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仗时,白起严禁士兵吃羊肉,士兵不服,白起:吃完你走50步试试
userphoto

2023.01.11 广东

关注

引言

在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爆发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在这个时代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将领,不过最出风头的还要数白起。

这是因为白起在作战的过程中,击杀了大量的敌军,死在他手上的敌人将近百万。在古代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因而白起也得到了“杀神”的称号。

白起一生战无不胜,秦国的强大自然有一定的原因,不过白起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他领兵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白起剧照)

一、伊阙之战崭露头角

根据史籍记载,白起于周显王三十八年出生于眉县,而他所在的白氏也是秦国的老世族之一。

但是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行了新的军功爵制,因此士族出身的白起也需要积累战功才能得到升迁。

而白起在入伍之后,在作战中展现了自己的军事天赋,他善于用兵的名头也越来越响。最终在魏冉的举荐下,白起得到了秦昭襄王的任用。

此时的白起已经38岁,在军队中征战多年的他经验丰富,对于战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秦军攻韩示意图)

秦昭王十三年,秦国发动对韩国的战争,攻韩的任务最终交到了白起的手中。随后白起率领秦军,向韩国的新城发动攻击。

自从变法之后,秦国的部队战斗力得到了极大地增强。不过此次白起面对的敌人除了韩军之外,还有魏国派来的援军。彼时韩魏联军总人数达到了24万,是白起部队的两倍有余。

面对兵力占据优势的敌人,白起首先挑选了地势较为狭窄的伊阙作为战场。因为在狭窄的地形下,敌军阵型难以展开,也无法发挥自己在兵力上的优势。

(伊阙之战示意图)

不过白起很快就发现了敌人的弱点,他注意到魏国的军队总是躲在韩国军队的后面。由此他判断韩国和魏国的联军并不团结,他们都在观望,希望对方和秦军交战。

两国军队中韩军为主力,魏军实力相对较弱。于是白起派出少部分部队脱出韩军,派遣主力对魏军发动了突袭,魏军措手不及遭遇溃败。

而此时韩军则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在秦军的夹击下也迅速落败。此时白起乘胜追击,最终全歼敌军并攻占了伊阙。

(白起剧照)

经此一役白起声名鹊起,他也从左庶长升为国尉。而这一战也几乎彻底消灭了韩、魏两国的精锐力量,无力再与秦国对抗,在之后的一段时间,白起率领秦军攻下韩、魏诸多城池。

二、水淹鄢城大破楚军

在对付完韩国和魏国之后,志在一统天下的秦国将目光放到了南方。此时楚国国力日渐衰弱,于是秦国开始对楚国发动攻势。

在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司马错兵出陇西,秦军沿涪水而下,攻下楚国的黔中郡。楚国无法抵挡秦军的攻势,只好割让上涌以及汉北。

(鄢郢之战示意图)

次年秦国再次发动对楚国的攻势,这次秦军兵分三路,白起也率领其中一路大军由武关方向进军。当时楚顷襄王在位,不思朝政,导致国内上下离心,楚军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就这样白起的部队像一支匕首一般直插楚国的腹地,在攻下邓之后,兵峰直指鄢城。鄢城位于郢都西北,是郢都的门户,因此楚国派出大军死守鄢城。

虽然白起对自己士兵的战斗力很有自信,可是如果直接对鄢城发动进攻,秦军势必会遭遇极大的损失,这是白起不愿意见到的。

(白起剧照)

这个时候他注意到在鄢城西侧有一条蛮水,他想到了用水攻城的法子。可是蛮水水量并不足以攻城,于是白起先派士兵在蛮水修建堤坝蓄水。

与此同时他派出其他士兵修建了一条长渠,从而将城西之水引到城东。

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怀疑,白起依旧命令秦军持续攻城,不过这只是做做样子,秦军的伤亡待到堤坝蓄水完毕,白起下令秦军撤退,并挖开堤坝。

(图文无关)

随后大量楚军士兵以及鄢城百姓在这次大水中丧生,根据《水经注》中的记载,当时有几十万人溺毙,鄢城城东臭气熏天,故将此处命名为“臭池”。

水攻之后,白起立刻率领秦军向鄢城发动进攻,城中残余的楚军根本无力抵御,最终白起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鄢城,郢都也岌岌可危。

(郢都遗址照片)

