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赛参考 | 如何做好教学效果评价?欧亚4位教师案例分享

今年春季学期,欧亚顺利完成了疫情期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任务。在特殊的背景下,教学设计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评价与评估如何更加合理?有哪些老师的教学经验值得参考?

3月份开始,欧亚教师发展中心连续推出”与教发一起云教研“系列活动,邀请欧亚教学设计师分享课程体系重构、线上教学设计创新等话题,今天,我们汇总6月份云教研主题内容,看4位教学设计师在学习效果评价、课程评估与教学质量等方面所做的课程探索

01

卢卓元:探讨多元课程的教学评价

卢卓元

通识教育学院教师,欧亚教学设计师,欧亚DNA课程《写作与表达》负责人。研究方向:写作、思维等

6月5日,卢卓元老师探讨了多元课程评估理论的发展以及评价模型,并以《写作与表达》的课程评价实践为例,从多元评估的目标追求与课程设计、学情分析、教学体验与学习体验的双向互动评估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课程评价理论发展


课程评价理论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强调教学成果的成果评价法、过程描述评价方法和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它们分别建立在R. W. 泰勒的教学思想,Bloom的教学理念和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基础之上。相对来讲,多元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人的发展,侧重了解和考查双向心理构建,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更为科学和灵活,提倡构建灵活的弹性化评价指标和多元化的体系。相对来讲,发达国家的教学评价研究目前已经形成较为规范、正式的规模。我国高校从2000年以来对多元评价法的研究也已经越来越深入。



多元写作课程评价评估模型


课程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化的过程。从课程目标设计到课程实施前、中、后的目标达成评价,中间还涉及到评价策略、评价主体以及由此带动的教学策略调整。而理想的多元评价方法决不在于方法的复杂性,而在于以评价促进更优质的课程设计、师生更和谐的合作和双方自悟。

在《写作与表达》与各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会写乐写的同时,也关注增强学生自主调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的教学方案中引入了多样的学生活动,如较为传统的口头提问、研究报告、小组讨论、论文撰写、诗词朗诵等,也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介的如同辈学习、作品选集、日记日志、综合表演等教学活动。


图1 多元评价要素地图(来自徐莉《未来课程想象力》)


欧亚DNA课程《写作与表达》评价实践


▷ 多元评价的目标追求与课程设计

欧亚DNA课程《写作与表达》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围绕教学目标,持续关注课前、中、后阶段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前期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学生理解的同时,通过评价活动参与教学流程,学会自我调控,和他人正向沟通,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优化流程,调整策略。整个过程既促进了师生合作、自悟,同时学生也经历了建构世界、建构他人和建构自我的过程。


图2 追求不同阶段课程目标实现的课程设计

▷ 重视学情分析,有效把握课程动态

重视对学生的学情和学习投入度的分析与评价也是本门课程在本学期着重进行建设的环节。通识教育学院在多年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中,一直以提供高质量的通识课程为己任。我们结合赵炬明教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自行探索出“七步法”课改方法论,如图3。


图3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七步法

目前通识教育学院所有课程已按此方法建设一个周期,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都有很大的提升。课程在本学期着重从课课测评和阶段性测评的角度来进行,测评维度包含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的专注度、时间投入、影响因素、知识习得、能力提升和自我综合评估等。利用“问卷网”等有效工具辅助,及时而又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图4 学情分析指标(主要参考纽曼理论)

▷ 注重师生双向体验,深度挖掘课程真正问题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同样关注教师的反思和成长。《写作与表达》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从学情分析、挖掘学生学习问题,到构建知识框架、进行课程设计,再到课程考核和评价的实施与改进各个环节,教师都需要以学生视角体验课程的合理性,但更需要跳出来站在系统之外看课程、看学生。因此每节课后、每学期末的反思特别重要。教师对课程育人目标实现程度、课程设计合理性、阅读材料是否足够且有意义、学生上课情况是否良好、作业完成是否及时且优质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总结,有助于课程不断打磨,迭代更新。

总之,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达成的必要和重要手段,依据课程评价,我们知道学生收获了什么,离要到达的目标还有多远,选择合适的教学评价方式,将会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也会反哺教师的教,说到底,这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

02

许燕燕: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许燕燕

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欧亚教学设计师,曾获西安欧亚学院“最佳课程设计奖”,并多次在校内进行教学案例的分享培训。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等

6月13日,许燕燕老师以人文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中外教育史》的课程实践为例,分享了课程教学常用的评价方法、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如何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及评价设计的理论基础。


