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赤子”程少堂 胡立根

 

深圳市红岭中学 
                                           赤子三痴显魅力,盎然真趣更诗人。

研磨十载语文味,阐释华章抒性灵。

一、成长之悟

       程少堂先生1983年大学毕业,1993年教育学研究生毕业,先后在中学和大学培训机构任教,1999年调入深圳,2002其倡导并践行“语文味”的教学理念。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唐海海先生曾称其为“至情至性的思想者”。的确,少堂先生对语文教学近乎痴迷,有着赤子般的情怀。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做一个语文教学的痴迷者

       华南师大的陈建伟先生曾这样评价少堂先生,他说,“热爱语文的人不少,但是痴迷语文的人不多,程少堂老师就是为数不多的对语文热爱得痴迷的一个人。”他还引笔者的一句闲谈来作旁证,“比如红岭中学特级教师胡立根就对他说过:‘一般老师跟你不能比,你是对语文有些痴迷。’”

       说少堂的“痴”,恐怕有“三痴”。

       一“痴”于藏书。熟悉少堂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极爱藏书的人,他每年购书的费用应该有好几千上万吧,他曾跟他的女儿说,给她买了一房书,“这些书你要就要,不要就在我死之后搬到我坟头一把火烧了”,少堂确是个书痴。走进他的书房,你看到的不仅是“列书满架”,更是一一叠叠的书从地板堆到房顶。那不是书房,而是书库。

       二“痴”于读书。他以藏书为乐,更以读书为乐,在他看来,“及时读书就是及时行乐”。虽然他也很忙,但在他那里,是不存在没有读书的时间的,“一个真正爱书和爱读书的人,是不会没有时间读书的;一个对读书有了兴趣、能从读书中享受到无穷乐趣的人,绝不会没有时间读书,就算真的太忙他也会挤出时间来读书。”他用“废寝忘食”、“天昏地暗”来形容自己的读书。他读哲学,读美学,读历史,读传记;读毛泽东,读黑格尔;更多的读的是中华传统经典,对《论语》、对老庄、对《韩非子》、对《诗经》、对《世说新语》,都有较深切的领悟。所以,你听他的公开课,你就会发现他的涉猎之广,他的研究之深,他的每一堂公开课几乎都是广泛阅读的结晶,都是厚积而薄发。    

       三“痴”于教书。当教研员而赤膊上阵主动要求上示范课的人,在全国不说没有,但也并不很多,而少堂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自《荷花淀》一炮而红,便一发而不可收,上《诗经》,上《离骚》,上《论语》,上《庄子》,上说明文,上菜单,而且都富有挑战性。他的不少朋友曾劝他上几堂见好就收吧,但他似乎上课成瘾。似乎也有点“人来疯”,听课的人越多,他就越有激情和诗意。

       三痴合而为一,就是一个“书痴”。也许正是这种痴迷,才使他的为人和课堂都富有魅力。

   真趣盎然流肺腑,底须模拟失神奇(李濂)——重视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唐海海先生曾以“率真”二字评价少堂先生,认为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思想者”。唐先生的确应该算得上少堂先生的知己和伯乐。当然,唐局也许更多地是从为人的角度对少堂的品读。如果从教学的角度看,他的这种率真,这种至情至性,就是表现在对教学过程中生命体验的高度重视。他的“语文味”,这个“味”字,就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的体验和升华。所以他说,“语文味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语文课教出语文味是手段,……最终具有人生幸福感才是目的”。他特别重视教师对于教材的独特的体验,如果我们从他的一些具体课例来看,就更能发现这一点,如他的代表课《荷花淀》,其特点不在他的教法,而在他的独特的视角,文化学的解读与“和谐观”的构建;他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其特点也在“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说明文教出了散文的味道;他的“荒原中的舞蹈:‘中国知识精英的精神困境与突围——《离骚》《逍遥游》的文化解读”,也都基于其独特的视角。而且他的视角的选择,不仅仅基于文本,也还基于他的个体的生命体验,他将他自己对人生、生命的体悟揉入到了他的解读、他的教学之中。你看,他在讲《离骚》《逍遥游》的时候,他不也在讲他自己的精神困境与突围吗?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的命题上,如果看看这些年的深圳一模、二模题,无论是选材还是作文题,都揉进了他对生命的体悟。少堂的语文,无论是教学还是命题,都不是一种再现型,不是一种规范型的,而是一种抒情性的,创造性的,因为是发自他的肺腑。在语文教学界,少堂不是科学家,而是一位诗人,一位抒情诗人。最近,少堂先生提出了“文人语文”的命题,恐怕也主要是基于这种“真趣盎然流肺腑”的诗人情怀吧?所以,他的课也当然是富有个性的课。我想,如果说少堂先生要构建语文教育美学的话,那么他主要要构建的恐怕是语文教育的一种生命美学,是一种体验美学。

