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滇说茶1001夜之247 -249历史的原罪


       普洱茶的历史,从大约2000多年前起,历经多个朝代,在清朝中期达到了最高峰。名满京师的同时,数十万人进入古六大茶山做茶,普洱茶成了云南的第一大产业,不仅覆盖了大清国,也覆盖了东南亚地区。由于大清国的国土面积远比现在要大,且宫廷御用的带头作用,使得普洱茶名声大噪。这里需要澄清一个概念,即许多人普遍认为的普洱茶是粗茶的概念。理由就是普洱茶当初是销售给边民的,包括西藏、青海、蒙古等地区人民。这个明显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严谨的说,应该是普洱茶里的砖茶,是粗茶。而以女儿茶这样散茶形式存在的普洱茶,已经进入宫廷贵族家里,比如红楼梦里的女儿茶。我们也看到了故宫收藏的人头瓜、饼茶等高档产品,也看到了鲁迅后人拿出的普洱茶茶膏。这些显然不是粗茶的概念了。更别提当时许多号级茶价格近乎等于黄金了。
       当时的清朝,就GDP而言,无疑是世界第一的,也可以认为是世界第一富国。也许,正如我们现在一样,开始注意健康问题,肉食为主的满洲贵族正在被汉族文明改造成具备更有文化的人群。而品茶自然是文人雅士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乾隆皇帝,就是品茶高手。如果历史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可以推测,现在的普洱茶品质、工艺会比现在强许多倍,许多引起争议的东西,将不再是问题。也许,普洱茶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风靡全球。星巴克怎么好意思在我中华大地四处嚣张,甚至开店开到了紫禁城?历史,对普洱茶犯下了许多原罪,让今天的普洱茶,如中华大地上一切食物一样,充满了争议,充满了怀疑!
       一,老字号的消失。
       截止到1930年代,百年老字号基本上失去了影响力,自18401949年,百年战乱中,虽然普洱茶在有段时间恢复了一些元气,但总体来说,是一个衰败的过程。这个过程,跟普洱茶无关,完全是社会状况导致的。食不果腹的时候,谁还喝茶?国难当头,谁还关心普洱茶?虽有无数茶人茶痴,努力在传承,但胳膊拗不过大腿,最终,普洱茶走入困境。新中国的成立,公私合营,彻底断绝了这些老字号的传承。
       今天,我们在说着同兴号,福元昌号,宋聘号,同庆号……我们津津乐道的这些老号,原本应该一直传承下来,虽然80100年陈期的古董茶我们也许没有福分喝到,但最少20年陈期的茶我们应该轻易能够获得,而且质量上应该有保证。老字号的消失,是整个普洱茶历史上的断层,那些千百年传承的工艺,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现在做普洱茶的工艺,跟号级茶是不同的。而且我们无法分辨优劣。如我们在梦回1939年所述,筑茶时代,圆茶都是用发酵过的茶来制作的。
       二,工艺传承的消失。
       1950年代,普洱茶进入国营厂时代,开始了普遍采用机器压制的时代,手工压茶工艺开始失传。工艺的多元化,原料的多种化,全部变成了一个统一的颜色,中茶,印级茶时代。有赖于千年传承下来的原料,印级茶仍然给我们带来了无数幻想。农耕民族尝试进入工业化时代的时候,会把工业化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普洱茶用机器压制,大规模,工业化,在当时,是会被歌颂的。而我们在此时反思,会是一个积极的现象吗?
