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盏鉴赏与茶文化




建盞(天目瓷)。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該製品宋時爲皇室禦用茶具。傳世並藏于日本的四只國寶級建盞是飲譽世界的珍寶。

〖産地〗
建盞産自建窯。「建窯」是我國著名的古窯之一。遺址位于武夷山下的建陽縣水吉鄉。它的製品在宋代已負盛名。由于宋時崇尚鬥茶之風。故除了必需提供優質的茶葉之外。還需要有最適于鬥茶所用的茶具。武夷山區宋時已出産天下名茶。「建盞」則是當時鬥茶最佳的珍品。宋代著名的文人墨客有許多名句來稱頌它。如「兔毫紫瓯新」、「忽驚午盞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風鳴雷兔毫霜」、「鹧鸪碗面雲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


〖曆史〗
宋代建盞。當時由留學中國的日本僧侶們帶回國而傳到國外。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黃兔毫、建盞、建州垸等記載。15世紀以後。他們把建盞及黑釉器訛稱爲天目。今天「天目」已成爲黑釉一類陶瓷的國際通用名詞。傳世的建盞以日本最多。其中宋代的「曜變」、「油滴」等四只建盞已被定爲日本國寶。是稀世之珍。極受重視。除日本外。美國許多著名博物館也有建盞的收藏。由于J.M.普魯瑪曾調查過水吉的窯址。故密西根大學有較多的樣品收藏。當然。我國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和他處也收藏有建盞的寶貴樣品。然而目前最大的寶藏之一還是未經多少發掘和清理的建窯古窯址。
70年代末。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者和廈門大學的師生對建陽蘆花坪窯址進行了兩次發掘。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確定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證明了「建盞的燒造年代創于北宋。盛于南宋及元初。而停燒或廢燒于元末以後。特別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批青黃釉器。證明建窯早在晚唐、五代遲至北宋是燒制青瓷的地方。」

〖器型種類及其造型特征〗
建盞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鬥。且多爲圈足且圈足較淺。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稱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數爲實足(主要爲小圓碗類)。造型古樸渾厚。手感普遍較沈。建盞分爲敞口、撇口、斂口和束口四大類。每類分大、中、小型。小圓碗歸入小型斂口碗類。
①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圓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較淺。腹下內收。淺圈足。形如漏鬥狀。俗稱“鬥笠碗”。常見中、小型碗,偶見大型器。
②撇口碗: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淺圈足。可分大、中、小型。此類碗大型器比例相對其他類碗較高。但成品率低。尤顯名貴。中、小型器較常見。
③斂口碗:口沿微向內收斂。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淺。造型較豐滿。常見中、小型器。小型器比例較高。有的爲圓餅狀實足。
④束口碗: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內收。淺圈足。口沿以下約1—1.5厘米左右向內束成一圈淺顯的凹槽。作用在于鬥茶時既可掌握茶湯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湯外溢。該凹槽俗稱「注水線」。此類碗腹較深。器型整體較飽滿。手感重。常見中、小型器。中型器比例較高。爲建盞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也是産量最大的建盞之一。出土或傳世品最多。


〖特點〗
建盞都用正燒。故口沿釉層較薄。而器內底聚釉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産生粘窯。由于釉在高溫中易流動。故有挂釉現象。俗稱「釉淚」、「釉滴珠」。這是建盞的特點之一。
建窯黑釉是一種析晶釉。屬于含鐵量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備燒成黑釉的基本條件。同時石灰釉黏性強。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高溫中容易流動。所以建盞外壁底部往往有挂釉現象。而器物口沿釉層較薄。呈褐紅色。有的近似芒口。
建窯黑瓷的胎質基本特征爲: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爲含鐵量較高所致。胎骨厚實堅硬。叩之有金屬聲。俗稱「鐵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較多。故胎質較粗糙。露胎處手感亦較粗。從燒成工藝分析,建窯黑瓷爲高溫燒成。若胎土淘洗太細。則器物易變形。正由于建窯黑瓷中的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

 

本文所说的“建窑兔毫盏”,是指当时闽北民间瓷器厂生产的一种茶杯,杯的颜色紫黑,其外表面绘有白色兔毛,故称建窑兔毫盏。

庆历七年(1047年)夏,蔡襄由知福州升为福建路转运使,此官职要定期巡视其部郡,并有督办贡茶的任务。秋天,蔡襄前往建宁府巡视部郡后,就顺路到建安县北苑御茶园,了解过去督办贡茶的日期和有关情况,还参观制茶的全过程。他所到之单位均备有好茶招待,而茶盏是由当地瓷器厂生产的兔毫盏。蔡襄品茗完,认为这种茶盏极优,就委托御茶园人员替其购买若干,以备送给在京的好友。

庆历八年(1048年)春,蔡襄前往北苑御茶园督办贡茶,因时太早,他就深入茶垄观察茶叶的生长情况,写有“戢戢抽灵芽“语句,这说明蔡襄对茶芽产生了兴趣,经思考,他认为,这种茶芽生长力极为旺盛,若改用茶芽作原料,或许能提高茶的质量。为了证实自己的设想,蔡襄亲自进行小剂量的试制,经品匿名茗,证实质量极高。蔡襄一举制成高质量的贡茶,为了与龙凤团茶区别,定名为小龙团。蔡襄创新的小龙团贡茶,使福建贡茶从过去的中上水平一跃而成为当时全国最著名的精品茶。在蔡襄的监督下,由御茶园贪污制造十斤,进贡给仁宗皇帝。

