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古学家:三星堆未解之谜终于解开了

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被拍成了流量剧,剧里,吴邪的半本盗墓笔记被拍卖到一千万元,薛五高价买了个空。

这要是放在现实中,考古学家的掘墓笔记也该价值连城。

今天,时间君邀请了10位负责一线考古勘探的考古人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一起来讲述考古现场的发掘经历和文明背后的故事,尝试提供“另一种中国”的观察视角。

从《盗墓笔记》里的秦岭神树、怒海潜沙,到《鬼吹灯》的龙岭迷窟,你都能探寻出对应出土文物的影子。

本文来自专栏《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

来自考古学家讲述的“盗墓笔记”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完整专栏

从秦岭神树,到怒海潜沙

考古挖掘的实物,令人惊掉下巴

《盗墓笔记》里,秦岭腹地有一颗蛇神树,据传是古代神秘蛇国人埋葬宝物的树墓,树高百公尺高,挂满了铃铛。小说主角吴邪在这里受到铃铛的迷惑,看到了幻象,差点丧生。

其实秦岭神树真实存在。

考古学家挖出的神树,精美繁复,共有三层,每层伸出三根树枝,树枝上挂有果实、立有神鸟。整体高度近4米,造型之大,实在令人震撼不已。

它长这样:

青铜神树(一号)

几千年前的工艺,就能达到如此之高,的确让人困惑。

李仁港导演的《盗墓笔记》

但这些大型化器物的出现,也不是无迹可循。

整个历史上,各个朝代,一般国力强盛、经济比较繁荣的时候,在物质文化上体现出来,就是修很大的城,建很大的建筑,各种器物都做得很大。比方说商代中晚期,它的器物就有大型化的倾向。

后母戊鼎,是整个商代最大的器物,过了几百年——青铜时代还要延续好几百年,在体量上也没有器物超越它。

后母戊鼎

不但后母戊鼎大,商代的玉器也很大,一米长的兵器、玉器不少,另外商人墓葬也大,殉人就是上百,墓道几十米长,这就是大型化。

三星堆是商代晚期,跟中原的商文化同步,也是有大型化倾向。

除了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连玉璋也是一米多。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强盛的体现。

玉璋

三星堆将中国考古向前推进一大步,却也因其令人费解的神秘而笼罩了一层迷雾,其间谣言与猜想四起,让人好像难以接近。

《鬼吹灯》剧照

事实上,许多人对考古存在认知误区,对众多名扬海内外的考古发现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巨大意义也知之甚少。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看来,考古“不仅是发现一个失去的世界,也是一次伟大的精神回归。

有人说三星堆是外星人文化遗址,有人谣传三星堆因某种不可抗力停止发掘了。

数十年来,这个深埋了几千年的文明不仅吸引了全国的视线,也成了神秘、诡谲、怪异的象征。

为什么会觉得怪?

乍一看,这个青铜人像阔目大耳、高鼻深目,与现代人类相差甚远。

青铜人像

而这个青铜立人像身形瘦削,竟有将近两米高,它那握成圈的、空荡荡的两只手里当时到底拿着什么?

青铜立人像

热播剧《重启之极海听雷 》引起了不少热议,其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水下探墓。

十一仓里有很多诡货,吸引了不少人去探险,此外,南海竟也有考古队前去探索。

那么海底真的有墓葬吗?

《重启之极海听雷》剧照

这就不得不提到海上丝绸之路。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另一端的海边,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另外一条勾连东西方文明的要道。“南海一号”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是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宋代船只,它沉没的地点,正位于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主航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

中国第一批水下考古队员、“南海一号”水下考古发掘人崔勇,曾在豆瓣时间专栏《了不起的文明现场》揭开这艘装满宝藏的沉船之谜。

水下考古队员搜寻古代航道

看来,小说里的诸多线索,在现实里,有迹可循的。

“上下五千年”,

竟是没有被科学证实的传说 ?

在世界范围内,有四大古老文明的说法——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其实除此之外,散落在世界五大洲各个角落的文明灿若星斗,比如欧洲的希腊文明、西亚的波斯文明、中美洲的玛雅文明等等。但这些文明很多都是“失落的文明”,比如玛雅文明为何突然神秘消失,至今依然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的话来说,文明“失落是常态,不失落是意外”。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没有中断,不论是文字、礼制还是宗教、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是一个大大的“意外”。

提到中华文明,长期以来,“上下五千年”的说法已经被大家所熟知。“五千年”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黄帝列为《五帝本纪》之首,作为古史的开端,才有了5000年的说法,但这只是一个没有被科学证实的传说。

耳熟能详的《封神榜》里,商朝纣王因为狐妖妲己而灭朝,比干挖心未立即死,周文王食子吐出小白兔,这使得历史的真相更加扑朔迷离,带有强烈的神话色彩。

《封神榜》

而考古需要去面对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一说做出科学的验证。

而如今其中一个充分的证据,就是“良渚古城”的发现。

良渚古城的城墙基址

如果把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看成是“文明的序曲”,那么紧接着的夏、商、周,古人所谓的“三代”,就是文明的开篇了。从时间上讲,夏是开头;从空间上讲,夏是中心。然而对于夏朝是否真的存在,学界也一直存在着争论。

《女娲传说之灵珠》

而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让夏朝的存在似乎变得更加可信。

每个人对历史有着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也都在无数资料和历代流传的信息里,拼凑出这样或那样的想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遗址发掘领队许宏,他与二里头相伴近20年,他在豆瓣时间专栏《了不起的文明现场》里提到,不管二里头是不是夏朝,它都是“最早的中国”,以及“最早的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模样(见下图)。

