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教学美德及实现策略 张定强

教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和基本活动。通过教学,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才得以代代相传,并不断被再创造进而成为人类前行的基石。教学是经过选择与加工施加于人的一种活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而发生关系的过程,教学美德是其核心要素。教学美德是教师教学理念具体化的表征和教学个性化的实存,是教师教学世界哲理性的升华,也是教师通过教学修养施加于学生并不断地开启和挖掘学生天分的过程。

审视现实的教学场域,可以发现教学美德有逐渐淡化的倾向。我们亟须站在一个新的制高点去审视教学美德问题,剖析教学美德的内涵与价值,探寻教学美德的实现路径,这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诉求,也是教学进步的客观需要。

教学美德的内涵及特征

教学美德是教师确定其教学行为合乎道德的伦理基础,是教师个性或精神相对固定的特性表征,也是教师在教学环境下按特定的方式进行教学思维、感受或行动的意向,是教师专业之基、从教之要。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语言、教学技能、教学影响、教学责任、教学承诺等都与教学美德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教学美德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核心地位。教学美德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凝练而成的内在品质或人格特质,这些品质或人格特质能够确保教师履行教学职责,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理想。教学美德使教师感受到教学的崇高与快乐、庄重与尊严,享受到教学带来的爱与力量,最终使学生的利益得以最大化。教学美德成为新时代每位教师必须秉持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使教师教学有灵魂、有思想、有新意的根基,教学美德就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当中。深入地剖析教学美德的内涵,掌握教学美德的特征,才能使教学美德成为扎根于教学的基因,进而改变教学现实,实现教育目的,并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充分彰显教学美德的力量,提升教学品质。

(一)教学美德的内涵

教学美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美德的探讨。柏拉图认为西方文明有四大美德:谦虚、公平、勇气、智慧。后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都对美德进行过深入的探讨,有过许多关于美德的名言名语。如:爱为美德的种子;由于滥用美德本身也会变成恶德,美德本身也需要限制,行善即有德,不作恶是走向美德的第一步;德行再好的人也必须努力避免罪恶,罪恶虽可遮蔽美德但美德仍会显出它的光辉来;有了恶习便足以使许多美德黯然失色,德行是人人都赞美的,因为好人和恶人都可以从中达到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最高的圣德便是为旁人着想。从中折射出,教学美德就是教学理念与行为中表现出的爱、善、美。要全面理解教学美德的含义,还必须从教学美德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结合柏拉图提出的四种美德以及新时代发展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学美德由教学谦虚、教学公平、教学勇气、教学智慧、教学美好构成。

1.教学谦虚

教学谦虚是指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学诚实、教学努力、教学胸怀。教学诚实是教师能清晰地认识到教学中自我中心所导致的自欺行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偏见和观点的局限性,不会不懂装懂,不会以讹传讹,坦诚面对教学中的问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教学准备,以对知识的敬畏与对学生的热爱进行教学实施,以对生命的唤醒与对教学的忠诚进行教学反思,真正为学生树立诚实榜样;教学努力就是教师努力摒弃自负,觉察并且评估自己的教学信念、教学知识、教学能力,而不会自欺欺人,能够使教师静下心来、放下架子,深钻细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准确定位目标,科学提出问题,灵巧设计活动,为教学的成功做出切实的努力,为做“四有”好老师而精确努力;教学胸怀就是教师能够坦然地应对错误信息和不良思维习惯所导致的种种教学缺陷,努力纠正、完善教学环节,而不会粉饰太平,并且能以博大的胸怀迎接挑战,直面复杂的教学世界。教学美德中的谦虚存在于教学的始末,维护着教学的有序运行,是课堂文明、和谐、充满阳光的基本基因。这种美德有利于化解教学矛盾与冲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美德的形成。