        二、理念之思

        “语文味”理念是一种文章阐释理念和教材内容开发理念。

       "语文味"是少堂先生给语文教学的贡献。关于“语文味”,他给出了如下定义:“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其语文味教学理念具有特色的几个关键词或者说具有价值的几个关键词是:“教师的生命体验”,“教学个性”,“文化气息”,“义理阐发”。而从少堂先生自己的课例以及语文味课题组成员的一些课例来看,语文味的教学也是在实践这几个关键词的。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其《荷花淀》《离骚》《逍遥游》的教学,所侧重的就是少堂自身的生命体验,充满文化的气息,充分体现了其教学个性。尤其侧重课文义理的阐发,即使《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样的说明文字,他也是从阐发“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这一义理来实施教学的。正因为这样,“语文味”就像少堂自己说的那样,“它不是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它是什么呢?它侧重的是教学内容的创生,教材内容的深度开发。如果说“语文味”课题的相关老师开始的课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的话,到后来,几乎所有的课,都可以概括成“文章、文学、文化”三部曲,而这三部曲,不是教学方法的三部曲,而是教材内容开发的三部曲,它可以指导一线老师学会从“文章、文学、文化”三个层面去解读一篇文章,也就是怎样去发现文章的味道。所以它是一种教材的阐释方法,即使对于“菜单”,也几乎是从这三个层面去阐释的。王荣生先生非常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荷花淀》课例教学是别开生面的,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力量是巨大的,对教学改革的突破不但是一般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而是‘教学内容的创生’。正是由于教学内容来自于教师的开发,渗透着教师的独特感悟、生命体验,因而教学的过程成为教师生命激活、情感荡漾、心灵放飞的过程,也由于教师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入与融入,激发并带动了学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到一种心智活跃、激情勃发的亢奋状态,于是,教学过程也就成为师生情感交融、智慧展开的过程。教师是课程资源,学生也是课程资源,这一点在这一堂课中得到生动展示。 ”

       “语文味”理念是一种表现型理念。

    正因为强调老师发现文章的味道,讲出文章的味道,课堂就往往充满着诗意的美感,可以令人陶醉。或者说“语文味”特别重视教师个体生命体验的融入和表达,重视教师的感染,强调通过情感激发、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来增强课堂的美感。这样的课堂往往的确是有味的。当然这样的课堂,侧重的可能是教师的表现,是“教”出味来,所以,少堂先生由此而提出了“文人语文”的概念,或者不如说是“学者语文”,实际上教材内容的深层阐发,文章、文学、文化三个层面的解读,这都富有学者的意味。而这种学者的解读,揉入教师自身的生命的体验,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了教师的情感、教师的生命体验的表现舞台,就像文人画。文人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抒情诗。所以,要成为语文味的老师,恐怕得有点儿诗人的气质。

      不过像杜郎口那样的课堂,该怎样实践语文味的主张?这恐怕还是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

     三、学他几招

       少堂先生的绝招很多,有些也难以学到。不过有两招,不妨一试。

       第一招:备课时不妨“备”点幽默。听过少堂的课或者讲座的人,对他的幽默应该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不少人统计过少堂的讲堂或者课堂的笑声的次数,一堂讲座往往二三十次笑声,一堂课也往往有十多次二十次笑声。当然有老师可能觉得一堂课笑声太多是否真有必要,但是有笑声总比沉闷的课堂来得要好。不过平时与少堂交往较多的人可能会发现,其实少堂本质上不是个很幽默的人,平时闲谈,并没有来的如他的课堂或讲坛那样幽默,他自己也说,“我骨子里并不是幽默的人”。他的课堂或者讲座的幽默来自哪里呢?来自读书,他善于积累幽默的材料;他在备课或者准备讲座的时候,他是要“备”幽默的。

      第二招:“变一变”是个不错的方法。检视少堂的课例,你会发现有一个方法他用得最多,那就是将原文变一变,改一改。讲《荷花淀》,他将课文的景物描写重新编排成诗歌,他将水生嫂的话作了多种改法来作比较;    讲《你是我的同类》,他变标题,变点睛句,变句子顺序,最后将《床前明月光》作了别出心裁的“变”动。讲《青青子衿》,讲《听陈蕾士的琴筝》,讲《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等,几乎毫无例外地用到了“变一变”。变一变,就是将原文稍加改动以与原文比较,从而品味其妙处。看来,要讲出语文味,还真得“变一变”,从比较中品出味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2
思、行、学:优秀语文教师的必由之路
生本教育——最好的素质教育(之十)
特级教师说| 于永正:教师培训有无用处?
王崧舟:为什么愈学名师愈迷失
春城“潮”涌,心“潮”澎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