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在的孩子,不缺爱、不缺衣少粮,最缺什么?
userphoto

2023.08.10 广东

关注

文丨吕静贤

01

一个老师讲了班上两个学生的事:

一个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因为父母说了一句话就崩溃了,把家里都砸了;

另一个学生,因为爸爸唠叨了几句,就和爸爸打起来。最后妈妈报警,父子两个人打进了派出所。

老师感叹道:现在这些孩子都怎么了?!不缺爱,不缺衣少粮,却缺对父母的理解,缺对自己清醒的认识,缺那股精气神!

是啊,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心理问题却越来越多,抗压能力也似乎越来越差:动不动就跳楼、寻短见的孩子越来越多。

前不久还看到一则新闻:一个父亲没收了痴迷手机的儿子的手机,结果初一的孩子当场就跳下了楼。

而在我身边,也耳闻目见不少痴迷手机的孩子:整天抱着手机,无心向学。而且也不给家人说,一说怕是什么事都会做得出来那样子。

可以说,痴迷手机、网络游戏,心灵脆弱、不给说、动不动就寻短见,是当前大部分孩子表面上的特征。

到底教育哪里出了问题了?

02

小宝幼儿园旁边有一个卖玩具的小店,每次放学我接小宝回家的路上,经过这间玩具店时,小宝总是闹着要进去买东西。于是久而久之,我也认识了这家店的老板娘。

老板娘是一个五十多的女性,身材中等,扎着一条马尾辫,平时见有顾客过来,总是热情地招呼。一开始,我没有留意到老板娘的腿。后面才发现她有一条腿是跛的,走路一瘸一瘸的。

和老板娘熟了之后,孩子再闹着要进店买东西时,老板娘就向我推荐起了架子上的乐高。

老板娘说:“我告诉你啊,多给孩子玩玩这个。”老板娘似乎看出了我脸上的不解,说道:“小孩子都喜欢玩这些,相信我。特别是调皮的孩子。”

随后老板娘和我说起了以前她给很多朋友的孩子推荐乐高玩具的往事。她说:“去年XX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他过来谢我。以前他的孩子特别调皮,总是坐不住。后面给他孩子推荐的这个玩具,他孩子非常喜欢玩,不但动手能力得到培养,而且专注力也上来了。”

在老板娘的口中,不单止这一个孩子,好几个孩子都因她的传授经验和推荐而获益:都考上理想的重点大学。孩子的父母也一个个过来和她报喜。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由衷地说道:“看来你还是很会教育的。”

老板娘的脸笑得更开心了:“是啊,不是吹牛。我的两个女儿都很有出息:现在两个都在香港学习、发展。一个是博士,一个是研究生。”

“两个女儿都是学霸哦!”我由衷地赞叹到。

这次仿佛打开老板娘的话匣子,她讲起了两个女儿小时候:

那时,每天白天在外忙完一天回到家,她总要抽时间给孩子读书、讲故事、和孩子玩一下;

两个女儿就只相差一岁;

她的女儿,尤其是小女儿以前特别喜欢玩乐高;

上中学时,她对两个女儿说,希望他们之中能有一个人将来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结果她小女儿选择了,现在是一名医学博士,也是香港某大学的一名年轻教授;

……

听老板娘一下说了那么多,我真感觉获益匪浅。

获益匪浅,不仅仅是她教(推荐)我多给孩子玩乐高(益智)玩具。

(事后证明这个方法也不错,我给孩子买了好几个简单的乐高玩具,拿回去孩子都玩得不亦乐乎。既开发了智力,也丰富了孩子的生活,而不是总是把休闲时间放在看电视上。)

更重要的是,她向我道出了孩子听话、懂事的根源。

03

此话何解?

先从孩子听话、懂事说起。

首先孩子听话。

妈妈希望两个女儿中有一个以后能学医,结果小女儿选择了学医。并学有所成,既是一名医学博士,也是香港某大学的教授。

其次孩子懂事。

怎么懂事?

两个女儿都高学历且学业优异,这不是懂事是什么?!