用茶芽作制茶的原料,蔡襄或许不是我国的第一人,而以往贡茶的制法都是保密的,惟独蔡襄这次的制法是公开的,其目的是希望在自己的示范下,能带动建茶的质量普遍得到提高。为此,他交待御茶园,允许民间茶农来取经或学习。蔡襄创新小龙团贡茶的消息在福建茶区流传后,茶农纷纷前来御茶园取经,因而带动建茶的质量普遍得到了提高。这年秋,蔡襄丁父忧,回乡守制。

蔡襄不仅善于制茶,而且精于品茗。宋人有一则笔记,引述于下:“建安能仁寺,有茶生于石缝间,寺僧制成茶饼,取名石岩白,送四饼给蔡襄,密派人入京赠四饼给内翰王禹玉,次年,蔡襄被召入京复职,往访禹玉,主人命童子从茶笥中选精品招待。蔡襄捧起茶瓯只一闻,就曰:”此茶极似能仁寺的‘石岩白’,公从何处得之?”禹玉不信,令童子取茶帖来看,才佩服蔡襄确实精于品茗。(《墨客挥犀》)

此记未说石岩白茶造于何时,从“次年,蔡襄被召入京复职”,才知此茶造于皇祐二年(1050),它比蔡襄创新小龙团贡茶晚二年。此时,蔡襄丁父忧在家守制,不是官员,能仁寺为什么会送茶给他?原因是蔡襄创新贡茶,为茶农起着示范的作用,并交待御茶园允许茶农来取经。消息在茶区传开后,能仁寺僧人来御茶园取经,完全依照蔡襄的方法制成石岩白,故送四饼给蔡襄表示感谢,也让他知道能仁寺仿效其法制成新品种的石岩白精品茶。


皇祐三年(1051),蔡襄被召回京复职,才知京师已经掀起饮建茶的热潮,而朝野上下也开始进行斗茶。为了普及品茗的知识和鼓励大家斗茶,他撰《茶录》一文,进呈仁宗御览,后刻碑于石,此文虽是总结福建民间斗茶经验,但蔡襄作了补充、提高和规范,并首次提出以色、香、味作为评比茶质量高低的标准,使评比臻至完善,故一直被沿用至今。在《茶录》中,蔡襄特地推荐建窑生产的一种精品茶杯——兔毫盏,他指出:“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燌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蔡襄是仁宗朝的名臣,又是当时最著名的制茶和品茗专家,由他推荐的兔毫盏精品茶盏,当然会成为品茗、斗茶者所接受。因此,当时购买这种茶盏的人很多,并被皇帝指定为贡品。所以,当时的诗人写有“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的诗句。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闽北水吉乡一带发掘的建窑中,发现很多兔毫盏,在其底座圆圈中印有“供御”二字,由此证明,当时水吉乡一带建窑所生产的兔毫盏,已被皇帝指定为贡品了。

据《日中文化交流史》一文记载:中国的品茗艺术,大约在元朝时,由日本来华的僧人引入日本,称为《唐式茶会》,此后,《唐式茶会》在日本民间逐渐普及,并发展成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饮茶风习——“茶之汤”(即后来所称的《茶道》)。由于茶道对日本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日本僧人在引进中国《唐式茶会》的同时,还引进中国当时最名贵的建窑兔毫盏、浙窑乌金釉盏(又称《天目釉盏》)二种。所以,日本民间后来就流传有“宇内闻声说建窑”的诗句,由此可见到元朝及以后,建窑的兔毫盏在日本的知名度。

据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建窑是在建瓯与建阳两县交界的水吉乡山区,是民间私人办的小瓷器厂,其产品兔毫盏的质量虽优,但因当时交通不便,其销路不会很好,如果没有蔡襄在《茶录》一文为其推荐和宣传,请问,这种农村小瓷器厂的产品,能取得这样高的知名度吗?能被皇帝所青睐和被指定为贡品吗?能得到全国大量官吏、富豪、斗茶者所购买吗?显然,是不可能的。由于蔡襄是当时的名臣,又是最著名的制茶和品茗专家,由他推荐和宣传的兔毫盏,当然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而使建窑兔毫盏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名牌物品,并促进了该瓷器厂生产的长期大发展,这可以称为名人效应。以致到百年以后的元朝,兔毫盏仍以精品瓷器被引入日本,并在日本成为被人歌颂的名牌物品。以上事实说明,建窑的兔毫盏在北宋时之所以成为最著名的茶具,并延续至百年以后的元朝被引入日本,除产品的高质量外,加上蔡襄在《茶录》一文的推荐和宣传,才使建窑兔毫盏生产得到长期的大发展,这就是蔡襄所作出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的来历!
建阳风光之品鉴
建盏的火爆,最先感谢的该是谁?
建盏 | 两宋权贵争相追逐的小碗到底牛在哪里?
想要出手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首先要做的是了解
仰观古瓷(七):流于虹霓釉閃幽蓝之《南宋建窰黑釉兔毫纹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