“评价和评估、学习成果和学习效果“概念说明

在教学工作中,大家对评价和评估、学习成果和学习效果两组概念经常混淆。所以,在教学设计与实践时,需要首先明确这两组概念的内涵。

评价vs评估,这两个词都是从英文翻译过来,分别是“assessment”和“evaluation”。评价“assessment”指信息收集、分析、解释及有关的活动;而评估“evaluation”指以这些信息为证据,对评估对象作价值和有效性判断。评价和评估分别指两类不同的活动,评估主要是从管理角度,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和专业、课程质量的价值和有效性进行判断,评价则是从课程教学角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习成果vs学习效果,随着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Education,简称OBE)教育理念的盛行,学习成果(Learningoutcomes)这一概念被经常使用。然而,“Learning outcomes”应该翻译成“学习成果”还是“学习效果”一直有争议。这里参考赵炬明教授的概念界定,把管理角度的“Learningoutcomes”译为“学习成果”,把从课程教学角度看的“Learning outcomes” 译为“学习效果”。对于课程来说,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围绕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是否达到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知识的掌握情况、计算能力、编程能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至于如何把课程的学习效果转化为专业的学习成果,则需要用到专业矩阵,具体可以参考赵炬明教授《关注学习效果:建设全校统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常用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应根据教学目标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一种是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针对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评价方法,如学习笔记、思维导图、测试、写作、个案研究、项目、作品等。


图1 常用评价方法

另一种是基于迪·芬克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在《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综合性大学设计原则》中,迪·芬克研究了深层学习的特点,提出深层学习的教学目标有六个维度:知识基础、知识应用、综合(知识整合)、人文、关心和学会学习。基于迪·芬克教育目标分类思想,巴克勒和梅吉尔推荐了50个评价方法,具体如下:


图2 常用评价方式


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不同的是,迪·芬克把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目标都进行了整合。虽然不是所有课程都能达到这些目标,迪·芬克认为课程设计应尽可能多地包括这些维度,涉及维度越多,学习会越深入,效果也越显著。


教学实践案例

许燕燕以所授课程《中外教育史》为例,结合该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借鉴巴克勒和梅吉尔推荐的评价方法,分享了基于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如何设计不同的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

在知识应用维度,主要采用文献评论和研究报告这两种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献评论是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鉴别事实和观点,并摘出某些部分让学生做评价,发表个人见解和观点;而研究报告是让学生选择教育家教育思想或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帮助学生科学地运用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独立完成研究报告。

在分析评价维度,主要设计了立场选择、自由讨论、辩论赛等评价方式,通过让学生公开演讲、辩论,教师和同学用评价量表就演讲者表达及内容作出评价反馈。

在人文维度,通过名著阅读、角色扮演,让学生阅读中外教育经典名著,研究教育家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促进掌握学科知识和思维训练。


图3 《中外教育史》课程学生学习评价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最后,许燕燕分享了自己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知识是建构的,而不是传授的,即学习是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认知模型,老师的责任是设计、引导和管理这个过程。在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上,要考虑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营造轻松开放、积极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重视教学的过程。


图4 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学习效果是评价课程设计效果的基本标准,也是整个课程设计中困难的部分,正如赵炬明教授所言:目前在“以学生为中心”改革的所有领域中,学习效果评价是最短的短板,因为目前绝大多数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来源于老师们的有效实践经验总结,和脑科学、学习科学的研究还未能有效结合。因此,关于学习效果测量和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有待继续研究和实践修订。

03

惠佳雪:如何提升学生实训课的体验感

惠佳雪

物流贸易学院教师,欧亚教学设计师,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课程团队成员

6月16日,惠佳雪老师以《跨境电商运营实务》课程为例,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实训课程中提升教学效果,并明确说明实训课程的教学不单是平台操作的教授和训练,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对于行业实操所需要的本质能力的挖掘。


课程基本情况

《跨境电商运营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总课时64课时。该课程已经在国贸专业3个年级的学生中开设,课程团队结合行业发展、企业反馈、学生反馈等信息进行了课程内容修订和优化,授课模式也逐渐转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程设计

▷ 课程内容设计

《跨境电商运营实务》这门课程需要紧贴行业的发展,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计环节,需要先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结合行业的发展来调整课程内容。

为此,课程团队针对外贸企业设计了调研问卷,以期结合调研问卷的反馈内容来进行课程调整。此次调研发放60份问卷,有效填写56份。从问卷回答结果来看,跨境电商企业主要使用的平台是阿里巴巴国际站和速卖通,跨境运营人员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发布产品、策划各类营销推广活动、开展店铺优化及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企业还反馈课程内容中原有的跨境物流方案选择、站内营销和站外营销对跨境运营很有帮助。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在这次的课程内容设计上,我们保留了企业反馈有用的内容,增加了新的营销推广方式,如短视频营销,同时注重对数据分析内容的讲授和应用实训。

图1 课程内容设计

▷ 教学模式设计

本门课程已经逐渐转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团队收集筛选了很多视频资源方便学生课前自主探索,并且设置了课前测试来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课程团队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性设计了差异化的学习活动,为这些学习差异化的学生提供多元学习机会。

图2 教学模式


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结合具体章节内容的特性,我们邀请了企业导师进行联合授课。企业导师长期工作在跨境电商行业一线岗位,能给学生带来更实用的指导和点评,保证学生接受到的是与行业发展高度贴合的知识。


