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我妈还会继续吵下去,可她写的那些信我会一直珍藏

我身边的80\90后,好象或多或少都和父母的关系有一些问题,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不但影响婚姻,社交,甚至会影响到你的人生观。


我有个前同事叫肖浑,一年多前,他做了一件我理解不了的事。他辞职了,和小男朋友一起隐居在青城山下,吃全素,每个月生活费只有一千多块,花着他攒的积蓄。


本来他打算休息一年钱花完了就出来工作,可时间过去了,他觉得这样的日子比上班有意思多了。我的不解是:1,俩人每天24小时对望不腻吗?他说时间越长感情越好,他们这种不能领证的关系比绝大异性恋还坚固;2,生病了怎么办?这么年轻能永远不工作吗?他俩的原生家庭都有很大的问题,家境不好,为什么如此有安全感?


前几天,第二点疑问爆发了,肖浑发了条朋友圈:


他的父母至今不知他辞职的事,他和父母经常大吵,然后陷入痛悔—和好—冷漠—争吵的死循环,他们那武汉方言的对话既可乐又酸楚,这些矛盾并不仅仅是钱能解决的。


我现在有点明白肖浑的不工作是因为什么,是对过去30年顺从生活的反抗,是短时期得过且过的快意,甚至是一种潜意识的报复——原谅我这么揣度他。于是我请他写了这篇讲述母子关系的文章,不是娱乐,有一点沉重,虽然是个案,但我想很多年轻人或许有同样的困扰。



与父母和解也是与自己和解,一场盛大而艰难的和解。完全理解别人,哪怕是血亲之间,也是件太难太难的事。



以前看到别人家里为了钱而吵架,会觉得太市侩太俗气,没想到现在这事儿落到了我自己头上。前几天,我妈再次打电话找我要钱买房,我一激动就说出了特别狠的话,狠到她一听立刻就哭了,狠到也许多年以后我还会为此而后悔。


他们想买房,是因为我们老家那儿的地铁明年就要开通,于是现在房价大涨,整个镇上的人都疯了,都想买房坐等升值,我妈也按捺不住,这半年都在到处看房子,可那些楼盘要么被疯抢一空要么被有意捂着,有钱都买不到了。越买不到我妈越是欲火攻心,前一阵儿好不容易托人要到一处房源,然后火急火燎地找我要钱,说现在买了明年就脱手,一卖就能赚几十万,她以后老了要治病就不用愁了。


可我现在没钱。一年多以前我辞了工作,开始了和男朋友四处浪游的生活,偶尔凭自己公众号来点收入,但是出多进少,之前的积蓄已经花了一半。我的打算是一直浪到积蓄花光,然后再找工作。不过这些都没跟家里说,怕他们不理解这种生活方式,会跟我急。



几年前我在老家已经买了一套房,现在我爸妈住进去了,又不需要还贷,我满以为这下我对他们的义务已经尽到,他们年纪又不是很大,我可以暂时满足一下自己追求自由的梦想。没想到,麻烦还是来了。


我以为我说的那番狠话会在我们母子关系中划下一道再难弥补的裂痕,可第二天,我妈就给我发来了一条长微信:



辞职并不是我第一次有事瞒着家里,之前还有一个更大的秘密——我的性取向——我瞒了至少十年。她在微信里提到的“你第一次告诉我们时的情景,你是感动哭了”,就是指的这个。


我当然还记得出柜那晚的情景。当时我做好了他们大崩溃然后将我扫地出门的准备,有种慷慨就义的悲壮感,结果场面并未失控,反而相当平静。在我承认自己性取向后,我爸妈一起沉默了大概两分钟,然后我妈开口了,而且还带着一丝微笑,她说:我年轻的时候认识一个女的,跟你是一样的情况,找女朋友,一直不结婚。


 

这次轮到我愣住了。接着我妈又说:孩子,你小时候有什么事不都第一时间跟妈妈说吗?怎么这件事你一直瞒着妈妈?这么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一个人守着秘密,很苦吧?