       多元化,多层次的,各商号全面竞争的时代,各山头原料争奇斗艳的时代,变成了统一的中茶时代。经销商没得选,客户没得选,就只有这样的茶可以供应。作为主要的消费者,香港地区,也没有人会特意在意这样产品的质量。就算你在意,你有选择吗?由此形成的大一统时代,对今天制茶的思想,有贡献,更有混淆。计划经济条件下,被迫把所有优质、劣质原料混合起来,制成成品,实际上,是普洱茶品质的倒退。撇开年份不说,印级茶和号级茶比起来,我个人认为,起码是23个档次的退步!你设想下,把老班章的原料和结良的再跟某个不知名的坝子茶混合在一起,里面含有10%的老班章,这样制出的茶,对老班章公平吗?计划经济时代,抹杀了个性,以绿军装为全民统一审美观的时代,对普洱茶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忽略一切,只有等级,不管产地,不管春茶夏茶。这样一个粗制滥造的时代,居然会得到后人的歌颂!如果没有祖宗打下的基础,种了那么多乔木古树茶,印级茶,你还有什么可取之处?
       不是年份老,就可以出来混的。为了商业利益,我们装作越陈越香,我们为了整体普洱茶市场的利益,不敢说出真相: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能越陈越香的!起码,大部分的普洱茶是不能越陈越香的。没有原料基础,没有工艺基础,国营时代,甚至某些时间段,工人完全没有积极性,混日子做出的茶,胡乱压出了的茶,到今天,为了市场炒作的需要,我们都要捧为珍品!普洱茶进入了所谓老茶时代,讲的就是年份!老年人中,有许多智者,但大多数,是平凡的。普洱茶也一样,大多数老茶也是白活了几十年!时间总会过去,卖不掉的茶自然变成了老茶!好喝的,早喝完了,卖掉了!是的,历史会有误会,但这个误会的机会,有多大?我们真的那么幸运吗?
       三,矮化的易武茶。
       90年代,为了提高产量,方便采摘,兴起了一股砍大树茶的风气,或者矮化,或者烧死然后再种植台地茶。百年大树,千年大树,要么死于一旦,要么苟延残喘。砍了头的茶,香气不再尖锐,而在于圆润。好吧,我姑且说这么好听。然而,跟没有修剪,没有矮化过的茶比,我有个恶俗的比喻,心头经常想这样描述,被阉割的普洱茶……
       为什么高山寨、倚邦、一扇磨、茶王树、弯弓、白茶园等地的茶表现更为出色,大体上这些茶树都在同一年份,但客户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差别!没有修剪的茶树,更加饱满的气息!与单薄无缘!老班章,没有矮化,迄今把普通的易武大树茶的距离拉得远远的。幸亏我们还有一些硕果仅存的,因为躲在原始森林里幸免于难的茶。设想,如果不是在2005年左右发现了刮风寨茶王树、茶坪、白沙河、弯弓等地的直立大树茶,易武茶的地位,又将下一个台阶!历史,就是这样给我们开玩笑,起初的一些小小利益,让我们轻易动心,毁了祖先数百年的努力!让我们此生无法弥补!2013826日星期一晚
         大滇说茶1001夜之248  历史的原罪——中篇
       继续叙说历史给普洱茶带来的许多问题。从原料到工艺,历史就是这样把一条非常平坦的道路变得坎坷起来。普洱茶界目前两个主要争论,纯料与拼配之争,古树与台地之争,都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蒙上面纱的历史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让这个行业付出了巨大代价。
四,台地茶之乱。
   查阅中茶公司的历史可知,在1990年前,普洱茶的年产量在500吨以下。这个数字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含义,我们来解析:
    1990
年前,甚至放宽到2000年前,滇绿是云南本地消耗的主要产品,滇红是云南茶外销的主流。滇红在2000年前,屡屡有年销售数万吨的历史,而且以出口居多。而云南的城市乡村,主要消费的是绿茶。绿茶和滇红都占了数万吨的量,普洱茶的产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由于大量的需求,使得提高产量成为必须。台地茶的大量种植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而同时,勐海茶厂、黎明茶厂、澜沧古茶这样的茶厂,都是以红茶绿茶为主的。云南中茶每年出口滇红数千吨,滇红集团也是出口大户。做普洱茶就是偏门生意。红茶绿茶的等级评定以芽尖为主,造成了对芽尖茶的需求,所以,1980年代出口创汇的需求,滋生了台地茶的大量种植,也导致了一部分古茶树被砍掉种植台地茶。
   
