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语文《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江苏省2012数字资源评比获奖教案)

材解读:

江苏淮安市涟水县南门小学        贾梅梅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 文包”的形式

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诗文互照,情景同现, 是一篇形式新颖,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需凭借文本语言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深处以获得深刻的语言体验 及情感体验文包诗这类课文特点教学中我力图通过创设情境缩短 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悟情努力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整体感知时的略读突破难点时的品读升华情感时的引读使学 生在读中受到熏陶,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受中华古诗文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品读诗文,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点联系语言环境体会诗人情感,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教学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仔细体会通过反复的个性化的朗读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导入激情。

 

1.(课件播放歌送别同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25 课—《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指名说(暮春三月,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送行) 板书:李白       孟浩然


【设计意由乐曲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凄婉惆怅的乐曲一

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入文本中“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为学生进一步走入文本作好准备。】

3.就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名诗—《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

4.课件出示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5.自由读这首诗,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

6.交流汇报朗读的效果。 二、品词析句,赏景藏情。

1.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情谊共同走进当时离别的时刻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 迷蒙繁花似锦此时的李白和孟浩然也被这美景陶醉了吗?他们的心情怎样?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2.汇报交流。板书:依依惜别

1)你是怎样理依依惜别”这个词的?(感情很深,不忍心分别)把感情 送进这个词(齐读两遍

2课件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依依惜别之指导朗读  (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你从哪个字体会到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藏)

3)他们是怎”的?(他们一会一会儿…)一个藏字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情意啊,谁能读出这种情意?

【设计意在整体感知的基础这一环节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让学生沉下心来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抓住一“藏字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


4)这句话中有两个表的词语(仰望    远眺)你能当当大诗人,来演

一演吗?你能再说几个含有看的词语吗?

5)根据诗句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同桌讨论)

6)汇报对应朗读。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李白在这春光如梦的季节里登上高高的黄鹤楼送一送孟浩然吧。齐读一、二自然段。

三、情感朗读,对话叙情。

1.不忍别时终需别,过了很久,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 (生接读)课件 出示第三自然段。 离别之言,情真意切,自由读李白的话,你能读出哪些情感?默读这句话用心触摸每个字词你会有更多的体会拿出笔在你注意到的字 词下面加上点。

2.读进人物的语言,读进人物的心理。从李白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

4.李白敬仰孟浩然的什么呢?(人品  诗篇)你了解孟浩然吗?

5.孟浩然是唐朝最早创造山水诗的诗人。你知道他的哪些诗?(指名背诵)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 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李白称她为——孟夫子,我能称你为*夫子吗?为什么?

7.从李白的话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8.小结是啊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酒中孟浩然看到好友这么伤感接过酒杯一 饮而尽,然后说——(生接读)

9.孟浩然应用王勃的诗,他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

10.  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理解“永世不绝。板书:永世不绝

11.看来同学们已经渐渐的走进诗人的心理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 情景(请两组上台表演,配乐

(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体会了语文学科的人文

又以“角色表演”这一特定形式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实践性活动

12.小结:这两位同学为我们再现了两位大诗人依依惜别的情景,作者就是抓住 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将我们领进了一个感人的离别场面我们平时 写作时也可以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四、读写结合,吟诗抒情。

1.课件出示“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师引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伫立吗?李白伫立在江边是在欣赏江上美景吗?

3.这离别之情就在这久久的伫立中在这送别的目光中如果你是李你会想 到哪些画面,有哪些话要对好友倾诉呢?写一写。

4.(配乐)学生汇报交流。

5.用另外两句诗概括这段内容,指导诗文对应朗读。

(课件出示全诗及送别动画场景,学生挑战朗读,读得好的老师给配上音乐

6.朗读第五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脍炙人口”的意思。

【设计意这一课件的设计符合媒体组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一课件的设计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向学生提供 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现象与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依依惜别”之情的感悟】 五、总结全文,拓展移情。

1.就在此时依依惜别之情犹如长江之水汹涌地冲击着李白的心扉他再也按捺 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诗文对照,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反复对应朗读) 出示填空,借助课文内容理解古代汉语的意思。

之(            辞(            (        )  尽(              唯(       

3.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楼空但黄鹤楼见证了一场千古诵千古绝 唱。你如果登上黄鹤楼,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两个人 -----李白、孟浩然,你 一定会想起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你一定会再次深情的吟诵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 FLASH 播放全诗及送别动画场景学生挑战朗读得好的老师给配上音


5.学生背诵古诗。四名学生上台分句合作试默写古诗。

6.老师再送你们两首送别诗——《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出示:       赠汪伦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维李白乘舟将欲行,    渭城朝雨浥轻尘,忽闻岸上踏歌声。                客舍青青柳色新。桃花潭水深千尺,      劝君更尽一杯酒,不及汪伦送我情。            西出阳关无故人。

【设计意为了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升华理解,通过背诵把“依依惜别之 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

1.  走进李白,读一读他的诗。

2.  收集几首送别诗,制作书签。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别

依依惜别

李白             孟浩然 永世不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
“文包诗”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策略
调动情感 、 抓好朗读——让语文教学的亮点亮起来
《全唐诗》李白四首经典送别诗,动人肺腑,充满诗情画意
唐诗宋词经典“送别诗”合集
语文 黄鹤楼送别PPT课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