2.教学公平

教学公平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平等无私地对待学生的学习、发生的现象与出现的观点,能够用同样的标准评判、要求他人和自己,也能够从他者的眼光来理解、审视、包容不同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对学生的热爱、对知识的尊重、对正义的呵护,对教学活动以合乎美德的方式进行。教学公平不否定教学资源性差异的存在、环境性水平的不同,是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能够不断地调整内在的认知结构,防止由于自我中心所导致的不公平的思维陷阱。拥有教学公平才能对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讨论研讨、举手发言、汇报展示做出公平公正的安排,从而有效地维护教学的和谐与民主,使善良由教学生发,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被学生所珍视、所欣赏,从而把公正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

3.教学勇气

教学勇气是指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敢于质疑教学信念,勇于挑战权威,善于教学创新的品质。拥有教学勇气就能够勇敢地面对各种教学意见、教学观点,谨慎地判断哪些是合理的,不顺从大众的观点;拥有教学勇气就不会轻言放弃,就能够战胜困难和挫折,勇于承认错误,敢于自我问责,不惧怕冲突,具有较强的教学韧性和自我反思、自我追究能力,积极克服人性的弱点,从而实现教学抱负。教学勇气的形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一方面要与自己的无知与自私做斗争,另一方面要与学生不想学或不知道怎样学做较量,这就需要教学勇气战胜自我和帮助学生成长。

4.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是指教学过程中能够自信、自主、自觉而灵活地处理教学事件,拥有高超的教学技巧,智慧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全身心为学生的利益着想,把教学视为幸福与快乐的追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尽情地展现与享受教学的乐趣,在智慧性的教学中获取智慧、分享智慧。拥有教学智慧才能使教师自信地透过话语表达这一窗口,使知识得以敞开,心灵得以沟通,智慧得以显现;拥有教学智慧才能使教师自主地与学生对话交流,开展活动,透过问题解决这一途径,形成技巧,能力不断提升;拥有教学智慧才能使教师自觉地反思教学历程,深度思考目标是否定位准确、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环节是否逻辑清晰,进而促使教师审视教学权利(如话语权、决策权、管理权、设计权、实施权、评价权、参与权、分享权、观察权、研究权、思辨权等)运用是否得当,反思学习中的选择权、特长权、兴趣权是否被剥夺,检视教学情怀是否充分舒展;拥有教学智慧才能使教师更好地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5.教学美好

教学美好是教学的基本追求。这种美好是基于对教学的爱、尊重、责任而形成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美好就是教学中的语言、行为、实践在爱、尊重、责任的基础上所建造的有幸福、有尊严的学习场域,并在这种场域中不断超越人的利己欲望,达到心灵坦荡,内心宁静,一尘不染之境,从而使美好惠及整个社会,成为一种精神财富。教学美好也是教学美德的具体展现,渗透到日常教学的目标确定、活动设计、情景创设、问题研讨、作品展示、实践探索、反思评价中,使教学共同体能感受和享受到这种美好,并在教学美好中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拥有教学美好才能使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从而使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教学美德融教学谦虚、教学公平、教学勇气、教学智慧、教学美好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强大的人性力量,是对教学道德、伦理、价值观的观照,维护与推动着教学。没有教学美德,就没有教学幸福,也就没有教学成效。

(二)教学美德的基本特征

1.教学美德的内在性

教学美德融于教学之中,它内在于教学活动之中,体现在教学权力、教学民主、教学话语与教学行为中,是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和谐、知识生成、智慧碰撞的特性体现。教学美德要求树立以道德为准绳,以公平为基点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和实现教学自律、教学自觉、教学自信。教学美德内在性的前提是学习美德,教是为了学,唯有感悟到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厚实教学资本。一种有效的策略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盘点,重建教学资源,重构教学环境,公正教学决策,树立生命为本、学生为本、学习为本的理念,把教学美德展现于学生的学习天地,从而内在地将美德根植于学生心田。