查看当时的历史,勐海茶厂、昆明茶厂、黎明茶厂等获得国家品质金奖银奖的产品,都是红茶绿茶。在收购政策驱动下,提高产量,提高等级(嫩芽多,价格贵),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种植台地茶,而且主要供应给红茶和绿茶厂商。另外,云南大叶种的绿茶也出售给外省制作茉莉花茶等,作为茶坯。
   
之前,我们做过推断,1980年前,主流的茶树是乔木茶,1980年代开始大量种植台地茶,大致在57年开始采摘。19881992年,是普洱茶的衰败期,著名的88青就是卖不掉的东西。昆明茶厂破产关闭,下关茶厂改制,勐海茶厂自谋生路,开始注册大益商标,主要供应给香港澳门和马来西亚市场。而台湾在这个时候,普洱茶还处于洪荒时代。两岸紧张的关系导致普洱茶并不能直接出口到台湾,而由台湾一些商人从云南转口越南辗转到台湾。说明白点,就是走私。由此正本清源,其实在1980年以前,云南的整个茶区资源以乔木茶为主,即便在以滇红出名的凤庆,也是矮化过的乔木茶为主。
   
19902000年间,普洱茶的地位低下,自然好原料都用来制作绿茶红茶了。这是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必然。普洱茶的地位在2005年后迅速提高,台地茶迅速占据了主流,在普洱茶历史上,从来没有台地茶大规模制作普洱茶的历史,由于巨量台地茶的进入,为了销售,有必要掩盖普洱茶的真正历史。乔木古树反而作为小众产品,变成了偏门产品,变成了普洱茶的非主流。
    1990
年前的500吨产量里,大体上都应该是乔木茶,2013年至少6万吨产量里,乔木茶应该在3000吨左右。5.7万吨VS3000吨,大部分厂家和商家必须站在台地茶一端,把古树茶说得一文不值,否则,怎么销售?众口铄金,舆论上必须置乔木茶于死地,5.7万吨可以调动CCTV、各种杂志、论坛媒体等把古树乔木冠于炒作、疯狂等标志,必欲置之死地。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今年春天,名山乔木茶的大涨,再次给了这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而购买者,并非跟风,而是资深的普洱茶人和越来越懂茶的爱好者。我知道贵,但我知道这东西好,好喝!这些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普洱茶的基本价值。一部分中国人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并非便宜就是价值。时代已经进步,从今年来的收藏品市场来看,越来越多的人,要求东西质量好是第一位,而把价格放到了第二位。这一点,跟90年代完全不一样。五,熟茶之乱。
     同样,熟茶的悲剧源于台地茶。在1990年前,主要的熟茶原料是乔木茶原料,而在1990年后,熟茶的原料变成了以台地茶为主,而且更糟糕的是,慢慢趋于以台地茶的夏茶为主,这还不过分。最过分的是,1990年代,茶还主要在山区种植,在高海拔地区。随着普洱茶的火爆,低海拔地区也在大量种植,还有的地方把农田菜地都种上了茶苗,作为普洱茶的原料。所谓坝子茶,由于海拔较低,温度较高,自然虫害比较严重,然后,就有了农药和化肥的滥用。这些构成了熟茶的主要原料,由此造成了熟茶声誉的进一步下降。
    再次回到1980年代,200500吨的普洱茶年产量里,至少三分之二是熟茶!乔木茶发酵的熟茶!假定乔木茶优于台地茶,那么我们自1990年以来,熟茶就是一直在走下坡路?熟茶的品质,怎么可能得到提高?即便以大益为首的厂商努力提升熟茶的地位,但是,由于原料并未得到相应的提升,仅靠广告和宣传是无法让消费者认同的。让消费者真正认同必须要拿出真东西来,这就是茶的本质:好喝!
     
