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建平潭岛:石厝无言亦是歌

平潭岛,一个伴随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的岛屿,它位于闽江口南侧,泊于东海之上,因其远望如坛,故又名“海坛岛”,是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它南北长 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比厦门岛内的面积大三倍,也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其东面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渔光曲 宋祖英 - 百年留声



1、平潭岛周边的海


2、平潭岛长江澳风力发电

由于风神的厚爱,使得平潭岛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越来越多的风力发电项目给平潭人提供了洁净的能源,在平潭岛有多处这种海上风力发电站。



6、夜幕下的平潭岛海上鱼排养殖场

海上养殖业的投资风险最大,若遇到强台风,有可能投入的几十万元瞬间化为乌有,所以保险公司从不担保海上的养殖业。






平潭岛内的石牌洋、君山、海坛天神、仙人井、龙凤头的海滨浴场等是已经开发成熟的风景点,并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岛外游客,品种繁多的平潭岛海鲜美食也经常让游客们流连忘返。而对摄者来说平潭岛可谓处处皆景,奇绝壮丽的海蚀地貌,海边废弃的残破木船,渔村古朴的石头民居,渔民们织网捕鱼、赶海归来的劳作场景,海边日出日落时色彩的变幻,都会让我情不自禁地按动快门。

1、平潭石屋


2、拉网

在坛南湾海边经常能看到这种渔民集体拉网的场景。



3、澳东镇的芬尾海滩

渔民多数都会把讨海归来的小木船抬到海水冲不到的海滩上进行清洗晾晒。


4、织网图




过去岛上的交通完全依靠轮渡,落后的交通状况严重制约着平潭地方经济的发展,人们出岛进岛也十分不便。以往从福州到平潭走高速、省道、轮渡过海,最顺利也要三四个小时,遇到节假日,轮渡排队就得看运气了。 2010年11月30日,平潭海峡大桥建成通车,从而结束了数千年来人们进出岛要完全依靠轮渡的历史。平潭海峡大桥是福建省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特大桥,全线长4976米。如今福州到平潭全程只需一个半小时。平潭海峡大桥的建成通车,给岛上近40万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对改善平潭的投资环境,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放开发、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我们进岛也就方便多了。这也使得夏季来岛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


1、平潭岛的娘宫码头轮渡

过去岛上的交通完全依靠轮渡,落后的交通状况严重制约着平潭地方经济的发展,人们出岛进岛也十分不便。



2、建设中的平潭岛海峡大桥(2010年11月30日已建成通车)。


3、平潭岛娘宫码头闲置的渡船

大桥开通后的第二天,娘宫码头就没了往常的热闹与拥堵。以前一天一艘渡船可以来回运四五百部各种车辆,现在乘渡船的都是摩托车、行人和农运车辆。有时一班轮渡只载几部车,然后空船回来。曾经辉煌的平潭岛的轮渡现在静静的停留在娘宫码头的轮渡码头。


4、如今的娘宫码头冷清空荡

平潭海峡大桥通车后,曾经车流不息的娘宫码头,现在变得十分冷清空荡。以前码头有10多个油锅在炸海蛎饼,现在全都收摊了。以前车等轮渡,现在轮渡等车。



石头房民居是平潭岛的一大特色。平潭岛上多沙石,四面临海,岛上终年涛声震天,海风又咸又涩,每年的6至10月都有强台风肆虑。过去有句顺口溜“平潭岛,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 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石头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建房修路。他们将石头加工为大小不一的方形石块砌成房屋,石屋的屋顶呈“人”字形,不留风雨檐,用拱形瓦片铺盖,上面压石以防大风掀瓦。这一式样为全国少见,是平潭石筑民宅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种独特的石头房冬暖夏凉且坚固,能够抵挡每年都遭遇的台风肆虐和海潮袭击,足见平潭人的智慧。