2.教学美德的实践性

教学美德展现于教学过程。首先展现在教学设计中,即将美德的基因植入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析出、教学工具与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学流程、教学反思等,植入教学谦虚、公平、勇气、智慧、美好的因子,就能维护教学的正义与良知。在教学实施中,无论是话语表达、问题提出,还是活动开展、总结反思,都要基于学习共同体来体现美德,要在一种良好的关系中感悟教学的快乐与尊严,体会语言智慧、认知智慧、反思智慧、决策智慧的力量。在教学反思中,无论是质朴的语言、合理的类比、恰当的隐喻、例证式的分析,都要诚实地反映教学真相,让学生喜悦地接纳和追求学问,以免心理失衡发生而对学生道德产生腐蚀。教学美德的实践特质就是要将美德融入教学的主题、任务、交流、展示、评比、讲解、分析等活动中,在求索中践行教学美德,品味教学美德。

3.教学美德的影响性

教学美德是教学伦理的体现,是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下实现教学规范、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是突破考试束缚、解决心灵障碍、营造美好教学文化的关键,将对学习者产生持久的影响。教学美德可以转化成师生的行为准则,养成师生求美、求善、求真的习性。教学美德是通过语言与行为来实现的,在语言体系中关键不在于喋喋不休地说教,而在于有效地示范,借助榜样的力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一种自觉实践美德的习惯。其实师生都知道什么是美德,可总是在不经意间以某种话语或行为损害了美德,有时这种不善的德可能具有较大的破坏力,如教师在教学中的讽刺话语、学生之间的一个不文明行为等。为此要充分认识到美德的影响力,有效地构建跨文化对话机制,做到内心的自律与自控,做思想道德的模范,忠实践行教学美德。

4.教学美德的反思性

教学美德具有反思特质。在知识的生成、方法的掌握、经验的获得下反思教学美德的功能与价值,才能使教学美德的培育成为教学常态。通过反思纠正教学中的诚信缺失,使教学承诺得以落实,考试作弊得以消弭,作业抄袭不再出现;通过反思纠正教学中的公平缺失,使优生、差生得以平等对待,使分数不再成为评判学习成功与否的唯一工具,促使教师言语行为、操作行为更加规范公平;通过反思协调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营建更加和谐的教学关系,促使教师敬业爱生、廉洁公正、惩戒有度,从而更多地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更好地理解、鼓励学生,如通过反思日记、录音录像等手段来检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与行为,全面公正地审视自己在协调关系、传授知识、培育美德中的角色定位。教学美德的反思性可以使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教学真实与教学需求,完善教学信念系统与美德体系。

5.教学美德的统一性

教学是一个具有生命特性的系统,教学美德就是这个系统的根基。教学美德中的“德”就是良好的修养、平和的心境、宽广的眼界、高贵的品质,是在基本的教学选择、判断、推理等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在使人成为人(人化)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深深融入人的整个生命系统,帮助学生的精神成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德,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体验与不同的人生境界,师生的生命就要倾注在美德的形成上,教学美德就与“人化”融为统一的整体。

教学美德依亚里士多德对美德的分类方法,可分为理智美德与道德美德;依中国传统伦理,可分为情绪美德、道德美德、伦理美德、理智美德。因此,教学美德可归类为感性美德与理性美德,如可感知的教学选择、教学决策、教学承诺、教学奉献、教学责任就是感性美德,而一些不可感知的如教学智慧、教学信念、教学忠诚、教学自信、教学诚实、教学爱心、教学宽容等就是理性美德。教学美德就是通过教学给一个人的内在心灵增添力量,包含良好的习惯、纯净的心灵、端正的品行,无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教学美德,都是大众所推崇的高尚道德行为,教学美德就是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将美德融入学生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

教学美德的实现策略

教学不仅需要认知、认同教学美德,而且需要践行、实现教学美德。通常有三种方式来实现教学美德:第一种是言说的方式,通过德性灌输,德性价值观的阐释,德性的言说,增进美德理解;第二种是实践的方式,提供德性言语交往和行为交往,通过看、听、想、做等实践活动来接近对他者和世界的美德理解与通达;第三种是反思的方式,通过自我觉知来建构良好的美德世界。