听到这些话我就绷不住了。万万没想到,出柜后首先哭的不是爸妈,而是我。很久以后,我才听我爸说,那天晚上,妈妈蒙在被子里哭了一整宿。



事后回想起我妈当时说的那番话,还是有些不敢相信——都太像影视剧的台词了,放在同志题材的电影大结局里,一字不改就能让观众泪奔吧。而我妈明明就是个典型的武汉市井家庭妇女,平时讲话要么泼辣彪悍要么稀里糊涂,那么柔软又明理的句子是怎么从她嘴里冒出来的?

 

可现实毕竟不像电影。那晚我妈的深明大义,放在电影结尾是美好温馨大结局,然而生活并不会就此终结。我妈虽然可以接受我搞同性恋这个事实,但同时也觉得自己命不好,到现在还抱不到孙子。她不能接受这么悲惨的命运,于是顽强与之决斗。更准确来讲,是与我决斗。


 

出柜后,每当我回到家,或者跟爸妈视频,他们永远都哭丧着脸,气氛凝重。我爸就像大多数同志的爸爸一样,对我的性取向问题取回避态度,完全不提。而我妈的态度就复杂了,她觉得你可以搞同性恋,但同时还是应该找个女人结婚,这并不矛盾。我说我不爱女人,跟人结婚不是害了人家吗?可她觉得什么爱不爱的根本不重要,结婚不就是过日子吗,有了孩子就忙孩子的事情去了,其他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我跟她在一起,这套观念就会随时强行灌入我的耳朵。有次我跟她在一起看《大明宫词》,这么文艺的剧,也会被她逮着机会!她会跟我说:“你看那薛绍,就是对爱情太认真,太死心眼,结果把自己搞死了吧。”



我当然会严肃地教育她一番,爱情不可以这么亵渎,婚姻容不下欺骗!(我看我爸妈平时也挺恩爱的,不明白她怎么会这么看待爱情)终于她慢慢转变了观念:不想欺骗人家,那就找个女同性恋嘛……


总之,只要能抱上孙子,其他都无所谓。传宗接代高于一切。在她眼里,凡是到了年龄不结婚不生孩子的人,就一定有问题。比如她会说,“那谁谁结婚这么多年还没孩子,肯定有不育症”,或者“那谁谁三十好几了都没结婚,肯定是女同性恋,要不你去跟她提一下,跟她搭伙过日子得了”。


 

这些事情就成为了这几年来她和我交流的核心话题,即便我已经有了男朋友,她也支持我们在一起,然后还是接着催生。我努力向她解释,生不生孩子其实和我的性取向没那么大关系,即便我是个异性恋,我也不想生——负不起那个责任啊,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呢,怎么照顾孩子?


“我来帮你照顾嘛。”她忙接话。看我听不进劝,她有时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甚至掉下眼泪,哀叹自己命苦。久而久之,我只能逃避沟通,基本不主动和他们联系了。

 

去年国庆节回家待了几天,每天面对的就是我爸的冷漠脸和我妈继续催婚催生的叨逼叨,几近窒息,离开家后有如出狱,完全不想联系他们,哪怕我爸给我发微信我也不理。几天后,一个深夜,我收到了我妈给我发的超长的微信。


 

这还只是一部分,全文至少有五百字。我妈用手机打字并不灵光,想必那天她至少打了一个小时吧。后来的很多天,我时不时就把这些文字拿出来看,对她的怨气烟消云散。


虽然我完全不觉得自己苦命可怜,虽然我妈书读得不多,没什么文化,错别字病句连篇,可我怎么觉得她那么会写呢,简直是字字泣血,句句锥心。每次跟她闹了矛盾,她都能扔过来一长段话,让我瞬间没了脾气,还会陷入反省自责。

 

在用微信之前,她还给离家在外工作的我写过好几封亲笔信,我一直都保存着,刚才把这些信都找出来看了看。第一封写于2011年:


 

当时我还没有出柜,年纪也还小,她对我的婚恋之事还不怎么上心,只在最后提了一句:


 

“在个人问题上,有适合的可以,不要强求,事业第一。”

 

到2012年这封,她对找对象问题就比较强调了,详细讲了找对象的条件标准,还说如果我不想找就应该去看医生:


 

“在个人问题上,合适的谈一个,一定要谈一个有素质、有品德、有修养的,那就看她父母如何。在这个事情上妈妈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我的观点很清楚,没有父母家教是没有好孩子的。一个人一生长得很,什么叫‘贤妻良母’,人的长相又是一回事。像工作嘛,大学老师,或同事都行。单位不是有出国的事,不信你的婚姻在国外的,出去玩要多留个心眼。(当时我所在单位放出消息说要选拔员工出国培训,我妈就希望我能出去找个外国媳妇……)我们天天盼望有那么一天,真叫我们美死了。你如真没这个心,那就看医生。”

 

2014年我出柜后的这封信是最简短的,对找对象只字不提:


 

很奇怪,信里的妈妈,还有长微信里的妈妈,总是显得那么善解人意,她说“以后的日子你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只要你快乐,我们就好”,可是在信之外的日常生活里呢,照样还是会提那些我根本无法满足的要求,还是把我的性取向当作他们心里拔不出来的一根刺。

 

多么希望我和父母的关系,就定格在我收到那些来信的那一刻。


我曾经为到底要不要出柜犹豫挣扎了好几年,因为我对“爱”没有信心,我害怕父母对我的爱是虚伪的假象,一旦我不合他们的意,爱就会收回,或者消散。现在看来,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复杂得多。爱都是真实的,可爱也是简单粗暴的,有了爱不够,还需要理解,难就难在这理解。



我理解不了生儿育女何以会被当做逃不过去的宿命,我妈也理解不了为什么可以为了自由而放弃一切。要互相理解,实在太难了。


不过看久了那些信以后,我忽然发现,我妈至少有一点是让我佩服的。达成理解的唯一途径就是沟通,尽管艰难,但我妈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一家人,只有她在尽最大努力去积极表达,以前是一笔一划地写信,现在是用手机一个键一个键地敲字儿。

 

我总是怨他们不理解我,可我面对问题又做了什么呢?往往都是碰几个钉子就退缩,毫无耐性。我妈写了那么多封信给我,我却从来没有回过一封。

 

想到这儿,我立刻也给我妈敲了一大段话,微信发过去了。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多数者”和“少数者”。

也许你没有得罕见病,也不是残障人士,也认为那只是很小一部分人的悲痛遭遇。

但你身上一定有这样那样的标签,如左撇子,强迫症,同性恋...

 

你不经意的一个操作,就让身边的“少数者”受到了伤害。

也会在不经意之间,受到“多数者”的爆击。

 

无论你身处何地,无论你境况如何。

也许只要稍稍留心,你就会发现。

你值得被世界用心理解,这个世界也需要你的理解。

从未否认这个世界缺乏理解,只是想要更多一点。



悟空问答联合多家公益机构共同发起「理解日」活动,希望创造一个平等的交流方式来消弥这些广泛存在的矛盾和偏见。人们可以通过H5制作个性化海报,把自己身上需要被理解的侧面用简短的文案写下来,上传自己的照片,@你最想得到理解的那个人,以此来征求TA的理解。

 

「悟空问答」是一个服务所有人的问答社区,在这里人们是平等的网络成员并凭借自己贡献的知识和意见来收获尊重。他们毫无障碍的分享信息、经验、知识和概念。同时大数据和智能算法技术将让这些问题和答案以高效、精准可靠的方式在网络上流通最终抵达需要的人们手中。

 

除了专家之外,当红明星还会上悟空问答,用他们走红的经历和人生阅历,让你未来人生的每一步,都更加踏实而坚定。你们熟知的敏洪、成龙、王宝强、吴秀波、汪峰、柳岩、关晓彤、李开复、周鸿祎、雷军、罗永浩、刘强东、黄健翔、邹市明、潘晓婷,全都在这等着为你服务,为你答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
说“我爱你”前,先打开你屏蔽父母的朋友圈
地震后收到的第一条微信,我永远舍不得删除
一封家书 两行热泪
我们在慢慢地长大,父母却在慢慢地“变小”
人生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哪一瞬间,你觉得父母老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