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侠秋瑾:家暴老公,勒索家公,扬刀威吓鲁迅,就义前情困监斩官
userphoto

2022.09.14 北京

关注

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女英雄。

自小,她就显示出了许多非凡之处。

比如说,她不爱红装爱武装,喜欢穿男人的衣服,喜欢舞枪弄棒,很早就和表哥一起跟随舅父习武。

关于秋瑾爱穿男人衣服这一点,直到她嫁夫生子,她依然改不了,以至于被她的日籍朋友服部繁子后来在《回忆秋瑾女士》一文中说她患有易装癖。

秋瑾的曾祖、祖、父三代仕清。

她的祖父秋嘉禾在同治四年(1865年)八月以第124名在杭州秋闱中举,先后担任了厦门海防厅同知、福建南平知、福建云霄厅同知等职。

因为这个缘故,秋瑾虽然祖籍为浙江绍兴山阴县,出生地却是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七先生祠)。

秋瑾的兄长秋誉章资质平平。

秋瑾却生得天资聪慧,不到 10岁,就熟读了《四书》《五经》,11岁便学会写诗填词,并且诗词的立意和格调都非常高。

祖父秋嘉禾因此常常发出长叹,说:“阿瑾错生为女儿身了,如果是个男孩,定然是人中龙凤啊。”

祖父的叹息,让秋瑾更加坚定了要自己像男儿一样建功立业的志向。

对了,有一个问题,老覃必须在这里辨析一下。

关于秋瑾的生年,向有1875、1876、1877、1878、1879五种说法,其中的时间差距长达四年。

到底是哪一年呢?

秋瑾的好友吴芝瑛、陶成章等人曾回忆说秋瑾本人说过她出生于1877年。

所以,现在很多资料都倾向于1877年的说法。

但是,秋家现存有一份祭祀牌,上面标注秋瑾的生年为“光绪元年,生肖为亥”。

大家要知道,祭祀,那是在向祖宗的在天之灵汇报和祈祷的神圣礼仪,绝对马虎不得的。

而这“光绪元年,生肖为亥”,指的就是1875年。

另外,秋瑾的好友徐自华等人也回忆,秋瑾本人曾说过她出生于1875年。

再有,秋瑾的弟弟秋宗章也在写回忆姐姐的文章里明确提到姐姐是出生于1875年。

所以,秋瑾出生的准确年份应该是1875年。

老覃为什么要特别厘清秋瑾的出生年份呢?

因为,这涉及到了她婚姻生活里的一个问题。

秋瑾的丈夫王廷钧是湖南巨富王黻臣之子。

王廷钧出生于1879年,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那么,就意味着秋瑾比丈夫王廷钧年长了四岁!

对了,秋瑾的这门亲事是怎么撮合成的呢?

是这样,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秋瑾的父亲秋寿南担任了湘乡县督销总办,因为工作上的原因,结识了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的长孙曾广钧。

曾广钧是个风流雅致之人,听说秋家有奇女子,文武双全,就隔三岔五到秋府作客,与秋瑾诗词对答、互相唱和。

到后来,秋瑾以师事曾广钧,与曾广钧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嗯,曾国藩有个姐姐名叫曾国兰,嫁给了湘潭富户王鹏远。

王鹏远有个堂弟名叫王择远。

而王择远的孙子就是王黻臣。

王黻臣和曾广钧是同辈,两人关系非常要好。

曾广钧爱惜秋瑾才貌出众,想给王家作媒,把她说给王黻臣做儿媳妇。

王黻臣的长子和次子已经娶妻,只有三子王廷钧尚幼,还未婚配。

曾广钧和秋、王两家家长合议,大家都觉得年龄不是问题,于是说合了这门亲事。

王廷钧长得面如冠玉,唇若点朱,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枚水嫩嫩的“小鲜肉”。

我们知道,但凡这样的男人,性格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娘”。

秋瑾的弟弟秋宗章后来就在回忆姐姐的文章称这位姐夫“风度翩翩,状貌如妇人女子”。

前面说了,秋瑾是个“恨不生为男儿身”的女子。

那么,秋瑾和王廷钧的结合,堪称绝配,他们完美地实现了性格上的互补。

前面又说了,王廷钧又小了秋瑾四岁,属于“姐弟配”,则家中大小事务,全是秋瑾说了算。

这可不是老覃信口胡说,随便举两个例子。

比如说,王廷钧虽然长得漂亮,却空得一副好皮囊,全无秋瑾的才气,他苦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却两次科考均名落孙山。