无论是言说、实践还是反思的方式,首先,在认知上要“自觉”,把教学美德的实现作为己任,在所有的教学行为中要高度认知、认同、践行教学美德。其次,在情感上要“自主”,要带着强烈的感情去渗透教学美德,身体力行去体验、感悟与分享教学美德,使美德符合学生需要,成为积极的情感反应与目标追求。最后,在意志上要“自律”,要在美德实践中,坚守美德原则,做一个德性人,至善至美,克服一切困难与障碍,遵守利他原则与公共规则,契约精神与专业伦理,把教学美德融入教学作为人生最美好的事。

(一)以言说的方式培植教学美德,建构教学美德

在日常的教学中,言说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是理解人的行为与客观世界运演规律的根本中介,也是说明现象、解释世界、改变世界的基本方式,通过言说进行交流与沟通,形成共识与智慧,建立个体、群体、社会、自然之间的原则与方式,使观念、知识在言说下转化成实践操作的本领,满足人类的兴趣、需求与价值观。由于教学中的言说表达具有说明性或解释性,是在一个明确、连续、动态的言说框架下,连接着教学的主体与客体,整个教学过程充盈着意义的生成,因此要在教学中通过言说培植与内化美德,在话语表达中形成与完善美德。首先,培植教学美德理念,在思想深处奠基教学谦虚、教学公平、教学勇气、教学智慧、教学美好,从教学美德的视角思考教学问题,克服烦学生、烦上课、烦改作业的现象,真正探寻教学世界的生命意义。其次,要在教学中发挥言说的价值,不断地挖掘课堂讲解、师生交流、批阅作业、考试阅卷中的美德因素,建构教学美德体系,进而在复杂的教学世界中寻找最佳的教学表达,在大胆尝试、勇于探究、科学决策中将教学美德渗透到教学世界的方方面面。最后,要在教学美德的建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无论是显性的言说还是隐性的言说,都要在言说导引的活动中实现美德,在师生言说交往中达成美德,从而在教学判断、教学细节、教学故事中彰显教学美德的力量。

将目光投射到课堂,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言说影响力的日渐式微,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振振有词,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没有产生心与心之间的交流、灵魂与灵魂之间的触动,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教学美德的缺失,使教师言说常常成为教条式的说教,让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爱和关怀、教学的温暖和价值,足见教学美德对教学的影响。言说是一种价值引领。这种引领一定要基于教学美德,尤其在移动互联时代,建构教学美德更为迫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世界更是充满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言说方式多样化的现实更加需要教师用心关注、研究和分析话语表达,要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反思、养成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让言说成为照亮学生精神世界的一盏明灯。

(二)以实践的方式实施教学美德,享受教学美德

把美德转化成学生内在的品质,就要基于教学的实践活动。无论是教学的设计活动、实施活动,还是教学的反思活动,都带有实践的特质,要在实践过程中把美德的因子嵌入其中,发挥教学美德的力量。实践是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手段三个方面构成的一个系统,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实施教学美德,享受教学美德就成为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教学实践是外在的教学活动和内在的思想活动的统称,以思想活动为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就是要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坚守教学良知,言行一致,不说假话、不做假事、平等待生,在会话、协商、探讨、参与、提问、评论、互动中让教学成为师生生命的体验、快乐的源泉,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分享经验、学会宽容、学会真诚、享受成功、收获友谊,使思想修养不断精进。教学实践中也许会有很多遗憾,但对生命滋味的感受是真切的,教学理应成为思想的享受,并且在博闻强记、融会贯通、分析选择、多向思维和重组智慧中成为理想的享受、情感的享受、文化的享受、自由的享受、语言的享受,并达至美德享受。

