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麦品种
一 黄淮海地区
 

(一)济麦22: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中早熟,株高7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抗寒性好,抽穗后茎叶蜡质明显,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干热风,熟相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饱满;亩有效穗40—45万穗,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2—45克,容重800克/升左右。2006年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中抗至中感条锈病,中抗白粉病,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阳和濮阳及江苏省淮北麦区高水肥地块种植。

(二)百农 AK58: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49号晚1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淡绿,叶短上冲,分蘖力强。株高7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穗层整齐,旗叶宽大、上冲。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短卵形,角质,黑胚率中等。平均亩穗数40.5万穗,穗粒数32.4粒,千粒重43.9克;苗期长势壮,抗寒性好,抗倒伏强,后期叶功能好,成熟期耐湿害和高温危害,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白粉病和秆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田间自然鉴定,中抗叶枯病。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三)西农979:粒大饱满,皮薄色亮,黒胚率低,商品性好;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标准。西农979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型适中偏紧,叶片上倾,株型结构好;穗型中等偏大,产量三因素协调,亩产超千斤的产量因素构成为:亩穗数40-45万,穗粒数38-40粒,千粒重42-45克。2004年和2005年国家黄淮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36.8kg和482.2kg,较优质对照藁麦8901分别增产5.62%和6.35%,都达极显著水平,最高亩产达680.0kg(淮海农场)。2005年关中灌区小麦生产试验,6点平均亩产438.7公斤,比对照小偃22增产3.4%。西农979抗寒耐冻性好,抗倒伏能力强。2005年国家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至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和纹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慢秆锈病;陕西省抗病性鉴定结果:西农979中感条锈病和赤霉病,感白粉病。从大田表现来看,西农979中感条锈病新小种,田间综合抗病性好,成熟落黄好,对关中麦区及黄淮南片广大麦区的高中水肥地有广泛适应性。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西南部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四)郑麦366:半冬性多穗型强筋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30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苗期长势旺,抗寒性较好,幼苗起身快,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遇“倒春寒”不育小穗增多;株型紧凑,株高70厘米左右,叶片宽短上举,抗倒性好;穗层整齐,落黄一般,后期有早衰现象;长方形穗,大穗中粒,籽粒角质;成产“三要素”为:亩成穗40万个左右,穗粒数38粒左右,千粒重36克左右。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五)周麦22:半冬性,中熟,比对照豫麦49号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长卷、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中等。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穗层较整齐,旗叶短小上举,植株蜡质厚,株行间透光较好,长相清秀,灌浆较快。穗近长方型,穗较大,均匀,结实性较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中等。平均亩穗数36.5万穗,穗粒数36.0粒,千粒重45.4克。苗期长势壮,冬季抗寒性较好,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春季起身拔节迟,两极分化快,抽穗迟。耐后期高温,耐旱性较好,熟相较好。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秆锈病。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及山东省菏泽地区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六)烟农19:冬性,幼苗半匍匐,叶片深黄绿色、上冲,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两年区域试验平均:生育期245天,比鲁麦14号晚熟1-2天,熟相较好。株高84厘米,亩有效穗数41.9万个,有效分蘖率33.5%,穗粒数34.5个,千粒重36.4克,容重766.5克/升。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抗倒性一般。抗病性鉴定:中感条、叶锈病,感白粉病。适宜在山东省亩产 400耀500公斤地块、安徽和江苏两省淮北麦区、山西南部、北京郊区中水肥地种植。

(七)邯6172: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49号晚1天。幼苗匍匐,分蘖力强,叶色深,叶片窄长。株高81厘米,株型紧凑,旗叶上冲,抗倒性一般。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成穗率较高,平均亩穗数40万穗,穗粒数31粒,千粒重39克。越冬抗寒性好,耐后期高温,熟相好。慢条锈病,中抗纹枯病,高感赤霉病,高感叶锈病和白粉病,对秆锈病免疫。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和山东中上等水肥地,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的高中水肥麦田早茬种植。

