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阅读的专业属性 管建刚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  

阅读教学要培养普通阅读者,然而不能到此为止。便清晰了。“怎么写”的基础是“写什么”,反过来,“写什么”的理解也会依赖于对“怎么写”的理解。

阅读内容理解上的障碍,主要来自三点:一是缺乏背景知识,只要提供相应的注解或读物即可;二是缺少生活体验,意义理解的难点大都在此;三是表达的陌生化。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读不懂《青蛙看海》,因为文中有一大段对话,对话中的提示语,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在中间;有的省略提示语,有的提示语里有“说”字,有的却没有。孩子第一次接触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和省略的提示语,自然读不懂。这里的“读不懂”,不是意思读不懂,而是表达形式读不懂。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指向的是阅读的专业属性。语用能力当然不只有写作能力,语言积累、朗读能力、搜集和提取信息都是语用能力。但是语用能力不能总停留于积累、朗读、搜集和提取。

语文教学有一派说法——没有积累哪来运用,小学重在积累,以后运用。其实不必等子弹填满了,才举枪射击。边填子弹,边看猎物,边寻找机会射击。况且,学生的语言库从不是空仓。语言积累不只是“书”中之事。苦读十年,却不能学以致用,捧着书消遣以逃避现实?“指向写作”的阅读,发展语用能力是必然和必需的。

作为专业的语文学习者,与专业的游戏开发者一样,阅读的背后,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创造供别人阅读的产品。阅读教学要培养专业的阅读者和具有创造性的阅读者。这个“创造性”,即“指向写作”。

儿童作文应该是“自己的话,别人的结构”,现实的情形却是‘别人的话,没有结构”。儿童怎么会用“别人的话”而不用“自己的话”呢?这是太重视积累的缘故,学生以为“自己的话”是口头的话,不上档次的话,不能人文的话,只有书面语,才能人作文。

儿童作文,缺的不是语言,而是结构。儿童作文的结构,几乎处于“原生态”,教师几年教下来,教和没教一个样。其实,语言积累可以有多种渠道,结构却要从一篇篇文章中读取。阅读教学要指向语言的结构、段和篇的结构,而不是语言本身。阅读教学不讲段构、篇构,势必要在作文教学中专门讲,只要教材合适,“专门讲”时,一般都会选用课文作例子。既如此,何必一番事体两番做?何不在阅读教学中“指向写作”呢?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哪有技巧可循?此话既对也不对。邓亚萍打球有没有技巧?比赛中,邓亚萍不可能有任何技巧的想法;训练中的邓亚萍,不可能没有扎实的技巧训练。对手要备战邓亚萍,也会仔细观看邓亚萍的比赛,从中分析她打球的技巧、风格,可见,无技巧中又充满了技巧。写作的最大技巧是无技巧。写的时候忘了技巧,不是说不存在技巧,而是技巧已经完全融人写作本身了,连作者本人都没察觉。完全无技巧的意识流作品是有的,却不多。

小学教材中,这样的作品几乎没有。莫言的《蛙》很有技巧,朱自清的《匆匆》、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冯骥才的《珍珠鸟》,都很有技巧。语老师要像专业人士揭秘魔术一样,揭示课文背后的表达技巧。文本的解读,本质上不是揭示真相,而是基于儿童,基于自我。

“你怎么看20年后的中美关系”“请你谈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法”……美国学生常有此类大话题的写作。这种写作,必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这种“基于研究任务”的阅读,本质上是“指向写作”的阅读。阅读中获得材料、产生观点,都是‘指向写作”的一部分。作文教学研究的淡漠和滞后,很容易窄化写作,也容易窄化“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只是指向写作的技巧,也指向写作的情感、写作的思想。写作里所有的东西,涵盖了阅读里的东西。没有充沛的情感就没有好的写作,没有独到的思想就没有好的写作,没有高尚的人格只能生产伪文章。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是将以往的阅读教学的价值点抛弃,而只是视角的变化。以往教师从内容和意义的角度看思想、情感、人格,现在从写作的角度理解。遗憾的是,很多语文教师自身没有写作的甘苦得失,对儿童作文、儿童作文教学的理解又存有严重偏差,作文教学变成“作业教学”,作文的勇敢和真诚、豁达和缜密、宽容和担当,荡然无存,写作净化心灵的功能,写作本身具有的道德属性,随风飘散。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要钻研课文里的写作知识点、技巧点,更要钻研学生现有的作文状况,明了学生作文最需要什么,最欠缺什么。在我的教学中,因为学生作文时不知道省略提示语和提示语位置变化的妙用,于是就有了《变色龙》的指向写作的教学内容;因为学生作文常由着性子写,不大考虑顺序的安排以及内容与总结之间的顺序关联,于是有了《陶校长的演讲》指向写作的教学内容;学生作文写到哪里算哪里,不知道段落匀称的追求,不知道故事连接的丰富和美感,于是有了《理想的风筝》的教学内容。学生作文写到什么程度,决定了阅读教学的“写作点”挖掘到什么程度。很多时候,课文本身有更精彩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这阶段的学生不需要,那就不教。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了解学生作文状态,不了解作文教学,很难做好“指向写作”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正是如此,“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实现“阅读”和“作文”两条腿走路。