重新回到1980年后吧,在2013年,呼吁大家关注熟茶,乔木熟茶,让熟茶回到它本来的面目!不再作为清理废料的工具!
六,移民之乱。
       1950年代,一场战争,抗美援朝,让周总理来到了云南,种下了国家的战略资源:橡胶树。云南,有几个美丽的地方,德宏,芒市,瑞丽,西双版纳这些地区从此成为橡胶的主产区,也开始了生态恶化。绿色沙漠带走了大量的水分,尤其是近年来橡胶行情暴涨,种植面积就扩大了无数倍。数字说话,整个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约在300万亩,而仅仅在西双版纳,橡胶种植面积就达到了450万亩左右。由此,气候发生逆转,热带雨林气候的西双版纳,居然也成了干旱的重灾区。连续几年干旱,茶叶产量减小,市场价格剧增。
    随着橡胶的种植,来自湖南、上海知青的涌入,版纳的各大农场建立,响应国家建设的同时,也对茶叶的基本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尤其厉害的是农场茶,以每公斤十多元的价格入市,是制作普洱茶的劣质茶典型代表。为普洱茶名声的抹黑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曾看过某茶砖,春茶,连芽都是黑的,带药香,典型的农场茶。许多著名的易武熟茶,用料也来自于易武纳么田橡胶林间种植的茶。在橡胶种植的前几年,没有经济收入,就靠这些茶来维持收入了。用这些茶做熟茶,算是厚道的了,更有甚者,用这些茶做生茶!这几乎是整个普洱茶行业的敌人了。
   
也许,农场对版纳的橡胶、甘蔗、稻谷等的确作用非常,开发了版纳的经济,但作为一个茶爱好者,窃以为:如果没有农场的进入,现在的西双版纳,应该还是淳朴的,充满了原始气息的西双版纳,而普洱茶,依然是弥漫着原野香气,充满了大自然精华,天地所酿,足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
2013
827日星期二晚

            大滇说茶1001夜之249   历史的原罪——下篇

今天说三个问题:
     一,非典型中茶之乱。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为19942006年间的中茶普洱茶七子饼困扰。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真不真的问题。由于体制的原因,中茶商标属于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央企。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之前双重属性。名义上属于中国土产畜产总公司,另一方面,又归云南省外经贸厅所属。这个双重归属,反映在19942006年,就是中茶商标,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基本不用。因为这个商标属于中国茶叶公司,需要交商标使用费。由此,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以及下属云南茶厂、宜良茶厂使用了自己注册的商标,吉幸牌商标。而在极少数纪念茶或者特制茶,使用中茶商标的时候,是15个中字或者其他数量的中字,而非传统的八中茶商标。在包装纸上打上云南茶叶分公司的字样,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公司。因为,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分公司,这个名字,在1992年已经更改为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了。如果放到现在,绝对是违法制作的假冒伪劣商品。但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大大小小的茶厂都使用了中茶商标制茶,由此带给这个行业,数十万吨不是中茶生茶的中茶牌普洱茶。根本不可考证真假。这也是众多茶友交学费的主要原因。同样,在19921994年间,本来已经关闭的昆明茶厂,也被许多人用在了包装纸上,生产出来各种中茶砖。
   
这一切的结束,是在20063月,云南中茶获准使用中茶商标,发起了打假运动。合法使用中茶商标的唯有云南中茶公司一家。实际上,各大厂这个阶段都基本用自己的商标了,除了少数茶厂还在生产着云南茶叶分公司包装的中茶。一直到目前,都没有停止,都有人在偷偷摸摸生产。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因为做老茶需要。许多人把这个放进仓库,通过一些处理,若干年后,就开始说这是几十年的老茶,然后牟取暴利。当然,也会编出一些故事,说某个茶是找中茶公司贴牌定制的,等等。通常,都是冒充1990年代的茶。这是目前市场上最乱的茶。所以,大滇飞扬建议,看到打着分公司的茶,最好远离。也许会有茶底不错的茶,但远离这些茶,就远离了99%可能上当的陷阱。别迷恋自己是高手。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二,茶典之乱。
     历史给普洱茶留下了一些凌乱的资料,也带给这个行业许多混乱。各茶厂对于自己生产过的产品,居然没有一个权威的资料问世。使得收藏者、爱好者非常困扰。三大茶厂都没有自己的产品生产年份和资料介绍,于是,一本大益的茶典由台湾出版。而这个出版,并非是大益官方资料,其中不乏某些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茶。迄今为止,各厂家还是在茶典这个环节缺乏作为。若干年后,谁的拳头大,谁编一本茶典出来,年份、原料自己杜撰,必然会给行业带来巨大的混乱。大滇呼吁,各品牌自行根据生产记录编制自己生产过的茶,让年份更清晰,对宣传自己的品牌有利,也有助于消费者和藏家参考,避免后面鱼目混珠,影响普洱茶的声誉。
  