为什么两个孩子都那么听话、懂事?

而且是两个。如果是一个还可归结为学习天分,但是是两个都那么优秀。

她的“两个女儿相差一岁”给了我答案:相差一岁,也就是两个女儿同等对待,也就是说两个女儿面对并接受的是相同的教育方法。

别不信,很多兄弟或姐妹虽然是同样的父母,但因为年龄相差比较大,面对父母的教育质量和方式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这也导致了同一父母下,教出一个懂事一个不懂事,一个有出息一个没出息甚至让家人操心的截然不同的结果。

当然也有些孩子是因为具有特别突出、高于一般普通人某方面的天分,但这种人其实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孩子在智商方面,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说到底,培养出这两个懂事又优秀的孩子,功劳全在于这个母亲。

那么这个母亲是怎么培养出这两个优秀的孩子的?

而且这也是一个白天还要打工、干活的残疾母亲。

她是如何教出两个懂事又优秀的孩子出来的?

这里同样也可以在她的语言中找到答案:每天晚上下班之后,总要抽点时间去陪孩子读书、玩耍。

这个其实就是陪伴,重视陪伴。在她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她的女儿和她关系不错。比如说,她希望她的两个女儿能有一个以后选择去学医。结果真有一个选择了。

而且她说的是“希望”,而不是“要求”,这里也可以看出她与女儿的关系模式和质量:不强求女儿去做什么,仅仅只是希望和建议;而女儿也听话。说明两者的关系是互相平等和尊重,而且也融洽的。

04

我想,这样的亲子关系,一定是被很多父母所羡慕的。

很多父母说孩子不听话,这个“不听话”的背后就是亲子关系质量欠佳甚至恶劣。

如前面那位老师口中的两个学生:

一个仅仅因为父母说一句话,就引起情绪崩溃,甚至把家都给砸了;

另一个因为爸爸唠叨几句,就和爸爸打起来,最后妈妈不得不报警,由派出所出面协调。

为什么孩子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我想,这背后就是孩子的情绪在发生反应:你不理解我,甚至你还在伤害我。

而且这也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日积月累、长期积累下来的恶果,所以才会在那一瞬间,一件极小、极轻的事,成为压垮骆驼的那一根稻草:孩子情绪的剧烈爆发。

05

这也让我想起了《追忆似水年华》里那个幼年的“我”:

每个晚上睡觉前,对我都是一场讲不出、表达不出来的煎熬:因为我渴望妈妈的陪伴和爱抚。

而妈妈是有时来,有时不会来。而且很多时过来是迫不得已:因为我不听话、不好好睡觉。

在妈妈有幸过来陪伴我的这段短暂时光里,我尽情地享受着有妈妈在一旁陪伴的温馨和幸福。尽管我知道,这只是短暂的,只是属于现在的。而且明天不一定会有这样的幸福,但我已顾不了那么多了。而且我也无能力去决定任何事情,我唯一能做的,是紧紧地抓住现在,全身心地投入去享福眼前、当下……

在这个幼小的孩子眼里,妈妈的爱和陪伴就是奢侈品。

而渴望妈妈每天都能全身心地对自己付出和陪伴,则是每个幼小孩子心底里最大的梦想和盼望。哪怕已长大成人为人父、为人母的我们,当年小时候也是这样。

但,每个孩子都能有幸获得这份梦寐以求的幸福吗?

我觉得很少、很少。

很多父母要么没条件,要么没这个意识,要么两者都有。

我身边很多父母都是因为没这个意识,从而导致没条件:因为没这个意识,所以不重视;因为不重视,所以也没条件。

但,如果父母重视的话,再忙也是可以抽得出时间去陪伴孩子的。就如这个玩具店的老板娘,白天工作一天,晚上回去还要做家务,给孩子洗衣服,可依然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去陪孩子。

06

回归正题,为什么前面讲到亲子关系差的家庭,后面我却突然间想到幼小孩子对母亲的深深眷恋?

