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我明白这一点后,我默默放弃了给孩子制订的学习计划
userphoto

2023.02.07 广东

关注


想让孩子能好好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不是亲自辅导,而是不辅导……

01

当我读了这两个故事后,我明白孩子的学习问题出在哪里了

孩子上小学后,我和许多父母一样,开始了抓孩子学习、陪读的旅程。

在这几年里,我把许多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想方设法如何让孩子读好书、辅导孩子功课上面。也不惜放弃自己的一些兴趣。

然而即使是这样,我依然觉得效果甚微。因为一直以来,对待学习,孩子虽然去做但似乎没什么热忱,都是应付式。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

如何唤醒孩子的学习热情,也就是内驱动力呢?我一直在思考、在寻找,但也一直未果,找不到方法和答案。

直到有一天,我读了下面两个故事,才心有所悟。

一个是:

澳大利亚的贺伦岛,是世界上著名的绿海龟的产卵地。每年11月初至12月末,人们在岛上都能看到绿海龟的产卵过程。而在次年的1月就会看到无数小海龟回归大海的盛大而壮烈的生命之旅。

雌海龟把蛋产在海滩的沙子下面,经过8~9周的孵化后,小海龟破壳而出,回归大海。在回归大海的道路上,小海龟会遇到不少天敌。但是物竞天择的生存智慧教给了小海龟们一些方法。

一次,在海滩上游玩的几个人看见几只小海龟从沙窝里拱出来蹒跚地爬向大海。这时,有几只海鸟向小海龟俯冲而来。好心的游人见情况不妙便赶走了海鸟,这几只小海龟也顺利地回归了大海。然而,正是这个看似救助小海龟的举动把大批的小海龟送入了死亡的深渊。

这如同一个信号弹,在同一时间成千上万只小海龟在沙滩上共同行动,浩浩荡荡地奔向大海,回归家园。因为它们得到了信号,前面的几只侦察员顺利地投入了大海的怀抱而没有受到天敌——海鸟的袭击,由此判断,回归的路是安全的。

然而,当大批海龟出现在沙滩上时,大量的海鸟也伺机而动。霎时,这片海滩成了屠杀的战场和海鸟享受美味佳肴的盛宴。小海龟一个个被海鸟啄食。那几个游人显然对这场动物之间的屠杀束手无策。因为他们无法也无力阻止成千上万的海鸟享用成千上万的小海龟。于是,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想当然的帮助变成了小海龟的一场灾难。

另一个是: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才能捕到更多的鱼。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这两个故事,解开了我内心的疑问: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孩子依然对学习不怎么上心?

那是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我以管、教为主,什么都是我来抓、我来安排:学什么内容、怎么学等等。在这过程中,基本上从来没有让孩子做过任何选择和决定。


可以说在孩子学习上,我就相当于那个渔夫。把自己所认为的,所有好的技巧、方法,都统统教给孩子。可我却忽略了,一个人真正获得成长,并学到东西的最有效途径----是自己的亲身实践,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和体会。

就如“道理都懂,可做起来却不知如何下手”,因为实践才是一个学会某样东西的最有效方式啊。

而且有时父母的刻意帮助,不仅不会帮到孩子,反而还害了孩子。因为孩子从没尝试过、从没实践过也从没自己做过决策,一直以来都是身边人在帮他安排,所以在成长过程中,他就少了很多亲身体验和感受。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的心智也就没有得到相应的成长,仅仅只是年龄的增长。

因为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不同的,这当中有时代、个体自身特点、机遇等很多因素在里面。所以如果父母一味地以自己的经历、认知,去管、教孩子,去给孩子指点迷津。也许表面上是爱孩子,但实际上是害孩子。

就如海滩上那几位好心的游客,帮前面的小海龟扫除了障碍,让它们得以顺利地游到大海。而后面的小海龟,从前面同伴顺利地爬到大海,得到错误信息----以为不会遭到海鸟侵袭。放弃应有的警惕和戒备,导致伤亡惨重、全军覆灭。

所以很多时,父母的关心、保护,有可能会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因为孩子没有体验到应该体验的东西,他看不到真实的世界,不知真实世界的残酷和无情,没有做好应有的准备。出来社会后,很容易遭到各方面的伤害。

这样的孩子,父母又怎能放心呢?