1978年二里头2号宫殿基址发掘现场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队 供图)

如果说夏朝是否存在尚未形成定论,紧接着商的存在却是确凿无疑。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上的文字记载,直接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殷墟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被证实的第一个都城。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考古队长、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唐际根,他在河南安阳殷墟待了整整二十五年,他曾挖开了埋在地底下的商王朝。

河南安阳殷墟宫殿区妇好墓坑(摄于 2011 年)

历史发展到秦国,进入真正大一统的帝国时期。而作为帝国的创造者秦始皇,古往今来,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坊间传闻,他始终是一个暴虐、贪婪的帝王形象。

原秦始皇陵考古队长段清波,他从考古发掘的角度,厘清对这一帝王的认知误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秦始皇和他的帝国时代。

西安秦俑二号坑

汉代继承秦制的厚葬之风,正因为此,现如今,基本上“汉墓十室九空”,而在所有的汉墓中,前几年考古出土的西汉海昏侯墓轰动一时,这座墓葬“守身”千年,保存得非常完整。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海昏侯墓发掘领队杨军揭开陵墓背后的真相:

文献记载,常因为科学严谨的考古发现被推翻。

考古队员正在海昏侯墓主椁室东南角清理文物

比如在有限的文献记载里,刘贺这个被废黜的皇帝、短命的王侯,是“荒淫迷惑、失皇帝礼谊,乱汉制度”这样一个带着负面色彩的形象。

海昏侯墓发掘现场(图源网络)

但考古挖掘出的“海昏侯墓”,除了一些耀眼和唯美的玉器,还包括了5200枚竹简,其中有《论语》、《易经》、《礼记》等经典,内容广泛程度,超出常人预料,也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他的传奇人生和大起大落,其中也不都是史书上刻画的“暴虐形象”。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墓中出土的金器、玉器、简牍等文物共一万多件。里面不但包括了失传已久、1800多年前的《论语》齐论版本,还有许多儒家经典、医书以及目前我国能见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让世人得以见到2000年前的孔子尊荣。

再比如,根据《史记》的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意思是秦始皇13岁当上秦王,便开始修建陵墓;筑陵一直到他去世后的两年才结束,因此秦始皇修陵的时长看上去持续了将近40年。

但是通过考古的发掘和研究,对比修陵人的籍贯等关键信息,发现其实秦始皇陵的修建可能是个短期行为。

了解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史书文献也是主要的信息来源,不过即便权威如史料,也逃不过这样的弊端:

史书往往由胜利者书写,其中难以避免撰述者的个人成见。

而考古学“掘地三尺”,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个更为客观、少经人为侵扰的历史。

历史,因为考古学,让你得以触手可及。

为了不让人类文明的明珠蒙尘,为了让更多人能身临其境亲历考古“第一现场”,豆瓣时间联合三联中读发行了新专栏:《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

我们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说起,追溯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按照历史发展、演进的脉络,选取了10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考古遗迹,邀请到了10位负责一线考古勘探的考古人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一起来讲述考古现场的发掘经历和文明背后的故事,尝试提供“另一种中国”的观察视角。

当你从一线考古人的口中,听完了这门课,定会感叹“是无知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在这里,你们带你刷新认知,让文物开口说话。
提到龙,你脑海中是不是会浮现出“角似鹿、头似驼、鳞似鱼、爪似鹰”的传统龙形象?

但你有没有想过,古时候的龙真的是这个样子吗?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和铜铃

考古队长许宏给出的答案令人大跌眼镜——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最早的“中国龙”其实是梭型眼、蒜头鼻。那么这种形象又是从何而来呢?

除此之外,我们的认知体系还会受到影视剧的影响。所以在提到游牧民族时,我们脑海中呈现的基本是电视上面在打仗和掠夺资源的画面。

这其实很片面,中乌联合考古队中方领队、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王建新却通过考古发现,提出了“古代的大月氏人不仅不爱打仗,并且喜欢经商”这种颠覆认知的观点。

在这门课中,每一个惊世遗迹的发现,都有考古队长深入一线,他们会将这份独家的考古一手资料以及上百张遗迹发掘现场照片,以现场1:1还原的方式向你娓娓道来。

比如距楼兰古国只有100多公里,埋藏有“一千口棺材”的小河墓地,在浩瀚的罗布泊已沉睡千年。由于沙漠的恶劣环境和风沙侵蚀,挖掘难度非常大。小河墓地正是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学者的探索和坚持下,才被发现并挖掘出来的。

但这块中西文明交融之地,所留下的谜团需要一一解开:“千年女尸”小河公主为何保存完好没有腐烂?它与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是否有什么联系?小河墓地的考古发掘领队伊弟利斯将从挖掘过程、墓葬情况,每一个陪葬品所代表的含义讲起,一层层地揭开了这块神秘之地的面纱。

伊弟利斯与小河公主的千年对话

这门课想通过考古表达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回望,也是一个文明延续、演变到今天,所呈现给我们的模样。

这些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不如订阅完整专栏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星堆翻车事件:南派三叔搞科普,让人笑掉大牙?
魅力四川第二集 金沙流韵
许宏专栏:冷观三星堆
世界第九大奇迹,三星堆遗迹,到底是怎么样的
对话考古学家张昌平:三星堆对中原文化充满仰慕
李伯谦:长江流域文明的进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