秋瑾恨铁不成钢,让他用钱捐官。

在秋瑾的作主下,1900年,王廷钧捐得了工部主事一职(六品)。

还有,1901年11月,秋瑾的父亲秋寿南在湖南桂阳知州任上去世,秋瑾的长兄秋誉章是个没什么作为的平庸之辈,秋瑾一直对长兄没有科举功名心存不满,她不忍秋家从此衰败,让秋誉章带领家人到湘潭定居,与王家合开“和济钱庄”。

秋誉章喜不自胜,欣然听从妹妹之命。

之后,秋瑾又让丈夫王廷钧“赈款议叙工部主事”,王廷钧也言听计从。

种种迹象表明,秋瑾在夫家的地位是说一不二的。

当然,她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人。

她在湘潭的时候,常与曾国藩的堂弟媳唐群英、曾国藩的侄女婿葛葆吾之女葛健豪往来。

她们三人诗歌酬答,纵论天下,豪气冲天,时有“潇湘三女杰”之称。

老覃在这里补充说明一下,唐群英后来投身辛亥革命,为建立民国立下奇功,被誉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曾授勋“二等嘉禾章”;葛健豪就更了不得了,她一生养育出了中国共产革命史上四个中央委员:儿子蔡和森、儿媳向警予、女儿蔡畅、女婿李富春,她因此被后人尊称为“女中豪杰”、“革命的母亲”。

1900年,王廷钧携妻子秋瑾、儿子王沅德屁颠屁颠地到北京当官了。

到了北京,秋瑾所结交的朋友也都不简单。

比如说这其中的《大公报》的名记者吕碧城。

秋瑾结交吕碧城时,吕碧城才20岁出头,思想活跃,接受到的新知识多,和秋瑾一见如故,彼此有说不完的话,难舍难分,被外界称为“双侠”。

不过,给秋瑾影响最大的还是安徽桐城才女吴芝瑛。

吴芝瑛的丈夫廉泉曾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与了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时为户部郎中,与王廷钧同朝为官。

秋瑾与吴芝瑛意气相投,结为金兰之好。

现在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有1904年2月秋瑾和吴芝瑛订交的《兰谱》。

对了,秋瑾在这个《兰谱》写自己的出生年为1875年。

王廷钧在官场混得不错,1904年这年,他通过继续捐钱,得加四级,旋升工部郎中,赏给二品顶戴,诰授荣禄大夫。

秋瑾也被诰封为“恭人”。

但秋瑾并不开心。

因为,在北京,她阅读了进步书报,开阔了眼界,又亲历庚子之乱,目睹外国侵略军的野蛮暴行,忧愤于心,日夜思谋以实际行动来挽救祖国的危亡。

老覃在这里说一句,曾有以秋瑾生平为蓝本制作出来的大片《竞雄女侠》,片中把秋瑾离家出走、东渡日本的原因归咎于受到了丈夫王廷钧的家暴。

恁心而论,电影编导这么拍,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因为秋瑾从日本归来之后,曾在一度在吴兴南浔浔溪女学执教,与女校长徐自华、徐自华的妹妹徐蕴华非常要好。而这徐蕴华写有《炉边琐忆》,里面记叙有这么一件事:王廷钧某日在外寻欢作乐,迟迟不回,秋瑾百无聊赖,便身着男装,带领小厮前往戏园看戏。王廷钧对此大为不满,认为秋瑾一个妇道人家,抛头露面,有辱家风,于次日动手打了秋瑾。遭受到了欺压辱骂的秋瑾离家出走,搬到了阜城门外的泰顺客栈落脚。

但是,徐蕴华的说法是来自她的道听途说,并非事实。

徐蕴华的姐姐徐自华后来也写有《秋瑾佚事》,自述亲睹秋瑾喝酒二十巨觥不醉,酒后舞刀,光耀一室,有“拔剑斫地之气概”。

前面也说了,秋瑾自小和表哥跟随舅父习武,身手矫健敏捷。而她后来在湘潭又拜在巫家拳师门下,系统练习了11套拳术和棍、单刀等器械的套路。王廷钧要对秋瑾动粗,他那小身板,还不被秋瑾一掌拍死?

而且,王廷钧是个事事都依从秋瑾的怯懦男人,又哪来的勇气向秋瑾动粗?