那是因为:

每个在现在不听话、叛逆的孩子,过去都是一个深深眷恋着母亲,渴望母亲多陪伴、好好陪伴自己的孩子;

每个现在亲子关系一团糟的孩子,注定是一个在亲子关系里,已经体验过无数灰心、失望甚至已经死心的孩子。

就因为死心,所以这些孩子对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不再抱希望。

而且也因为尝试过太多灰心与失望,内心积累太多负能量与压抑的情绪。

所以导致一句话也能成为压垮孩子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可惜的是,很多父母,仅仅只看到表面:孩子太不懂事,太不听话了!

却不知,这下面藏着多少不是一两天积累的问题。

这些父母,大多都是从小疏于与孩子沟通和建立亲密关系的父母,或忙于工作、其它,或没这个意识。等孩子长大后,又特别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父母。

因为孩子从他们那里感受不到情感交流与沟通,仅仅只是获得一味地指责、催促、提醒,甚至批评和否定,所以孩子对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不再抱于希望。他们只希望父母能少给点自己压力,就已是万幸。

07

其实,人的成长是一个心灵成长的过程,躯体只是外在生理上的成长。真正的成长是在内心,是心灵。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而非智力的成长。

现在很多父母都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了孩子的智力发育和成长上,这是本末倒置的。

因为,一个人只有心灵成长,智力才有可能跟着相应地成长。

如果一味地重视和抓智力的成长,忽略了心灵的成长。而心灵没有得到成长的话,智力再怎么成长都没有用。

要知道,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心灵的成长,心灵的成长才会带动智力的成长。

所以,对孩子最好的付出和教育,不是为他(她)提供多么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而是好好地陪伴他(她)。

而且很多父母也把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推给了学校,其实这真的得不偿失。

因为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在家里,而不是学校:家庭,才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和三观的塑造起主要作用的地方。

33岁摘得世界最高荣誉,被称为数学王国的“凯撒大帝”的美籍华裔数学家、菲尔兹奖、沃尔夫奖获得者丘成桐,就这样评价小时候父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他是我那时,甚至直到现在最重要的老师。
早期受他的训练,我养成了对中国历史、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兴趣,一生受惠。
他甚至影响了我在数学方面的工作。我不是说具体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如何去看问题。从他那里,我学懂了必须了解问题的历史背景,总结过去,足以为未来提供线索。
在更广的层面上,我得益于父亲对我的厚望。

他的父亲仅仅陪伴他到14岁就离开人世。但父亲对他的影响,包括学业和人生发展,对他来说,却不仅仅只是那时,而是终身。

所以父母,在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不要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放在外界(如学校、教育机构等)上,而要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08

有父母也许会说:我没文化,怎么教育孩子呢?而且我也怕因为自己没文化,所以教育不好孩子。

其实,好的教育,不仅仅只是知识的启蒙,也包括习惯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等。而这些,与有没有文化并没有多大的联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只要保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的好习惯,就不怕教育不好孩子。

如前文所说,只要孩子的心灵能获得成长,孩子的将来就不会差。

而且父母的爱和陪伴,也是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幼小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所以,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并希望孩子好,将来能有出息,那么请从现在起,好好、用心地去陪伴孩子,好好地与孩子交流和沟通。

相信我,只要你能与孩子永远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那么你的孩子永远也不会让你操心,甚至还很优秀和出色。

因为当一个人心灵在不断地成长、强大,并拥有坚强的精神后盾时,面对眼前的任何困难和风雨,他(她)都会无所畏惧,充满信心和力量。而这样的人,也难能不创造自己的精彩出来。

教育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好好付出、用心陪伴,才会未来可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对“根”的教育,是对“心灵”的教育。只有“根壮”、“心灵好”,培育出来的苗子才有可能是“状态好”,才有可能是“枝粗叶肥”的,这就如“庄稼养根,育人养心”一样!🌿🌿 处于今天的信
名人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父母教育孩子要触及孩子的心灵
3-6岁儿童早期教育《一》
推荐一本书:那些进入美国名校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做了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