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岛一村》:回不去的故乡

2011年,北京国家大剧院,天气炎热,我在长龙里排队买《暗恋桃花源》的门票,因为黄磊、孙莉、越剧王子赵志刚,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赖声川,我想看看被誉为当代曹禺的他能够为这部老戏做出怎样的效果。

2015年,鹭岛厦门,赖声川的《宝岛一村》来了,股市大跌,帐户亏空过半,心情多少受影响,当陈老师聊起是否去看时,我颇有些意兴阑珊。感谢前老板长辈的邀请,暴雨的夜晚,我们愉悦同赴,再一次被剧场的力量折服。

《宝岛一村》,以台湾嘉义眷村为原形,讲述了1949年从内陆逃到台湾的三个家庭的故事。98号的老赵原姓杨,冒名顶替进入了宝岛一村,他那位来自北平的妻子钱燕子对这里满腹牢骚,岳母却安身立命,用她随手带来的擀面杖在台湾做出了家乡味;99号的周宁,几十年照顾空校同学李子康的太太冷茹云,当着周胖徒有虚名的老爸,他的喜怒哀乐从不对人说;而98号与99号之间一块杵着电线杆的小小空地,老朱用简易木架搭成一个家,与他在台湾另娶的本省人繁衍生息,一住就是几十年。

故土难离,他们在1950年的大年夜,凭海北望,赵太太心心念念北平的冰镇酸梅汤;钱奶奶想像她那个做包子都要分季节放肥瘦肉的天津老家所在何向;老朱问常年执行飞行任务颇有方向感的李子康,我的山东老家在哪个角度呢……南腔北调,鸡同鸭讲,却并不妨碍他们互相照料影响和促进,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期许,当“反攻大陆”的热切愿望,变成了墙上越写越大的标语,三个家庭的男人和一个讲着不知何地方言的不具名人士,便常常坐在大榕树下“参政议政”。戴笠到底有没有死,是他们乐此不疲的话题----一个失踪的人,总是容易成为传奇。当然,他们更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可以回去,老蒋去世时,大伙儿痛哭“蒋公啊,你不是说带我们回去的吗?”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历史原因,他们去国去家,却又在日复一日的生活迭代中,把他乡过成了故乡。人是最容易健忘的动物,乡关何处,渐渐模糊。

眷村的故事,集中在同一个地方,时间却跨越好几个时代,泪与笑交融。钱奶奶教朱太太包“天津包子”,一个不会讲闽南话的外省人,一个听不懂普通话的本省人,手脚并用交流如何将肥瘦按季节不同来搭配,画面十分喜感;而让人飙泪的片段也很多,只在开场出现过的李子康,从香港辗转回到台湾,其妻已成周太太,儿子远在美国素未谋面,岁月就像一场梦,20郎当岁的小伙子迎着朝阳去执行飞行任务,回来时已是花甲老头,要说什么呢,只能相望泪眼,无语凝噎;转眼到了1987年,大陆开放探亲,老赵已经不在人世,他的儿子小毛回到北平,祖母扇过来一巴掌,老泪纵横,她说“这巴掌是你替你父亲挨的,他说他出去玩玩,这一玩就是40年,到现在也回不了家啊!”那个时候,眼泪忍也忍不住。

我想起老家小镇对门有户人家,男主人新婚燕尔,寻常出门去台湾。他不知道200万大陆人渡海迁台,他也不知道国民党兵败对自己人生的影响,他只是个普通生意人,他以为这一次也是像寻常很多次一样,去去就回。可是,忽然就海禁了,他从此再未回乡,深宅大院,那位新娘发现自己竟然怀孕,悲喜忐忑中生下一女,大家族中隐忍生活,直至1987年得到丈夫已在台湾另娶并已去世的消息。一弯浅浅的海峡阻隔,挥挥手便是一生,他们只做了12天夫妻,她却为他付出自己一世的青春。

《宝岛一村》讲述特殊时代的历史光影,也试图让年轻人认识外省人对台湾软实力的促进。当年主动被动去台湾的人里,不乏学者艺术家等才华横溢者,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在这里交融和冲撞,多元文化,共生共荣。当年的台中水南机场附近“模范村”,胡志强家住着最小的房子,他的村邻居有新一军将领孙立人,政坛名人杭立武;享誉世界的华文女歌手邓丽君,从屏东县眷村走出;“犀利一只笔”龙应台,1952213日生于台湾高雄县大寮乡眷村,她在《大江大海》里也写到了这期间的许多人许多事,“他们曾经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有的被国家感动,被理想激励,有的被贫穷所迫,被境遇所压……时代的车轮辗过他们的身躯,那烽火幸存的,一生动荡,万里飘零。”

