学者笔谈
中外教育流行“混搭”专业
【干货】美国留学50大专业全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