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哪里 王庆祥

    要改变小学语文“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状况,必须秉承“简约、规范、优质、高效”的教学原则,把传承文化、立德之言作为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小学语文完全可以简约到“以字为根,以读为本,识字读书无师自通的程度”,而且这种程度是一般小学生在1-3年内所能达到的。“识字读书,无师自通” ,不仅是我国母语教育的传统观念,也是现代汉语学习的突出特点和绝对优势,语文教材或教学都应把准这颗定盘星。

    小学语文的着力点应是书面语言

    现行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值得商榷。我曾查阅三套现行小学一至三年级教材,在100多例口语交际话题中,有的依旧如同原来的看图说话,而能在课堂中构成交际情境的还不足10例。几年前,我曾听过一节以“治理白色污染”为话题的口语交际示范课,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孩子们揭示现状、陈述危害乃至和“市长”对话,简直就是一场精彩的儿童话剧。我难以置信,便询问当地老师,他们笑笑说:“这课都排练3个多月了。”如此哗众取宠,实不敢苟同。作为人文性、工具性兼具的小学语文,从文本范例到课堂教学最根本也是最要紧的就是力求“真实、朴实、扎实”。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语文教科书也历经多次修订,从看图说话到口语交际一直作为小语主体课程的一大板块。我想这是否遵循了叶圣陶先生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谓语文”的概论,应该说生活中的交际性语言和由此简约凝练成书面语言的文本范例,应不在一个文化层面上。小学语文的着力点应是书语,而非口语交际训练。

    识字教学不应是阅读教学的陪衬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之根,中国人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不识字便不能进入汉字阅读阶段。围绕着“小学低年级是否以识字为教学重点”的问题,在中国小语界引起了旷日持久的学术之争。识字是手段,阅读才是目的,但识字非常重要,舍此别无他途。前些年, 某县因全面推广“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结果到了三四年级,学生汉字误读、误写、误用现象十分普遍。如果教学内容全部注音,要求学生直呼音节、目送双行,当汉语音节强化到具有“读写功能”时,那课文中的汉字只能成为附属品。在小学低年级这么重要的学年段,谁丢失了汉字基础,谁就输掉了整个语文。就小语教材中的识字方法而言,“看图识字” 图文并茂, 具有一定的识字量。多年来,各种版本的婴幼儿看图识字教材充斥着我国学前教育市场。但是,在我看来,其结果竟是“只看图,不识字”。从心理学角度看,那图中的事物一般是儿童所熟悉的,那图案又是彩色的,再配上几个寥寥几笔的黑体字,能引起儿童感官注意的只能是图,而非字。从乡下到城镇,我听过很多课。令人费解的是,有些教材就是不拿汉字给学生看,这就难怪孩子们不识字了。即使有的教师拿汉字给学生看,往往也是穿鞋戴帽的事,不是课前预习“全会”,就是课后检查“全对”。在讲风盛行的年代,人们早已习惯了从“公开课” 的模式中把识字变成了阅读教学的陪衬。“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一个孩子从学龄前以口语为主的听、说,过渡到小学以书语为主的读、写,其重要标志就是“观察语言文字”。读书即认字,提笔即练字,应成为教师最强烈的教学意识和最敏感的教学行为。作为班级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观察语言文字的能力,不仅是组织教学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对字音准确掌握,语句中的生字也应让学生清楚字的间架结构和汉字部件的组合过程,强化字形记忆。要求书写的汉字,要放大字体,放慢速度书写,学习运笔方法,掌握笔画、笔顺,正所谓教学规范出效益,细节之处见精神。小学语文之所以要如此缜密地设计教学程序,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学生主体,一是语文基础知识面广、密度大,尤其是对初入学的儿童。二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强度大、难度高,作为功能性基础学科,其功利性色彩相当浓重。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越早、越扎实,效果越好。三是小学语文起点高、规格高。教师站在讲台上,就是站在弘扬祖国语言文化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其言行要合乎规范。人们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在整个小学阶段,能称得上“起跑线”的唯有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应把握四个基点

    要使课堂教学高效动作,应把握以下四个基点。

一是识字。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但绝大多数常用字的音义是儿童所熟悉的,只是和字形不相对应。因此,识字教学的重点在字形。而“部件识字”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通过汉字部件的拆分组合,使原本形态多变的汉字显得结构清晰,如,日-月-明,禾-火-秋。再如将整字拆分成部件:赢(亡、口、月、贝、凡)。看似繁难的汉字,寥寥数语便记忆犹新。这样,学生对汉字产生敏感,形成瞬间记忆,且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滚雪球效应逾加明显。

二是写字。从汉字书法角度讲,我体会到:会点“点儿” 就会写正楷字,会画“圈儿”就会写行书。但后者必须以前者为基础。我曾指导我的学生临摹汉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体验到“字无百日之功”,也让孩子们终生受益。

三是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其前奏和基础便是朗读。因此,在教学的初始阶段,不但要强调观察语言文字,而且要鼓励学生打开喉咙,放声读书。读书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并不难,只要达到了让每一个学生对每一课书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读书便是一种享受。班级教学只有具备了这种朗读的实力,才能拥有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可能。

四是习作。我认为小学生习作不宜过早,因为习作是受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制约的。有的小学一年级就让学生写日记,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这对连识字、写字都困难的小孩子来说是很难的事情,但因为是家庭作业,所以许多是家长帮忙或代笔。另外,在多数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讲究读写结合,并没有课后练笔的内容,或仿写、续写,或扩写、缩写等。因而许多示范课也讲究一课一练,不是即兴习作就是留作课后作业。实际上阅读和习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关系。我从不要求学生写日记,而是从三年级起要求学生记事,即把一周之内值得记忆的一件事记录下来,要有题目,字数不限,从写两三句话,到写一两段文字,只要能把事情的时间、地点和经过交待清楚即可,所以小学三年级应是习作的开篇之年。上述四个基点是一个有机整体,但核心价值在一个读字。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读经典的书,做有限的人。但在应试教育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下,以读为本的核心价值被偏移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语文试卷中竟把阅读与理解提升到了分值40%左右。试题灵活多变,其答案虽不唯一却很抽象,如“某某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这段话你受到什么启发?”等等。类似这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试题,别说小学生,就连老师也很难说出标准答案,这不仅违背了阅读教学的宗旨,也背离了不求甚解的教学原则,而到头来,老师只能把一篇篇课文“掰开来,揉碎了”教,并把一课一练、单元教学目标测试等课外资料当成获取分值的法宝,我想这就是小学语文“少慢差费,高效低耗”的症结所在。

(中国教育报 201156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大赛试题库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专题讲座】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深度学习新课标自测题(附答案)
2019秋季学期部编小学语文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