02

优秀孩子的父母往往不管学习,总是被父母管学习的孩子往往不爱学习

对于孩子学习,我们很多父母总在那叹息并深深地羡慕: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学习那么认真、自觉?而自己的孩子……

向那些别人家的孩子的父母取经,大多数答案都一样:我什么也没做。


我们也经常看到确实是这样:这些优秀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学习上从没管过孩子,基本上自顾自的。即父母忙父母的东西,孩子忙孩子的东西。

我想,这就是因为这些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孩子选择并担当的权利和义务。

即:我尽自己所能为你提供资源和条件,做不做、怎么做是你的事,而且后果也由你承担。

而我们自己的孩子呢?

就是我们总是身不由己地,介入到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中。替孩子安排好一切。

由于我们总是一味地安排孩子的学习和人生,导致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特别的被动。结果行动中少了许多热情,更不要说去主动、积极做了。这也大大影响了孩子的效率。

可以说,“别人家的孩子”与“我们家的孩子”在学习上,最明显的区别就是:

别人家的孩子,是自己负责并承担一切;

我们家的孩子,是父母介入孩子的学习。

前者,父母很轻松,孩子很优秀;

后者,父母很辛苦,孩子不争气。

所以,对待孩子学习,最有效也最理想的方式就是:

父母不再介入孩子的学习;与此同时,孩子又对学习充满热情,主动和积极。

可以说,这是多少父母,甚至孩子也梦寐以求的啊----至少在父母不再管我学习这一点上,孩子们都是意见统一的。

这很难做到吗?似乎很难。

03

只要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上的一切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父母不管孩子的学习,这怎么行?尤其是一直以来对学习都没兴趣、都需要父母不停催促的孩子。如果父母不管,岂不是放飞他?

一开始,我也有这样的顾虑。

可是很快我发现并不是这样。


第一,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也在乎周围人对他的评价。而成人世界中,对孩子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评价,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最关心的,也是将来的职业发展和前程规划。这些评价和关心,也会引发孩子对自己和未来的思考。

第二,其实孩子也会想。即使他看似无所事事,实质上他也在观察、也在感受和思考。尤其当他置身在周围的孩子都在抓紧时间学习的状态下,就他一个人无所事事,面对周围环境,难道他不会有压力?

所以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父母可以选择放手,至少是表面上的不理。给孩子感受、体验周围真实环境的机会。否则,父母一味地替孩子急,帮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又怎能感受到现实的残酷、竞争的激烈呢?因为不论怎么样,天塌下来都有父母罩着。这样孩子自然就不会去思考自己的未来。

但,父母真的就是一味地放手,而不管孩子吗?

当然不是。

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有视野、思维等能力的局限性。如果让他自己安排学习和人生,那肯定是不成熟,甚至有可能走偏。所以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导。

父母应如何引导呢?

首先要摆正对学习的心态。

很多父母,之所以在学习上难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待学习的心态错误了。

他们为了让孩子能认真、专心学习,通常采取以下这四种方式:

1、画饼流: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成绩好会怎么怎么样,有什么什么好处等等。

2、大棒流:用父母的权威来督促孩子学,也就所谓的虎妈狼爸。

3、卖惨流:“父母为你牺牲了好多好多,不好好学习,对得起父母吗?”

4、诱惑流:“你如果考了多少多少分,就给你买……”。

这几种方法背后的逻辑都是一样,就是:学习是辛苦的。

但事实上,学习是不辛苦的。之所以认为学习辛苦,那是因为我们曾经小时候也许被父母用错了方法。导致在学习敏感期里,害怕上学习,从而从小到大一直以来都认为学习是辛苦而没乐趣的。


但学习实际上是充满乐趣的。想想看,在你喜欢的领域,你是不是乐此不疲,怎么辛苦都不为过甚至感受不到?在这过程中充满乐趣?学习也一样,只要喜欢,就没什么辛苦不辛苦。

所以第二个问题来了,发现孩子感兴趣、擅长的事情。

也许有父母会说:我的孩子最感兴趣的是看电视、玩游戏。其实这只是表面。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为:

视觉—空间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

身体—动觉智能

言语—语言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交往—交流智能

自知—自省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

加德纳认为,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就拥有八种不同形式的智能,它们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它们的发展也将伴随我们的一生。在每个人身上,都至少有一种或几种特别突出的智能。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的孩子,就一定会发现孩子至少身上存在的这八种智能中的一种。比方说一个喜欢做孩子王的孩子,一定也是交流智能优秀的孩子;一个内向、喜欢独处的孩子,往往是自省智能突出的孩子。

而实际上,每个孩子身上都会存在好几种智能天赋。比如,一个孩子同时存在自省、言语和逻辑智能天赋,而这些都得到开发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在思考、写作、论辨等方面将会非常突出。这样的孩子适合做作家、律师、哲学家等。

对一个孩子来说,性格无好坏长短之分。同样兴趣爱好也无优劣贵贱之分。如喜欢默默做事的孩子,和喜欢与人打成一片的孩子,孰优孰劣?都一样优秀。关键在于是否发现他的优势,引导他成为最好的自己。

所以,父母在平时应善于发现孩子,鼓励并为孩子创造条件做最好的自己。如对于爱交际的孩子,可以引导他在伙伴中分享知识,学习如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擅长唱歌的孩子,创造条件帮他发挥这方面的优势……

在帮助他们发展特长的同时,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不论学什么领域,想要学好都需要学习。尤其是想要精通,更是需要深入、大量地学习。


在这过程中,孩子不仅端正了学习态度,也开始逐渐找到了自己将来的人生和职业方向。

最后一点,就是跳出思维的局限性。

我们很多父母之所以特别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就是害怕孩子将来考不上好的学校,进不了好的单位。但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方面也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重视一个人的实际能力。所以,在对待孩子的将来发展上,我们不能一味地盲目追求高分、考上好学校,而是根据孩子的特点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学习、发展之路。

就如我一个朋友的女儿,从小到大不断地补课,也如愿地考上了一本,但毕业即失业。为什么?因为在她读书的过程中,父母都把重点放在了分数和学校上,却从来没想过她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将来准备做什么。导致虽然在高考中考到好的分数,进入好的学校,但因专业不合适,一毕业即失业,不得不重新规划职业。可谓得不偿失。

另一个朋友的女儿,从小数学就不行,不论怎么补课都无济于事。而在文科方面则得心应手。同时,这位朋友的女儿从小就学习古筝,弹的一手好琴。初三时,朋友的女儿面临人生之路的选择:是继续读高中还是选择职业中学?经过朋友与女儿的商量,女儿报考了幼师专业。因为女儿擅长文科也有音乐方面的特长,而且她也想做一名幼师。可以看到,这位朋友的女儿,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发展之路。

虽然表面上看,职业学校似乎比不上高中,但现在一个人的学习、进修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很多职业学校都是3+2模式,即三年中专、两年大专,一毕业即拿到大专毕业证。如果想要继续进修的话,还可继续读该专业的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由此可见,上职业学校并不比读高中差。因为它能早一点做好职业规划,使一个人少走很多弯路。

所以对待孩子的学习、发展,我们父母应该跳出自己的思维局限性,从小发现并尊重孩子的兴趣、特长,根据孩子的特点引导他(她)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04

《园丁与木匠》中有这样一句话:

成为一位稳定且可以提供可靠学习资源的照顾者,要比成为一位直接教导式的照顾者更有价值。

确实如此。教育不是向孩子传授或灌输自己的经验与知识,而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同时在引导孩子发展自己优势和特长时,放手让他学会为自己负责。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亲身感受、体验和选择,真正成长起来。

所以,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后,我默默放弃了给孩子制定的所有学习计划。

我知道,我现在要做的不是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而是发现孩子。并引导他爱上学习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这才是我此刻要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常与孩子相伴,学习成为园丁型教练-《点燃孩子的学习动力:关于儿童学习兴趣的真相》
2-16岁孩子必经三个叛逆期,如何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
育儿《每日一读》(三)
海上漂流438天奇迹生还,有人怀疑他吃了自己的同伴...
【面朝大海,心与海鸟共飞翔。】
我们的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