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褚宏启 四谈以现实主义态度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

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是当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新课标的主旨是“核心素养”导向,关于这一点,政策制定者、实践工作者、理论研究者等各方都高度认同,并已形成共识。各学科还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本门学科或课程的核心素养清单。但在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标却走上了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大观念教学等)的轨道,关于新课标的培训被大单元教学培训所主导,一时间大单元教学风靡全国,风头无两。有人认为,大单元教学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甚至是唯一途径,要想培育核心素养必须经过大单元教学,这是论证大单元教学之所以合理的关键论点。在这种观点的推动下,再加上地方行政力量、培训机构和教研机构的加持,大单元教学于是就轰轰烈烈地在全国铺开了。

但是,大单元教学并没有像培育核心素养那样取得各方共识。在理论界,尤其是在语文教学理论界引起极大争议,反对的呼声很高,甚至有人质问:“不提大单元、大任务、大概念,就不是落实新课标吗?”关于大单元、大概念、大观念、大情境、大问题、大任务等“大”的“怒与怨”一时间也形成风潮。

理论界对某个问题有争议是很正常的,理论研究就是要有争议、有不同看法才显示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关键是在实践领域,大单元教学的推进非常困难,不仅年轻教师不会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不会教了。中小学教师甚至教研员对大单元教学普遍感到很困惑,对落实大单元教学普遍感觉很困难。不少教师甚至因此产生自卑,认为自己跟不上课改新形势,赶不上时代新要求。

对于大单元教学的风行,我也颇感困惑甚至惊诧。此次新课标修订历时三年,我有幸全程参加。在我的记忆中,三年来开了大大小小无数会议,专家们从没有讨论过大单元教学,讨论的主要是如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等等。因此,当大单元教学在中小学成为落实新课标的主要内容甚至全部内容时,我感到这与我参加三年课标修订的感受形成强烈反差,感觉实践中出现了偏差,偏离了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导向。而且,在义务教育16门课程的新课标中都没有提“大单元教学”这个词,只是在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中提到过,要求“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这里的表述是“探索大单元教学”,而不是全面铺开。

简而言之,在落实新课标中,各方给了大单元教学过于重要的、本不该获得的地位。我不反对大单元教学,认为它作为一个“理念”对于教师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的整体图景是有价值的,但是对于大单元教学不宜用力过猛,更不能用力过偏。理由如下所列。

第一,落实新课标要“以课标为本”。新课标的关键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大单元教学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本末倒置。学校要扎实研读新课标原始文本,按照新课标对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多方面要求深刻理解、全面落实。大单元教学只是落实新课标的一个方面,甚至还不是最为关键的方面,按照要求,当前“探索”一下就可以了。落实新课标、培育核心素养,条条大路通罗马,并非只有大单元教学这一条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可以“直抵核心”,即直接对标核心素养,在每一节常态课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第二,落实新课标要“以课本为本”。教师只需在现有教材内容基础上,通过对标核心素养,根据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微调”教学内容,使每一节课的内容直接与素养要求相对接,而不必都经过大单元教学这个中间环节。落实新课标,关键在于围绕核心素养目标改进教学方式。而实践中的大单元教学,教师们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整合教材内容上,对于目标与教法关注不够,导致主次颠倒。更为关键的是,大单元教学对于教师整合教学内容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不论是大单元整合还是学历案开发,都类似重新编写教材。教师们难以承担此等重任,即便编出来质量也未必高。有的教师就发问:“编写教材不应该是一线教师的任务,为什么不让专家们把教材编好后直接给我们用呢?为什么非要难为我们呢?”

第三,落实新课标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落实新课标要有助于培养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核心素养,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与认知规律。在一些地方,大单元教学在实施中出现了过于重视课程内容结构化的倾向,偏离了核心素养目标,违背了学生认知规律,过度增加了教师负担,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予以解决。

落实新课标,“以课标为本”,直抵核心素养,就是“以学生为本”。“以课本为本”,就是为教师减负,就是“以教师为本”。大单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不论从国外看还是从国内看,都不成熟。地方和学校可以做一些试点,以落实新课程方案提出的“探索大单元教学”,但在目前这个不成熟的阶段,不宜全国、全学科推广。

(本文作者系本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小学管理,2023.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标”你读透了吗?若想教学不“翻车”,校长需要搞懂这3点
温儒敏:如何学习语文新课标?
干货:教师如何整体理解与落实新课标
从“听余映潮讲座有感”说开去
【教学研究】杨长风:学习新课标 研究新课标 用好新课标
怎样才将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的精神实质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