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教学如何从学习需要出发 张霞儿

 

教学是一组精心设计的用以支撑学生内部学习的学习活动,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综合这两者,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阅读个性的基础上,从学习需要出发组织实施切合阅读内容的学习活动。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宁波俞志涛老师的《核舟记》教学为例,简述“阅读教学从学习需要出发”的几个关键点。

  一、教学铺垫熟悉教材,了解体系,熟识学习需要的前备知识

  学习《核舟记》需要哪些前备知识?这是执教者必须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核舟记》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一篇优秀的状物散文(文言小品文),从语言层面来讲,主要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知识;从文体层面来看,主要兼及说明文和小品文有关知识;从文化层面来看,主要涉及“核雕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等。这些应该是学习《核舟记》所需的前备知识,在预学中,应有所铺垫。

  二、教学准备:细读文本,紧扣特质,确定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

  《核舟记》学什么?这是执教者必须思考的第二个问题。通过研读文本发现,《核舟记》属于文言小品文范畴,其中包含“言”“文”“章”“道”四种信息:“言”是指文字信息,文字字义,古汉语语法现象等,本文“言”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文下注释详细,学生可通过归类总结与对比分析,理解与掌握字词,在“言”的积累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技能;“文”是指文本信息,即文本的主要内容,小小核舟意趣横生,堪称稀世珍宝,全文言简意赅,不愧为古文名篇;“章”是指文章信息,即作者魏学洢谋篇布局的技巧;“道”是指文化信息,全文既有“核雕文化”,还有“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特别是雕刻家王叔远、作者魏学洢对艺术品主角苏轼的充分了解和知情,充满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所以,本文的学习重点应该是“核舟的呈现(关键词:奇巧)”和“作者的再现(关键词:顺序 语言)”。这样的目标定位正是从文本特质出发,是对《核舟记》的原生价值进行提炼、整合,综合“课标”精神、学情、编辑意图等因素而确定并实现的教学价值。

  三、教学过程:立足学情,重视过程,组织学习需要的学习活动

  如何学习《核舟记》?这是执教者必须思考的又一个问题。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所预测和判断,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这种预测和判断可以通过课前的调查、布置学生预习等方式来进行,同时教师自己也不妨多读几遍文本,找出自己初读时的疑点、难点或兴趣点,这可以作为教学的参考依据。大家都知道,新课程需要的教学应该是“使学生学的活动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学的活动比较完整、有结构”。课堂学习就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学习《核舟记》也如此。本课教学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品雕刻之美第二板块品文章之美前者从细节入手,关注言语内容,后者从整体着眼,关注言语形式从言语内容到言语形式,两大板块相得益彰。特别是以学习活动贯穿其中,凸显了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如品味技艺之“奇”和构思之“巧”时,展开了这样一个小组活动: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核舟上雕刻了哪些人和物;在粘贴白板上围绕“奇巧还表现在哪里”这一问题作答,选择已领会的其中一句,用黑笔写句子,用红笔做圈画和批注,结合选句,讲解“奇巧”。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是课堂的组成部分,又是教学的重要抓手,更是达到学习结果的途径和通道。执教者给足了学生活动时间,并以“静待花开”的耐心让学生自我习得,自我总结,并在交流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呈现了教学的美好境界。我们来看学生的交流片段:

  生:我们选择的是“珠可历历数也”这句话描写的是文中佛印左臂上挂的佛珠。首先,核舟本来已经够小了,刻一个人比核舟还小,而这个佛珠比人还小,而且它还可以一个一个数清楚,说明每一颗他都刻得非常清楚,体现了他技艺的高超。

  师:这位同学表述非常有条理,将核舟、人、佛珠的大小一一对比,让我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是如此悬殊,却又如此清楚!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东坡左手执卷端”这句是哪一桌同学?

  生:船头坐三人,船很小了,竟然刻了三个人,而且能把“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的动作和神态都雕刻得很清楚,让我们感觉到王叔远的技艺非常高超。

  师:他通过白板上的批注和表述想强调两点,一个是情态,一个是动作,“抓”“握”“执”这三个手上的动作是不一样的,但正是如此细微的一个手势都被王叔远表现出来了,让我们感觉他的技艺特别高超!这种发现太棒了,让我们继续分享!“细若蚊足,勾画了了”是哪一桌同学?

  生:它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字比作蚊足,突出字刻画得很小,与前文的奇巧人相照应,“了了”更加突出他技艺高超。

  师:嗯,抓住了修辞和“了了”这些细节来发现,非常棒!这组同学也写了“执卷端,执卷末”,但还写了一句“若听茶声然”,说说看。

  生:“炉上有壶”这一句,船是桃核做的,已经很小,炉子也很小,茶壶更小,但“若听茶声然”好像有茶正要煮开,连声音都出来了,虚实结合,足见刻画茶壶很细腻,突出了雕刻者的技艺高超。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虚实相间,奇巧极了呀!我们来看“山高月小……”这一句哪组?

  生:哦,是我们组。这些字刻在不满一寸的桃核上,刻出这十六个字,刻得很精致,而且能用石青的颜料涂在字的凹处,表现出雕刻者技艺高超。

  师:一个又一个细节,一个又一个字,谈何容易啊!其实,这些字的内容还有别的意味,我们稍后继续探究。刚才同学们的发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船本身已经够小了,但船上的内容从神态到那么多的细节都是如此的细致动人,惟妙惟肖!因此,我们不得不感叹王叔远的雕刻技艺是何其精细啊!(板书:技艺)

  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始终处于读、思状态中,教师始终通过活动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提高阅读思维水平,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综上所述,学生在课堂内进行的活动内容和具体的活动过程是课堂效益的重要体现,这样的学习活动正是在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并展开的。

  四、教学反思:扩大视野,提升品味,丰富学习需要的阅读内容

  《核舟记》教学还能有更多的文本发现吗?这是执教者必须思考的第四个问题。如何引领学生沉潜到文字深处,与经典进行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这是阅读教学永恒的研讨话题。执教者认识到雕刻之美不仅仅是艺术精细之美、构思之美,还应该有更多的内涵之美,特别是桃核艺术品所承载的文化元素。如,执教者要求学生通过对“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中“客”的探究,达到品构思布局之巧妙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过程很有价值,但顺势还可以增加一些文化积累,更好地欣赏到雕刻家王叔远、作者魏学洢对艺术品主角苏轼的相知之美,苏轼政治上坚持儒家的入世精神,在生活上持有庄禅的旷达态度,执着超脱,以此更能证明王叔远巧妙的构思合乎艺术的真实。接着,教学中也关注了“赤壁之水”,提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让学生体悟赤壁开阔动人的景色,并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提及核舟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让学生讨论探究:雕刻家为什么要选刻出自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中的十六个字?这种阅读勾连能否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核舟记》,能否让学生更加懂得艺术的奇妙,能否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苏轼长期被贬而又能自解其愁的仙风道骨?这些问题有待我们共同思考并探究。文本内部的关联性阅读及相关作品的关联性阅读,能扩大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味,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

  教学铺垫、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是教学的全过程;铺垫前备知识、确定教学内容、组织学习活动、丰富阅读内容,这是教学的主内容。无论是全过程还是主内容,都要从学习需要出发,只有这样,教学才会真正落地生根

                                     张霞儿,教研员,现居浙江宁波。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16(7):48-5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教研组记录
群文阅读教学之理解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评课稿
【研讨】言意之“兼得”与“分得”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
运用与表达:小语课堂教学的关注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