(八)皖麦52: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49号和新麦18晚1~2天。幼苗半匍匐,叶细长,上冲,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宽短、上冲。穗层厚,穗纺锤型,穗多穗匀,穗头偏小,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光泽好,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中等,商品性较好。平均亩穗数40.0万穗,穗粒数36.3粒,千粒重40.9克。苗期生长健壮,抗寒性较好。起身较早,两极分化快,抽穗较迟。对春季低温较敏感。具有一定耐旱性,熟相好。茎秆弹性一般,抗倒伏能力中等。中抗至慢叶锈病,中感秆锈病、白粉病、条锈病,高感赤霉病、纹枯病。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地区中高肥力地块早中茬种植。

(九)烟农21:冬性,高抗条、叶锈病、赤霉病,轻感白粉病。株高79.3cm,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穗长方形,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5克左右,中熟,全生育期240天,落黄好,抗旱性强。该品种1998-1999年参加山东旱地预试,平均亩产440.2kg,较对照增产3.2%,居首位,1999-2001年参加山东旱地区试,两年平均亩产380.6kg,较对照增产3.14%,居参试品种之首,2001-2002年参加山东旱地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2.33kg,较对照增产6.82%。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东、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北部,陕西渭北旱塬,河北东南部,甘肃天水地区旱地种植。

(十)新麦26:幼苗半匍匐,长势旺,叶色浓绿,抗寒性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高75厘米左右,抗倒伏能力强。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宽、平展,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好,穗多穗匀,结实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平均亩成穗43万,穗粒数35.3粒,千粒重45克。纺锤穗、长芒、白粒,子粒角质、均匀、饱满,外观商品性好。抗旱抗逆性强,高低温逆转对其影响较小,叶功能好,熟相佳。适宜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倒春寒频发地区种植。注意预防倒春寒。

(十一)石麦15:半冬性,生育期243天左右,与对照沧6001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较强。亩穗数42.7万左右,穗层整齐。成株株型紧凑,旗叶上冲,株高75.7厘米左右。较抗倒伏,抗寒性好。穗纺锤型,短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2.0个,千粒重37.4克,容重770克/升。熟相一般。 2006年高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2007年高感条锈病,中抗叶锈病、白粉病。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中高水肥地,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的水地,河北黑龙港流域半干旱地和肥旱地种植。
二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一)扬麦16:该品种全生育期与扬麦158相当。长芒、白壳、纺锤型穗,子粒红皮、硬质。幼苗直立,株型较松散。株高90厘米,耐肥抗倒性一般。每亩有效穗26万,每穗38粒,千粒重37克。接种鉴定中感赤霉病、纹枯病,抗病性与扬麦158相当。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和上海市麦区种植。

(二)郑麦9023:幼苗偏直立,叶色深绿,叶片宽大,苗壮,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一般每667平方米成穗35万株左右。株型紧凑,通风透光性好,株高80--85厘米,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纺形,结实性较好,每穗结实30--35粒。长芒,白壳,籽粒白色、角质,千粒重45--47克,饱满度好,商品性佳。灌浆快,晚播早熟,成熟期较豫麦18早3天左右,穗层整齐,后期熟相好。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晚茬种植。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安徽和江苏沿淮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省麦区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

(三)扬麦13:熟期较扬麦158早熟1-2天左右,系春性,幼苗直立,长势旺盛,株高85厘米,茎秆粗壮,大穗大粒,一般每亩有效穗28万左右,每穗结实粒数40-42粒,千粒重40克,容重800克/升左右。长芒、白壳、红粒、粉质,灌浆速度快,熟相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高抗白粉病,纹枯病轻,耐寒,耐湿性较好,耐肥抗倒,亩产量340千克左右。适宜在安徽、江苏两省淮南麦区推广种植。

(四)襄麦25:属弱春性品种。株型较紧凑,植株较高,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茎秆无腊粉,旗叶下披。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子粒长圆形。后期熟相较好。抗倒性一般。生育期193.9d。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6304.5kg,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4.94%。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专用小麦中筋标准。中感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适于湖北省小麦产区种植。 适宜在湖北省小麦产区种植。