必须申明,“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和“读写结合”,有着根本不同。首先,“读写结合”中,写只是内容理解的一种方式。在教《第八次》时,布鲁斯王子在磨坊里看到蜘蛛一次又一次地结网,到第八次才结成了一张网。教师请学生发挥想象,从—次又一次结网的蜘蛛说起,它身上有着一股怎样的精神,再写布鲁斯看到这一切想了什么。这里的“写”,是为“读”服务。“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正好倒过来,“读”是为“写”服务,内容理解是基础工作,表达奥秘才是重点工作。其次,不少“读写结合”重在“字词句”,品析“字词句”里的情感和含义,点出遣词造句上的精妙。小学低、中段,这样做可以,而高段就不够了,“段构”、“篇构”,要成为高段的重点。“篇”、“段”波及面大,教学要撒得开,势必要减少内容的理解。再次,“读写结合”中的“写”,大都指“动笔写”的“写”。一些地方,甚至要求一课一写,写了才算读写结合。“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动不动笔不是关键。它重在写作意识的培育,写作知识、技巧的渗透,至于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什么时候能用上,不强求。最后,“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在“写不写”上纠缠,它关注是不是“真写作”。很多课例,要求学生想象写话。如上面所举课例《第八次》,那样教不是在养育写作,此处,最要学生明白的是,布鲁斯明明有那么多内心活动,课文为什么不写、为什么留白?另外,“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所教授的写作知识、技巧与文本息息相关。不少的“读写结合”,则脱离了文本的表达特点、表达奥秘。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不单指向文字技巧,也指向文心技巧。目前“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研究,尚处于文字技巧的阶段。高年段的文字技巧,重在篇感、段感。以篇感为例,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内容。(1)故事不等于作文。其中有作文小于事情的情况,比如《我不是最弱小的》《穷人》,课文结束了,故事没完结。也有作文大于事情的情况,比如《苹果里的五角星》《山谷中的谜底》,故事早结束了,文章还往下写。(2)悬念。有的故事本身有悬念,只要顺着故事写,悬念就产生了;有的故事没悬念,作者用技法写出了悬念。 (3)对比。《林冲棒打洪教头》,林冲与洪教头的对比;《夹竹桃》中夹竹桃和其他花的对比……(4)段落匀称。主要段落的字数都差不多,如《小镇的早晨》一、二、三节;还有间隔性的段落匀称,如《烟台的海》第二节和第四节、第三节和第五节。(5)相似句。《云雀的心愿》《小镇的早晨》《陶校长的演讲》,主要段落的起始句,都用了相似句或相似句群。(6)类比。《读书莫放“拦路虎”》中,把读书遇到的障碍比作“拦路虎”。这写法很管用,比如爸爸无所不知,类比成百度;妈妈凶,类比成老虎、火山;同学跑得快,类比成刘翔、火箭。(7)曲折感。《半截蜡烛》《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波三折,抓故事的曲折点,重要的篇构技巧。(8)借物写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初看,写树;细看,写人。写人,可以用故事来写,也可以用“物”来写,新颖、新鲜。(9)侧面描写。《黄河的主人》,写艄公的话很少,细一琢磨,都在写艄公。 (10)点面结合。《大江保卫战》,第二节写“面”,第三节写“点”。点面结合,分化出“点 +面”“面++面”“点++点”“点+ ++面”等多种。呼应如《推敲》,倒叙如《钱学森》,明线暗线如《记金华的双龙洞》……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听起来作文味浓了点。然而这有什么不可以呢?阅读课,上得有点作文的味道;作文课,上得有点阅读的味道。不管姓“读”或姓“写”,有一点不变,它们都姓“语”。

人民教育2014.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洪氏“引写”: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路标
发掘教材中的习作因子
应重视作文教学设计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黄厚江|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