1、白清镇的白胜村

白胜村位于平潭岛最北端的突出部村是白青镇的一个小渔村,位于平潭岛最北端的突出部。红砖瓦青石条,马鞍形风火墙人字形屋顶,阳光下的冷暖色调,在坚硬中给人丝丝暖意。几乎每个来平潭的人,都会神奇于这些遍布靠海乡镇、大大小小的石头屋,它们高低错落,仿佛堡垒一般,定格在依山傍海的土地上。

2、为了防止台风的破坏和海风的侵蚀,房屋全部采用花岗岩石块建房,屋顶的瓦片也用石块压住防风。在这些石头屋间穿梭,绝不会迷路,因为有房就有路,房子和房子之间就是山道。这些石屋有百多年的历史了。不少石屋的主人已搬往县城或福州市区,无人居住的石屋显得有些破败。


3、石头砌的墙体整齐合缝 沿海风大,压瓦片的石块也特别大块。


4、这种百年的石屋在岛上已不多见了,层层叠叠的石头房,是平潭人祖辈留下的智慧与坚强。


5、平潭岛西壁村石屋一隅

平潭的石头屋常常挤挤挨挨地连成一片,石头房顶的每片瓦片上都压着一块石头,排列整齐,这是为了防止瓦片被风吹跑。而有的老式石头房外墙十分考究,石料多为长方形,表面打磨光滑,石缝紧咬成线,浑然一体。其中有些已是一、两百年的老石屋,许多石屋早已封门闭窗,多年无人居住。



6、平潭岛北厝镇西壁村

马鞍形风火墙 、人字形屋顶,是平潭石头房的一大特色。


7、平潭岛北厝镇西壁村

四扇厝是平潭岛传统石屋常见的模式,即左右两房中间为厅,厅又分大厅与后厅,后厅多做厨房或仓库。因多数人家无法把四扇厝一次性落成,大多先盖一房一厅,余下的房址便出现了“虎齿墙”,俗称“留码头”。这一式样为全国少见,是平潭石筑民宅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8、石屋风火墙

平潭岛北厝镇西壁村石屋风火墙旁玩耍的孩子。


9、平潭岛北厝镇西壁村石屋风火墙

在平潭岛上,以石头为建材,除了就地取材的方便,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这些石头屋不仅冬暖夏凉,其坚固性也足以抵挡海岛上常常肆虐的台风、海潮等各种恶劣天气。而继承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手艺,更成了当地人的另一种习惯。



10、平潭岛北厝镇西壁村石屋一隅

平潭岛北厝镇西壁村平日总是静悄悄的,我每次去这里见到最多的也仅仅寥寥无几的老人和孩子。这里远离海边,过去这里的村民主要靠养牛、猪、鸡、鸭、种菜过日子。但能养得起一两头牛、猪的人家还是极少数。


11、平潭岛北厝镇西壁村石屋夜色一隅




走在乡间的路上,见到最多的就是老年人和孩子,还有到处追逐打嬉闹的狗(几乎家家都养狗,有的家会养3-4只)。很少看见年轻人。村里的老人讲,年轻的男女们几乎都在外地打工。据说平潭人最拿手的活就是打隧道,因此,全国60%以上的隧道由平潭人承包。只有当海面上传来了由远及近的马达声,才会断断续续见到一些被海风吹得黝黑略显苍老的男人们出海归来。此时,他们的女人和孩子,甚至他们的狗会在沙滩上等待相聚。当赶海的船靠岸了,岸边就会立刻热闹起来,刚刚捕捞上来的鱼虾装满大大小小的篮筐,人们肩挑手拉运上岸来,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鱼贩立马围拢过来。


1、在岛上我所见到最多的就是老年人和孩子,还有到处追逐嬉闹的狗(几乎家家都养狗,有的家会养3-4只),很少看见年轻人。村里的老人讲,年轻人几乎都在外地打工。据说平潭人最拿手的
活就是打隧道,因此,全国60%以上的隧道是由平潭人承包。