实践永远是教学的主旋律,回归课堂教学实践,发现问题要素、语言要素、活动要素是教学实践不可或缺的要素,问题要素是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而问题需要语言表述,问题的解决又需要一定的活动。现实的教学困境就是时常出现问题意识不强、语言表达贫乏、活动组织不力,进而出现教学沉默与失语、话语霸权与争吵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美德的缺位,站在教学谦虚、公平的角度思考问题要素就能优化提问方式,嵌入教学智慧、美好的成分就能使语言表达充满激情而富有生命活力,融合教学勇气、智慧、美好于活动要素就能盘活各种资源,使教学实践更加灵动,真正使教学共同体感悟到美德,课堂教学才能回归到自身之道。

(三)以反思的方式评析教学美德,提升美德品质

教师的基本天性是教育书育人,而教书育人的有效性则取决于教师的第二天性:反思。这种天性是教师成长不可缺失的品质,具有实践性、批判性、内在性、持续性的特点。正是第二天性,才能确保反思成为教学常态,才能根治教学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考试作弊、诚实缺乏、不守信用、弄虚作假、恶意欺骗、说谎骗人、尖酸刻薄等,也就是说运用反思工具可以全面检视教学美德的谦虚、公平、勇气、智慧、美好的落实与实现的程度。无论是即时性反思、回忆性反思还是期望性反思都是在教学统一体中进行的,把教学中的时间关系与因果关系连接起来,言语行为与实践活动并联起来,进而使教学美德在举手投足间、在一笑一语间、在师生问答中、在你我交流中显现出来,使教学真正成为传递真善美的场所。通过反思,让教学美德的正能量不断发挥作用,让师生在感受、感动、影响、变化的过程中实现美德。正是由于反思性分析,可以检讨教学的价值取向,根治教学中不尊重生命的倾向,清除欲望的物质化、享乐的工具化、情感的技术化、道德的价格化、人际关系的交换化对教学的影响,促使参与者勇于修正认知偏见,开放心灵,在保持活力和拥有一颗自我宽恕心灵的基础上去主动反省、深层反思。唯有在反思中才能不断认识自我、变革自我,在改造教学现实的追求中,不断生成教育力量,形成一种良好的反思性分析场域,积聚教学智慧,创新教学行为,在可理解性的基础上超越常识之域,展现教学世界的新图景。

反思本身反映了教师精神生命的自觉。这种自觉要求教师直面各种教学困境,向内探查原因,触碰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是件很困难与痛苦的工作,但必须进行刮骨疗法的剖析,以便确保教学美德融入教学全程。仅从教学设计的视角对现状反思,发现部分教师存在着经验自信症、教材依赖症、转化障碍症、评价简单症等问题,症结就在于设计中丢失了教学美德的要素,使设计不能很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这从中启示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将美德的要素置于核心地位,在目标设计中纳入尊重生命、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等教学公正要素;在教材分析中纳入知识的创造、控制、获取、习得、运用等教学谦虚、智慧要素;在教法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探究式、实践式、合作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纳入教学勇气、智慧要素;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强调参与过程、合作交流、共同利益、美德正义,把幽默、微笑、阳光、爱、仪表美、信守承诺、倾听、尊重、赞美、宽容、快乐、信念、期望、信任等设计其中,使设计成为教学美德施展的空间。唯有如此,才能拓展设计经验、克服盲目自信、突破资源缺陷,进而积极探究设计路径,使教学设计功能最大化。

教学美德作为教学活动的基因,是教学高效有力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学自由、教学宽容、教学民主、教学公平的基本动因。这种美德寄望于我们用善的方法、真的行为、美的表现取得育人绩效,渴望教师要有大的视野、高的境界、深的情怀修德善行。特别要基于对现实、生命的反思与体悟,感悟教学的真谛,充分释放美德能量,在日常的教与学中,不断地整合和优化思维成分,透过生命的现象探求教学的内在法则,并能在体认教学规律中获得教学智慧,得到心灵的安顿、精神的超越,从而拥有教学的智慧,享受智慧的教学,在做人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心灵净化与道德提升,在教学中实现美德,在美德中育人,不断解除教学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教育学博士)

本文选自《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7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师怎样写反思
关于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辨析
浅谈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
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方法
中小学劳动课程教学指导的关键要素与基本策略探索
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