三,全民制茶之乱。
    2007年,普洱茶的爆炒,一夜之间,出来了6000多个品牌,数千个茶厂,都在生产着能喝的古董。国营时代,数个大厂的份额,立刻被瓜分为数万份。这个变化,源于信任的缺失。即大家对国营大厂的信任危机。许多茶商信赖厂家,从来没有考虑过质量问题,都是打款拿货。2007年的教训,使得大家发现,原来给出了很高的价格,也是拿不到好茶的。无论历史有多悠久,无论广告做得有多好听,2007年给大家留下的是哀鸿遍野。质量,是2007泡沫破碎的根源。这个行业,无法再让人相信了。于是,有根基的茶商、由这轮炒作培养出来的爱好者,开始了上山下乡运动,直奔茶山而去。茶山真相,第一次全部展露出来。名山名寨,各茶区原料价格,通过这轮运动,逐步透明了起来。普洱茶慢慢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被残酷事实教育的茶友开始了自己的探索。而在这个探索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全民制茶时代开始到来!
    1
、台湾大师时代
    由于台湾茶人制茶的品质,普遍高于市场水准,使得在2007年后,这些茶人制作的茶,是我们唯一的依靠。贵点无所谓,但是的确好。这就行。所以,20082009年,市场的信任度集中于台湾茶人自制茶。
     2
、粤派崛起
     以陈升、福今为代表的粤派是20082010年间风头甚劲的品牌,高于传统大厂的品质,和同样远高于大厂的价格,赢得了追求质量的爱好者认可。高品质、高价格是代表。
    3 、滇派茶商
     以纯料古树为主的滇派茶商在小众范围内控制了昆明市场的话语权,而在云南省外缺乏认同。但由于滇派山头林立,各门派内自有掌门人,迄今为止,未形成全国影响力。据简单统计,滇派各小圈子掌门人数十个,都可坐而论道。
      4
、滇派学生的下乡运动
     2008年后,各学校毕业生较难找工作,跟茶区有关的学生自谋职业,以淘宝为武器,以茶农世家为噱头,以各地建有无数初制所为卖点,开始了互联网上的搏斗,自成一派。部分顶尖者有所成就,但普遍立足低端品质,低端价格,更有甚者,以个位数得价格卖名山古树茶而知名。
     5、茶农自产自销
     易武、勐库、景谷三地茶农在全国开店卖茶,已经是普遍现象。以上各种情形,使得普洱茶目前百花齐放,也纷乱异常,品质各不一样,大家都叫做名山古树、原产地自产自销或者传承自名家,祖宗八代都做茶,或者家有良茶千亩,因此可以低价出售。普洱之乱,还有待若干年,方能重新洗牌,形成新的格局。而这些,都是历史造成的。社会在进步,普洱茶的进步也将与时俱进,相信再过510年,普洱茶市场格局一定会变得清晰起来,重树消费者的信心。历史在某些时刻跟我们开了个玩笑,玩笑之后,我们继续上路,执着于我们的普洱茶之路。路,就在前方,不远,坚持,前行,不问结果,功到自然成!
2013
830日星期五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月滇之普洱茶茶史
谁在颠覆普洱茶?揭秘普洱茶的真相
大滇说茶1001夜之190 谁在颠覆普洱茶 中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其制成品有悠久的历史
周红杰:解读普洱熟茶的历史、工艺特点、鉴别方法(一)
云南月光白,到底靠谱不靠谱?这些你得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