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我与空性
无我与空性

2007年12月26日 佛教在线

佛教是觉悟的宗教,那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证悟的到底是悟到什么呢?吾人发现一些佛法较深入者,对“无我”与“空性”有些混淆,或许有人会问世尊在菩提树下所悟到的,究竟是“无我法”还是“缘起法”呢?在观念的差异,今将“无我”与“空性”略为说明,并提供少许浅见,与诸仁者参考。

“无我”是佛法的三法印之一,那就是所谓的“诸法无我”,而“无我”有两种,那就是“人无我”与“法无我”。所谓“人无我”是指吾人之身心,知是四大五蕴的假合,它没有永恒不变的个体存在,也就是说倘若离开四大五蕴就不能称之为“人”。而“法无我”是指诸法皆由众缘所生,同时也由因缘而灭,简单的说:诸法皆是因缘而生灭的,在这缘起缘灭的诸法中,它没有不变的体性,故称为“法无我”。佛教中常言道:众生皆有佛性。它指的是诸法的体性也是称为“空性”。空性本来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堕入“有”的范畴,它须要实证方能了知,但它的特点在于藉不假修真,本自具足。若想要以“心”知即乖,更不能将“无心”会。妙就妙在此,然而体性本有空寂,体本不动,动即是用,体知道在用,体就是主人,而用不知道用,体就变成客。然而体用原一如,能离一切的知见解会和心识的分别。如《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也就是说法本离一切的见闻觉知,执着见闻觉知是无明本。可见“空性”并非由修而成,它本自具足。

以上是吾人以“无我”与“空性”浅略说明两者的不同点而已。前者于理能解,后者于证方知。“空性”是站在绝对的体性上来发挥,而“无我”是站在相对上来论说的,所以“无我”与“空性”就有显然的差异了。

而“缘起”与“空性”有它的关系存在,缘起是指诸法皆因众缘假会。同时也由因缘而灭,在这点不难理解,而难理解是空性不变的体性,这点非实证不可。倘若用脑筋去揣测皆无法了知。或许有人会应用一句:“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来说明缘起法的“空性”,而不同处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是指缘起当体是空。“缘起”是用,“空性”是体,两者不同的是“缘起”是生灭法,“空性”是绝对的体性来立论,这就是两者之差别处。所以世尊在菩提树下,所悟道的不是空中闪过的星星,也不是“无我”,更不是“缘起法”;而真正悟到的是“空性法”。所以在《大般涅槃经》云:佛性长恒无有变异,无明复故,令诸众生不能得见。这里告诉我们,真正的佛性第一义是指“空性”,也就是所谓的“佛性”。“缘起”与“无我”并非究竟,劝诸位仁者,切莫只见“指”不见“月”。切记!切记!慎之!以上之浅略说明,愿与大家共勉之。(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缘起论?李双林
略论性寂与性觉理论内在的区别(一)
婚姻是否是命中注定的
恢复建设中的唐密道场——金莲湖莲音寺
《菩提树下的微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