三 西南地区
 

(一)川麦42:春性,全生育期平均196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苗叶窄,长势旺盛。株高90厘米,植株整齐,成株叶片长略披。穗长锥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粉质-半角质。平均亩穗数25万穗,穗粒数35粒,千粒重47克。接种抗病性鉴定:秆锈病和条锈病免疫,高感白粉病、叶锈病和赤霉病。适宜在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南部、河南南阳、湖北西北部等地区种植。

(二)内麦11:春性,全生育期183天左右,成熟较早。幼苗直立、深绿色,分蘖力中等,叶较宽,叶耳紫色。株高86厘米左右,旗叶长度中等、角度小。植株整齐,茎秆较粗壮,抗倒性好。穗长方形,穗层整齐,长芒、白壳,籽粒白色、卵圆形、半角质、腹沟浅、饱满。小穗数20个左右,穗粒数43粒左右,千粒重48克左右。2007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测定,平均容重778克/升。粗蛋白含量14.16%。湿面筋含量27.9%,沉降值44.8毫升,稳定时间4.4分。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高感赤霉病。适宜在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种植。

四 西北地区
 

(一)宁春 4号: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02~104天。幼苗直立,根系发达,生长繁茂,发育稳健,分蘖能力强,成穗率低,叶色浓绿,叶片中宽略披,茎秆粗壮,株型紧凑,中矮秆,株高75~85厘米,纺锤形穗,长芒、白壳,小穗排列适中,穗长10厘米,穗大粒多,穗粒数24~28粒,千粒重40~47克。籽粒大,卵圆形,红粒,硬质,黑胚率中等。抗倒伏能力强。抗秆锈病,感染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赤霉病,但表现耐病。对土壤肥力、水分适应范围较宽,耐盐碱。耐后期高温,落黄较好。适宜在宁夏山川水地、内蒙古河套灌区及延山井灌区、土默川井灌区、甘肃、新疆、山西、陕西、广西等地区种植。

(二)新冬20号:株高70-80cm,穗形呈锤型和棍棒形,长芒,穗长8-9cm。结实小穗数16-18个,不孕小穗数2-3个,籽粒卵园形,粒色白色,千粒重38克,分蘖力强,抗倒伏,全生育期240-255天。适应性强,适宜于肥力中等的土地,适时早收,以防籽粒脱落,该品种平均亩产450-550公斤;是目前新疆地区主栽品种。适宜在南疆早熟冬麦区种植。

(三)新春 6号:该品种属中早熟春小麦品种,大穗型,白粒,株高85厘米左右,穗长9厘米,穗型纺锤,600万穗/公顷左右,穗粒数30-32粒,千粒重50克,蛋白质含量15.3%,湿面筋36.7%、沉降值33.1ml,容重833克/升,中抗条、叶锈病和白粉病、耐干热风。1996-1997年参加全国西北春小麦区试,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6737公斤、6815公斤,分别比对照宁春4号增产8.7%和5.97%,差异极显著。适宜在新疆、内蒙古等有水浇条件的春麦区种植。

五 东北地区
 
  • (一)垦九10:春性,生育期88天,比对照品种新克旱9号早熟2天。幼苗直立。株高93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6万穗,穗粒数27粒,千粒重31克。对叶锈病免疫,高感条锈病、赤霉病和根腐病。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省中北部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等地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二)龙麦33:春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克旱20号晚熟1天。幼苗直立,前期发育较慢,分蘖力强。株高100厘米左右,抗倒性较好,熟相较好。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角质。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种植。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1麦种
    2010年山东省第四十二批农作物审定品种介绍
    2018年国审适宜区域包含山东省的小麦品种简介
    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育种历程(以我公司为例)
    浅谈什么样的小麦品种是好品种
    三个最矮秆小麦品种:让冀鲁豫三个省的普通农民,轻松拿高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