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文科男博士的理想与烦恼
  提到法国巴黎,很多人可能会首先想到她的浪漫,其实在一些人眼中她更是一块学术与思想的圣地。过去,知识分子来巴黎往往都是抱着朝圣的心态,至少在上个世 界70年代之前一直是这样。当年一代美国作家,包括詹姆斯,海明威等,都曾到巴黎游学。后来一些年青的英美学者,为了追寻萨特、福柯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也来 到了巴黎。他们访问圣日尔曼地、高等师范学校、索邦大学、塞纳河左岸的咖啡馆和夜总会,留下了无数的思想足迹和佳偶传奇。我所在的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加香校 区(ENS-Cachan)位于巴黎的南郊。这里没有了市中心的喧闹,但是却拥有了更加明媚的阳光和同样眩目耀眼的学术激情。
当梦想照进现实
选择来法国攻读博士,主要是因为它“准精英化”的教研体制。与英美高校“生产 线”式的模式不同,法国高等科研机构对待学生,尤其是人文科学的博士生,大多采取一种“散养”的培养模式。没有多少学分需要修,也没有发表文章的要求,与 导师不定期的会面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你需要做的最重要事情就是自主地完成一份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通过严格的博士答辩。这一过程中,学科精神的培养、方 法论的训练甚至语言能力的提高,都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何学校的任何课程去注册学习,也可以参加各种研讨会,或者开展各个领域的实践 调研,但是这些都不是一定或必须的。总之,在这样一种体制下,你可能在年轻的时候就具备了独立创设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更有可能因为迷茫而虚度光阴。
回首自己的读书经历,我曾经有过不止一次的迷茫与踌躇。我从小就是一个好奇心特 强的孩子,凡事都要刨根问底。大约到了小学高年级,《十万个为什么》一类的书籍就已经很难满足我的好奇心了。但是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还是顶不住家里与社会 的压力,没有选择适合做研究的基础学科,而是选择了在很多人看来比较容易就业的应用学科——法律,一读就是7年。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就在于你可以涉猎到更广 博的东西。所以,在这7年里,除了自己的专业以外,我逐渐对哲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了兴趣,读硕士期间就参加了中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项目。硕士毕业,我没 有选择像我的绝大多数同学一样去政府机关做公务员、做律师,甚至放弃了在企业“高起点打拼”的机会,先是选择了转专业到哲学系,在著名哲学家童世骏教授的 指导下学习法律哲学,后又背起行囊来到欧洲,在历史悠久的法国高等师范学校加香校区攻读法律社会学方向的博士。
与很多人选择出国读商校或者其他就业热门专业不一样,我是彻底的从应用学科转向 了就业冷门专业,学校也是以基础学科研究见长的精英制“大学校”(Grande ecole),而不是综合性的“巴黎N大”或者更加实用主义的“高等商业学校”。很多人质疑我的选择,这也似乎成为了我的固执,也许吧。在经历了这么的选 择之后,我一直在想的问题是:一个人可以被称为“年轻”的时光总是有限的,只有专注的去做一类事情才有可能成功;并且当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一条望得到尽头的 大路,在路上拥挤厮杀的时候,你却选择了一条看似孤独漫长的羊肠小道,没准会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著名学者张光直在讲述自己当年为什么把人类学作为留学志 业的时候说过一句话:“选择这个专业就是为了弄清‘人之所以为人’这个问题,没有别的。”我想这也是我的初衷,是我从小就在内心深处潜藏的理想吧。
来到法国之后,这里的环境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法国的年轻学者在散漫的外表下, 都隐藏着一个灵动的内心,对于一些看似显而易见的社会现象,他们往往能给出不一样的但却更合理的解释;法国教授们的思想更是让你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包容 性,一个激进右派教授的学生可能是一个激进的左派,课堂激烈的讨论交锋中时不时地还会迸发出一些“后现代”的火花。在呼吸学院派学术空气的同时,你还可以 徜徉于塞纳河畔的旧书摊、宏伟的协和广场、第5区的电影院,甚至是经常罢工的地铁站。这些都是知识与社会的“公共领域”,让人体会到更深刻的法兰西文化。
当现实挤压着梦想
一个留学欧洲的文科男博士的烦恼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现实生活的压力, 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一个读书人的较真性格。
在欧洲的一些老牌学校攻读文科基础学科的博士,少则四年左右,多则十年八年,中 途退出的大有人在。一个人没有很强的抗压能力是很难完成这个任务的。尤其是当自己国内的同学已经在事业上小有成就,成为了车房一族;自己已近而立之年,却 没有办法在父母身边陪伴;当回国相亲,对方女孩见你是坐公车来的,就接了个电话说有急事先走的时候;当国内的高校为了就业率将基础学科收缩,回国以后可能 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时候;当学业遇到瓶颈,很多深刻的思想没有办法用“第二外语”准确表述的时候。你可能会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甚至会怀疑你所做的这些到底 有什么价值。
在外生活久了,遇到一些与国内社会现象的差异不免还是要感慨几句。作为西方世界 的老牌强国,法国处处体现出一种公民社会的文明逻辑:车辆总是为行人让路,因为开车者觉得自己已经占用了较多的公共空间;维护老建筑的花费要远远多于新建 高楼大厦的,因为历史不是GDP,是不可复制的;年轻人择业往往会把工业实体产业作为首选行业,而不是商业贸易、金融等,因为他们觉得那些行业并不生产实 际价值而且太“美国”;政府向对自己提出最多合理批评意见的公民授予奖励,甚至资助他参选议员;科研机构的经费统一受国家节制,每一笔都受到严格监督;高 校的建设目标往往是小而精,而非大而全,即便是某些“国际排名”已经把他们放在了很后面,但是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
 
以上这些,无论是催人奋进的理想,还是现实中的诸多烦恼,七拼八凑地,都构成了 一个留学法国的文科男博士矛盾而真实的内心世界,都以自己的方式为我即将逝去的青春岁月做着注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羡慕了,法国有这么多学校适合文科生选择!将它们加入你的志愿表吧!
这画的一定是天使吧,不然不可能这么可爱!
我的巴黎“游学”经历
巴黎高等管理学院全球工商管理博士项目优势与特色是什么?
院校】巴黎高等美院
法国高校各专业世界排名情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