2、平潭岛北厝镇西壁村的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总是闲不住。


3、澳前海滩等待主人的狗

在岛上我所见到最多的就是老年人和孩子,还有到处追逐打闹的群狗(几乎家家都养狗,有的家会养3-4只)。


4、悠闲的渔村老人


5、赶海归来 2003年摄

当赶海的大船靠近岸边后,岸上就会立刻热闹起来,渔民先用小船把海货从大船上接运到岸边。



6、赶海归来 2003年摄

刚刚捕捞上来的鱼虾装满大大小小的篮筐,人们用肩挑手拉从小船上运上岸来。


7、海滩鱼市 (两次曝光) 2003年摄

平潭岛的海边、沙滩、路边、庭院,随处可见扎着鲜艳头巾的劳作妇女,她们为防止海风与极强紫外线的侵蚀、暴晒,将头巾把脸包裹的几乎让你看不到她们的真面孔。她们的头巾很是抢眼,加上海岛特有的自然环境,可谓画意天成。



1、在平潭岛澳东乡芬尾渔村旁的公路上,经常可看到这种补渔网的场面,这些渔网的长度都在百米以上。每次出海打渔,渔网上面都会挂满了很难清的除杂乱海草。聪明的渔民把这些长长的渔网铺设在村边的每条公路上。这些挂满杂乱海草的渔网经过晾晒和过往车辆轮胎的反复碾压,不久就会自然脱落,而不会损坏渔网,然后他们抖掉网上的尘土再细心的修补渔网破损的漏洞。


2、补网图


3、补网图 2003 摄



4、在岛上的海滩、渔村、庭院、路边随处都可见扎着鲜艳头巾的妇女和到处这样堆放着渔网的场景。



5、挑着海上养殖鲍鱼用具的渔家妇女。

每次我去平潭岛都要到流水镇流水码头周边转一转。流水镇位于福建省平潭县东北隅突出部,镇址设在流水村,距县城 9公里。辖26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


1、渔家小院 2007.12 摄

这是流水村的一户渔家小院,他们朴实、直爽好客,只是这里的许多老人不会说普通话。


2、村边的海蛎壳 2011.10.1 摄

平潭岛流水村一处通向海边的小路两旁堆满了海蛎壳,傍晚,一名青年渔民骑着摩托车从海蛎壳中间驶过。



3、平潭岛流水镇的残船 2008.9.29 摄

我多次来到平潭岛流水镇距码头不远处的一个拆船场。在这里方圆几百米处的沙滩上,静静地躺着几十艘大大小小残破的木船。有些像是睡去了,不知睡了多久。有些却不愿睡去,坚强地挺立着虽残犹荣的傲骨。这是些“服役期”已满被淘汰的残破木船,望着这些残船我感慨万千,往日的辉煌早已不在,只留下了如今这断壁残舷,有些悲壮,也有些苍凉。

4、流水镇的拆船工 2008.9.29 摄



5、平潭岛流水镇的残船 2011.5.1 摄

这是我2011年五一节期间拍摄的残船,如今它已无影无踪了。这次我只在拆船场兜了一圈却没再拍摄,因现场许多残破的木船已被拆的没剩几只了,不知日后是否还有新退役的船来此报到?


6、出海归来的流水镇渔民 2008.5.30 摄



7、修补渔船的流水镇渔民 2008.5.30 摄


8、流水镇的海娃 2011.5.8 摄

在夏季,流水镇拆船场周边的海滩上经常有村里的孩子们来此玩耍。


9、流水镇码头附近的海滩海蛎养殖 2008.9

流水镇码头附近的海滩海蛎养殖场,这里除了农历四、五月份养殖海苔外,主要是来养殖海蛎。

平潭岛流水镇码头附近的海滩海苔养殖场与上图是同一处海滩,这里只有每年的四、五月份才适合这种海苔的生长、采集,以后的时间就用来海蛎的养殖。


10、流水镇码头附近的海滩海苔养殖场 2011.5.1 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潭旅游:东庠是个小台湾,不到东庠不算玩
40年前的平潭,竟然是这样的,看完不敢相信!
我要怒了!敢说我们平潭不美?
【香港】周末到“长洲岛”晒太阳
散文||往事可追忆
遇见蓝色桃花源——东庠岛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