不过白起并没有急于进攻郢都,而是先夺取了西陵,从而彻底切断了郢都与巫郡之间的联系,使其成为一座孤城。

次年白起配合其他秦军,一举攻破郢都。楚国不得不放弃国都,迁都于陈。而秦军则乘胜追击,一举攻克楚国多地。此役过后白起被封为武安君,从此之后名声大噪。

三、长平坑杀四十万赵军

在拿下郢都之后,白起之后又多次与韩、魏作战,并攻取数城。

在白起对韩国发动进攻之时,韩王决定将上党献给秦国。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选择投降赵国,这也成为了秦国和赵国之间战争的导火索。

(廉颇剧照)

面对秦军廉颇在长平布置了多道防线,在廉颇看来秦军远道而来,只要坚守阵地,消磨秦军士气,届时秦军自退。于是秦军和赵军在丹河对峙,战局僵持了整整三年。

在这期间秦军也试图向赵军发动进攻,奈何赵军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而且坚守不出,导致秦军的进攻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损兵折将,这让秦王十分恼火。

原本赵国继续坚持廉颇的策略,就可以逼迫秦军退兵。可是当时赵国粮食的产量远远不及秦国,多年的对峙让赵国无力供应大军的粮草。

同时赵奢也在阏与之击败了秦军,于是赵王觉得秦国并非不可战胜,所以决定和秦国进行决战。

(赵括剧照)

随后赵王派出赵括替代廉颇,谋划与秦国开战。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秦王也走马换将,任命白起为上将军到前线指挥作战。为了不让赵军提前有所防备,换将白起是暗中进行的。

白起来到前线之后,发现赵括有些轻敌,于是决定引诱敌人深入,再加以分割并围歼敌人。于是他命令前线部队佯装不敌,节节败退,将赵军吸引进秦军主力设置好的包围圈之中。

与此同时他还派出一支部队长驱直入,绕过前线的秦军直取赵军后方的百里石长城。

那是赵军的最后一道防线,随着百里石长城陷落,赵军与后方的联系也被切断,不过赵括却完全被前线的接连取胜蒙蔽了双眼,并没有意识到后方的危险。

(长平之战示意图)

一心想要全歼秦军主力的赵括开始变得冒进,最终落入了白起设好的陷阱,赵军主力也被秦军切断。此时另一支秦军突然出现在赵军身后,赵括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秦军彻底包围。

此时赵军军心大乱,赵括临阵接连斩杀了八名都尉稳住了军心。随后他指挥赵军沿着多个方向发起冲击,可是白起指挥的秦军并没有露出破绽,无奈赵括只好原地坚守。

不过随后秦昭襄王举全国之力切断赵军粮道,断粮40多天之后,赵括无奈最后一次发起突围。在突围过程中赵括被射杀,赵军彻底放弃抵抗,40万大军选择投降。

(长平之战遗址)

面对如此多的赵军俘虏,白起想起了上党的例子,觉得赵人反复无常。

于是他使诈,坑杀了赵国40万降卒,只留下240名年纪比较小的士兵回到赵国报信。这一战也让白起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因为他杀敌无数,当时其他六国听闻白起无不闻风丧胆。

(赵括战死剧照)

四、一代名将惨淡落幕

在长平之战取胜之后,白起建议秦昭襄王增派兵马,准备一鼓作气拿下赵国。可是这个时候范雎担心白起灭赵之后爬到自己头上,于是劝谏秦昭襄王收兵,最终秦与赵休战。

白起知道这是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赵国一定会想尽办法恢复实力,死守不出,后面再想要灭掉赵国会十分困难。

于是当秦昭襄王再次准备兴兵攻赵的时候,白起知道最好的机会已经过去了,就劝谏秦王罢兵。

(范雎剧照)

不过秦王并没有听取白起的建议,派出王陵进攻邯郸。而事情果然如白起所料,秦军吃了败仗。

随后秦王想要起用白起,可是白起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觉得此时秦国伐赵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拒绝了秦王。

秦昭襄王在听到白起的话后,说道“没有白起,我就不能灭掉赵国了吗?”