图3 校企联合指导安排

▷ 课前活动

授课团队在课前发布了指导性教学资料,如,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评分细则、考核方案和内容性教学资料,如,教学微视频、实训任务书、测试等资料。通过阅读指导性教学资料,学生能了解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授课安排和需要达成的各项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内容性教学资料,学生可以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对需要记忆理解的知识先进行预习,同时课前测试的设置可以检验学生对需要自主探索学习的内容的掌握情况,授课教师可以结合测试结果来安排课上需要重点讲授和实训的内容。

▷ 课中互动交流

课上时间主要用来集中解惑答疑以及和企业导师联合进行实训指导。对于学生测试中的薄弱环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优秀突出的内容进行讲解分析,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课堂时间。


图4 课中互动交流

▷ 课后巩固拓展

学生在课后需要完成实训任务,并结合教师课堂上的指导和反馈来优化自己的作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内化。同时,课程团队在课后安排了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来支撑学习差异化学生的需求。对于学习能力稍逊的学生主要开展在线辅导帮助解决困惑,补齐进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工作室项目让他们进行运作,并组织了大赛让学生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


图5 课后巩固拓展


课程评价

本门课程采取了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授课教师、企业导师、学生、实训平台都应用了可量化的评分表参与打分。同时,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形成的学习成果,参与的课堂活动以及最后的期末大作业都被纳入考核范围。


图6 课程评价

实训课程的教学不单是平台操作的教授和训练,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对于行业实操所需要的本质能力的挖掘和自主学习,比如在本门课程中有一个模块需要进行图片处理和美化,这个环节并非只是教会学生简单的使用photoshop进行图片处理,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因此在这个模块,授课教师会在课前提前发布培养学生审美的书籍、图片和音视频资料。

在学习任务的设置上,也不能只注重学生对平台操作的掌握,也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比如在本门课程的阶段性任务的设计中,结合此次的疫情背景,让学生完成了一个疫情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影响的思维导图,通过这些作业,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得到一定锻炼。

本门课程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改善的地方,我们课程组会不断改善。

04

韦鑫:多维评价推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设计

韦鑫

副教授,休闲管理学院教师,欧亚教学设计师,荣获首届全国旅游院校说课教学大赛一等奖等多项教学比赛奖项。

6月23日,韦鑫老师分享了以多维评价推动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设计与实施的整个过程。该监控与保障体系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及课程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影响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入手,以期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PDCA循环。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本质与变革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讲是由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诊断,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改善。近几年,韦鑫老师及其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关注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以学习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和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内容以学习为中心。


图1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变革三方向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关注点

围绕着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改进,休闲管理学院近年来的思考和实践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以学习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教学理念从提供教授到生产学习;质量监控的目的从强化管理到促进发展;质量监控与教学从相互分离到相互关联;质量监控的标准从重'教'到重'学'。从这些变革中我们看到,无论是教与学活动的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是预期的学习结果,都应当保持一致性,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

其次以学习为中心的监控与保障内容。在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时,其内容应当强调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监控、强调高校要创造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以及强调高校或教师自身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与反馈。而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内容还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结果与目标的一致性,以及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

最后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该保障体系应当是多维度、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而不是某一部门、某一时段的监控。


图2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体系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关注点是产生的学习结果。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课内外活动的组织需从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应当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任务和责任,改善学习和教学。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应当引导教师对学生设置高期望值目标、尊重学生多样化的才能和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早期的学习、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投入学习并花时间在学习任务上、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


如何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韦鑫老师分享了休闲管理学院由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队伍、评价结果利用和评价组织机构共同组成的有机系统形成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图3 休闲管理学院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04:07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解释


该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通过课程建设质量监控、学期初课程设计评价、学期中学生、同行以及专家评教、学期末课程学习效果汇报评价全方位来进行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保障,全面、客观的对课程质量进行评价与监控,保障课程建设质量。


图4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应用部分评价表格展示

09:23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应用部分评价表格说明

课程是大学教学最基本的单元,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永恒的主题。如何制定科学的课程质量标准,客观评价课程教学质量,这是教师、学校管理者乃至社会最关心的问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回看分享课程

转自:欧亚教学观察

1-国赛分享|教学能力比赛专家讲座视频【参赛内容的选择与规划】

2-国赛分享|教学能力比赛专家讲座视频【参赛内容如何进行选题】

3-国赛分享|教学能力比赛专家讲座视频【关于备赛时长的说明】

4-国赛分享|教学能力比赛专家讲座视频【教学设计要点】
5-国赛分享|教学能力比赛专家讲座视频【如何选择参赛组别】
6-教学能力比赛专家讲座视频【立足专业,巧选教学内容】

7-国赛分享|教学能力比赛专家讲座视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8-国赛分享|教学能力比赛专家讲座视频【备赛建议】

9-国赛分享|教学能力比赛专家讲座视频【教案框架】

10-国赛分享|教学能力比赛专家讲座视频【实录视频录制技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改先锋之七: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
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
中职学校教学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
谈谈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研究
普通高校网络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