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据行业为何总是“纠纷”频现?

数据行业为何总是“纠纷”频现?

2016-02-05 媒介360

我们暂且不管这场互撕大战到底真相如何,谁对谁错,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第三方数据统计,再次陷入“黑洞”。

其实,这种纠纷,在过去也市场发生,时不时会来一次高潮。数据公司与企业、数据公司与数据公司、企业与企业,各种配对组合,都发生过不愉快的经历。

脱离开这次事件,为何中国的数据行业,经常会陷入争议频发?

一、数据公司,不愿意公开算法,商业气息浓。

至今,中国互联网数据行业,一直争论重重,依旧没有一家数据公司能够得到行业整体的认可。一方面,大多数数据公司,不会详尽地公开自身的数据源、统计方法以及计算过程,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含糊其辞、一带而过得居多。

另一方面,国内的第三方数据行业,本身就陷入一种窘境。由于数据公司太多,山头林立,导致各家的生存压力都很大,商业化气息也越来越浓。在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下,第三方公司与企业互为勾结,造成各类假数满天飞。第三方数据的公信度,一直未很好地建立起来。

二、行业内统计方法无法统一,是造成数据乱象的最大凶手。

修改数据,是一种造假的方式,也是风险最大的一种造假方式。现在更多的是,数据公司会根据企业需求,去找到不同维度的统计方式,总有办法把客户排在第一。

在视频网站竞争最为激烈的前两年,几乎每家都会发布来自同一数据公司的数据榜单,各家都宣称自己第一。但如果细看,其实各家统计的时间段以及比较的指标,都是不同的,这就引发了各家之间的擦枪走火。这种方式,虽然称不上造假,但是对于行业的生态健康,百害而无一利。

三、企业的攀比心太重,数据造假的成本过低。

中国的数据报告,往往喜欢根据某项指标,把企业进行第一、第二、第三之类的明确排序。再加上,本身中国企业之间的攀比心就很重,造成了企业之间经常在数据榜单上做文章。

在国外环境下,如果一家公司受到诚心危机或者质疑,往往企业的生命周期就到头了。但是,在国内环境下,当造假已经成为常态,成为一种行业通病,大家都在玩儿数据,似乎也就见怪不怪了。

总而言之,国内的互联网数据行业,就像一个“黑洞”,都知道有问题,但一直找不到解决方案,行业乱象频出。在当下的环境下,在国家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前,行业靠的还是自律,企业应该更加回到本身的业务和产品层面,而不是在数据上动歪脑经。第三方企业,也应该更加尊重自身的行业属性,而非沦为企业之间价值的抢手。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力美的都不是中央空调的老大
“包合格”不应成为潜规则
网络安全之供应链安全:第三方数据存储
大数据离盈利还有多远
背调,是一个值得探索挖掘的新兴行业
一个公司是怎么估值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