(秦昭襄王剧照)

随后他依旧坚持进攻赵国,结果楚国趁机发兵,秦军腹背受敌之际赵军也发兵侵扰秦军后方,导致秦军伤亡惨重。

白起听到这个消息后,表示当初秦王不听自己的建议,结果导致了这个结果。

秦昭襄王听后非常生气,亲自来到白起府中,让他出兵。他告诉白起,如果他出兵就会得到奖赏,不出兵就会招来自己的怨恨。

(秦昭襄王像)

白起告诉秦王自己很清楚只要发兵自己就可以免罪,而如果不去很可能被杀。

可是他坚持如今不能攻打赵国,并劝秦王不要仅仅只是为了让自己一个臣子屈服就败给天下人,他自己宁愿受罚身死,也不愿担任败军的将领。

秦王听了白起的话,一言不发地离开了。后来范雎再次前来请白起出山带兵,可依旧被白起以生病为由拒绝。随后白起被贬黜,并被放逐到阴密,不过因为白起患病,所以依旧留在国都。

但是随着秦军战败的消息不断传来,秦王迁怒于白起,他也不得不前往阴密。秦昭襄王五十年11月,当白起抵达杜邮时,秦昭襄王和范雎商议之后决定命白起自刎。

(白起剧照)

白起接到秦王送来的剑之后,感叹自己究竟犯下了什么罪过,竟然落得如此的下场。不过随后他感慨自己当初使诈坑杀几十万赵国降卒,本就该死,于是挥剑自刎。

白起的死表面上看是他不遵守秦王的命令,并且顶撞了秦王。但实际上还是他的能力引起了秦王的猜忌,兔死狗烹也是白起这样猛将难以避免的结局,一代名将如此落幕也让人为之唏嘘。

(白起剧照)

五、白起不让兵卒吃羊肉

白起在多年征战经历中,斩杀敌人无数,因此被后世之人称为“杀神”,他也被很多人视为将领的天花板,不过也有人觉得白起只是徒有虚名。

在他们看来白起之所以百战百胜,最主要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大增,远远将其他六国甩在身后。有强大国力作为支撑,秦军在战场上自然攻无不克。

(商鞅画像)

另外因为军功爵制的存在,秦军战士在战场上个个奋勇争先。同时秦国士兵的军事素养也要超过其他六国,这也是秦国短时间扫平六国的主要原因。

在这种前提下,自然有人质疑白起只是仗着秦军勇猛打了一些胜仗。

不过即便秦军当时的战斗力的确是六国之中最强的,也不能因此抹杀白起在军事方面的才华,正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没有白起的指挥,秦军也未必可以取得胜利。

根据史书的记载,白起长相白净,有一对招风耳。他最有别于常人的是他的眼睛,相传白起可以目不转睛盯着一个东西很长时间。回顾白起的作战,准确分析敌人的弱点是他取胜的关键。

(白起画像)

比如在伊阙之战中,白起就敏锐地捕捉到韩军与魏军之间并不团结,继而制定战术分而破之。

后来在长平之战中他又根据赵括的轻敌,制定战术引诱赵军进入埋伏,最终克敌制胜,因此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是白起取胜的法宝。

在平日里白起也很注重细节,比如他曾经下令军中不能吃羊肉。要知道秦国盛产羊肉,风干后的羊肉也是很好的口粮,所以秦军不少战士都有吃羊肉的习惯。

所以在听到白起这条军令之后,很多士兵都觉得白起多管闲事,还有士兵偷偷吃羊肉。结果这件事被白起得知,要军法处置这些士兵,被罚的士兵质问白起为何不让吃羊肉。

(秦军剧照)

白起笑着告诉士兵:你吃完羊肉走50步试试。

原来羊肉本身的气味很浓烈,白起发现50步之外就可以闻到羊肉的味道。如果全军都吃羊肉,这个味道就会飘散的更远,很容易被敌人发现。

从这件事也足以看出,白起带兵非常注重细节。也正是因为他的谨慎和小心,才总能在战场上出其不意,击败敌人。

(白起雕像照片)

除了注重细节之外,白起在当时就不以攻城略地作为主要目的,而是注重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并提倡对敌人进行追击。

这也是为什么他总是会对敌军“赶尽杀绝”,并坑杀几十万赵军,这样的作战思想在当时无疑是非常先进的,毛主席也曾经表示“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至于很多人诟病白起杀伐过度,其实他这样做也是为了削弱敌人。而且秦国的军功爵制,让很多士兵在战场上以歼灭敌人为首要目标,因此白起成为“杀神”也并非完全是他的个人原因。

参考资料:

战国七雄(十九)大将白起[OL].央视网,2012-08-23

白起拔郢之战[OL].央视网,2019-10-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读史记(卷73):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相关评论
秦将白起:究竟是暴掠者还是战神? | 循迹晓讲
千古战神—白起
王翦和白起究竟谁更强?从两人的战绩看来,根本没有可比性
白起:杀人盈野的兵家奇才(武庙七十二将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