不过,小夫妻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嗑嗑碰碰的事肯定会有。

根据秋瑾写给大哥秋誉章的信里有提到她 “出居泰顺栈”之事,说明他们夫妻的确争吵过,但其经过,必定不是王廷钧家暴了秋瑾,而是秋瑾家暴了王廷钧。

再说回到秋瑾东渡日本的缘由,那也决不是家庭不睦的原因。

服部繁子的丈夫是京师大学堂日籍教员服部宇之吉博士,她随丈夫定居北京,和秋瑾夫妇交好,她在《回忆秋瑾女士》一文中写:王廷钧“一看就是那种可怜巴巴的、温顺的青年。”为此,秋瑾曾诉苦说:

所以,说王廷钧动手打人,那是绝对没有的事儿。

也就是说,秋瑾东渡日本,完全是她个人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而作出的决定。

那么,秋瑾是怎么去日本呢?

她让王廷钧帮想办法。

王廷钧一千一万个不愿意她去,但他向来对秋瑾百依百顺,只好违心顺从,去找服部繁子帮忙,哀求繁子说:“假如您不肯带她去,我妻将不知如何苦我呢。”

这一句“我妻将不知如何苦我呢”,就道尽了一个小丈夫、小男人的可怜处境。

在繁子的帮助下,秋瑾于1904年7月3日离开北京。

这一年,秋瑾与王廷钧所生的儿子王沅德7岁、女儿王灿芝3岁。

王廷钧带着这两个孩子到永定门车站送别,秋瑾心坚如铁,扭头不顾。

老覃前年在《秋瑾就义前提出三个条件,李钟岳准了两个,为何第一个却死活不同意?》一文中提到,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结交到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一批反清志士仁人,他们结秘密会,以“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创办《白话报》,加入洪门天地会。

秋瑾表现非常突出,实现了她早年许的“身不为男儿列,心比男儿烈”的誓言,被天地会众奉为“白纸扇”(军师)。

后来加入同盟会,她在会中的地位同样尊崇,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

这么一来,秋瑾的革命热情高涨,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曾有人劝秋瑾低调一点,内敛一些。

秋瑾蛾眉倒竖,怒斥来人为胆小鬼、鼻涕虫。

周作人在《鲁迅的故事》中记叙了一段秋瑾扬刀威吓鲁迅的史实。

话说,1905年,日本政府为了限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在该年11月2日颁布《清(韩)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在这种情况下,秋瑾主张全体留学生回国实行革命。

但是,以鲁迅、许寿裳为首的一部分留学生主张留在日本忍辱负重,办学救国。

秋瑾对鲁迅等人的主张大为不满,认为他们是贪生怕死,她从靴筒取出一把利刀,“抛在桌上,以示威吓”。

秋瑾在1906年春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她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旋往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联系了尹锐志、陈伯平、敖嘉熊、吕熊祥等一批志士仁人,准备起义。

但因萍浏醴起义失败,他们的起义被告停顿。

1906年冬,秋瑾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了湘潭婆家,向家公王黻臣勒索到了一笔经费,声称要脱离家庭骨肉关系,咬定这笔经费是分家后的“安置费”。

秋瑾此举,可谓用心良苦。

她是不愿自己的反清之举株连到家庭。

秋瑾在1907年初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和徐锡麟等人约定:农历六月初十(即公历7月6日)同时在安徽、浙江发动起义。

但徐锡麟在起义前被捕,英勇就义。

秋瑾收到了徐锡麟失败的消息后,拒绝了所有劝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忠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

也就是说,秋瑾在明确起义已不能如期发起的情况下,不愿再等机会,而抱定了必死之心,希冀以自己的血、自己的死来唤起世人的觉醒。

她的死,和维新英雄谭嗣同的死一样,是求仁得仁,死得其所。

送秋瑾上刑场、并负责监斩的山阴知县李钟岳。

李钟岳在审问秋瑾和监斩秋瑾的过程中,为秋瑾一心为国为民的大义之举所感动,情困其中,伤心郁闷,为自己是杀害秋瑾的凶手而内疚,在三个月之后,上吊自杀了。

李钟岳是一个局外人,尚且如此。秋瑾的丈夫王廷钧更是哀痛欲绝,他日夜哀号,锥心泣血,一病不起,最终殁于1909年,活生生地演绎出了梁山伯殉情祝英台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瑾:起义前曾遭家暴,遇害两年丈夫抑郁而终,子女结局让人欣慰
秋瑾:休言女子非英物,一袭红衣尽风华
秋瑾:抛夫弃子去留洋,被丈夫批伤风败俗,遗骨十迁终未与夫合葬
你一定听过鉴湖女侠秋瑾的大名,但对她的事迹又有多少了解?
结婚八年,不甘当家庭主妇,获得夫家资助事业后,她选择脱离关系
秋瑾的后人咋样了?儿子成首富,女儿是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