当然,《宝岛一村》有限的篇幅,没法将故事尽情展开,但剧中的第二代,虽然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长大,常被称为野孩子,但他们当中有的成为记者,嫁给政界人士,有的成为公关界翘楚,及其出色的企业家。或许,这个族群是以失败在教导世人,在跌倒流血的地方重新播种,这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价值,

黄金时代后,围墙里的世界越来越显得尴尬,狭小逼仄,这窗听得那窗耳语,永远洗不干净的公厕。推土机就要过来了,村口的大榕树,村外的防空洞,写满了他们数十年满满的记忆,小毛组织了眷村人最后一场告别联欢会,而已经老年痴呆的赵太太把门牌拆下来藏到兜里,她怕她的老伴儿魂魄归来,却找不到了家的所在。

烟波里一叶扁舟,人生恍如梦,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从来如此渺小。宝岛一村里的人们,为了回不去的故乡,安身立命相互依存,却终有一日,台湾岛上的这个故乡,也只能在梦中回想。



杨秀晖,生于70年代最末,待过台企,做过记者,任过编辑。出版有个人文集《以爱之名》,厦门女作家散文集《遇见》。现为房地产业高级策划师。


台湾新竹眷村记忆

岳南

消失的眷村

1949年前后,国民党军队在共军密集炮火轰击下退却台湾,按建制分扎于台岛各地,其中基隆、新竹与高雄左营等沿海市区布防军队最多最密。各兵种分驻于篱笆与泥土搭成的房内并形成一个个村落,称为眷村。新竹驻有陆、海、空、联勤、宪警等五个兵种,属驻军兵种最全的防区。

新竹市眷村博物馆:据介绍,国府迁台初期,新竹市共四十六个眷村,包括陸军、空军、联勤、警备、反共救国军等多种军种和部队,以“竹椽土瓦盖顶,竹筋糊泥为壁”,的克难精神,兴建一个封闭性的聚落与特殊文化,其演变与发展堪称全台眷村文化与历史的一个缩影。

馆内一楼规划为眷村历史背景区,介绍台湾眷村的形成与新竹眷村的演变,并展出全台唯一的新竹神秘部队“黑蝙蝠中队”文史资料。下图有中美军人及家眷联欢场景,又有黑蝙蝠中队当年驾机赴大陆侦察的范围图。这一历史资料的解密,对研究国共于五六十年代军事对抗情形具有重要作用。


















台湾的眷村不仅汇集了来自大陆各省的人,也汇集了大陆各地的文化,在娱乐匮乏的年代,眷村自治会举办的活动,丰富了休闲生活。竹篱芭的世界以生活情境重现的方式让现代人更了解眷村,更贴近台湾文化汇集的独特方式和形成的源流之形,也对早已远去的民族内战烽火岁月在回忆中有一个理性的思考。





竹篱笆扎起的眷村一家人


眷村另一家人

年轻时代的女主人



以下是国军上校教官、现新竹市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助理孙海珍女士老爸与家人、战友的照片

孙海珍的老爸乃河北人,国军上校军医,1948年播迁台湾,居新竹市眷村,2013年去世。








以上照片为孙海珍女士提供,版权所有,不得翻拍翻印,特此说明。



新竹市眷村博物馆:二楼规划为眷村生活情境区,以造景的手法保留眷村的独特生活样貌,将眷村食、衣、住、行、育、乐、眷村巷道等浓厚的村中生活,呈现在展示空间,而这个空间中独特的国军及家眷当年使用的原物,成为人们回忆追往的一历史情缘。
























台湾眷村是一个特殊时空下的产物,漂荡到台湾的军民没有任何亲人,只有左邻右舍相依靠,感情浓浓如一家。六十多年过去了,眷村人家都有了自己家庭与亲属,清明节不再无坟可扫,感情逐渐转移到自己亲人自上,与邻居关系渐渐疏远了……
























新竹眷村的春节,现在已很难看到了这样的人家了。


眷村:

眷村在台湾,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于国共内战失利的国民政府,为了安排被迫自中国大陆各省迁徙至台湾的国民党军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六十年后这里已凋零,但它孕育的人才和影响力,意外地成为台湾软实力的亮点。眷村走出了大量名人,成为当今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用】从空中看宝岛——台湾
宝岛一村
宝岛台湾看南阳,诸葛躬耕之故乡
国军败退台湾时,老蒋带走3位官太太,她们最后的下场如何
春到人间人似月——元、明、清代咏元宵节诗赏析
台湾没有手抓饼,温州没有大馄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