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发展离不开艺术“监视”

5月16日,美国一名概念艺术家在德国柏林进行了一项名为“世纪相机”的神奇艺术实验,他邀请当地民众将百部针孔相机隐藏在市区内不同场所,进行极长时间的曝光。这些相机将会在未来100年时间内,记录下柏林城市街头的变迁,这不仅是一种艺术行为,更是一项城市记忆项目。

城市记忆 留下时代风貌感受变迁

今年42岁的美国概念艺术家基茨与柏林当地一家画廊合作,开展了他的一项神奇创作——一项将在百年后出现的展览“世纪相机”。你可以把这个项目看成是单纯的摄影创作,因为它的创作方式就是简单地利用相机,记录下德国柏林这座城市的历史风貌;你更可以把它当做一项艺术实验,因为这个项目需要历时一个世纪,并且集合了百名以上的普通市民的拍摄。对于柏林市民来说,这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他们只要提交很小一笔订金,就可以获得一部内置针孔镜头的罐头相机,然后只要将相机摆放在城市街头所喜爱的任何地点即可。这些相机被摆放在柏林街头一百年,并且在未来悄无声息地记录下这座城市的一点点变化和发展,尽管现在的我们只能在脑海中幻想一下这项展览未来会是如何令人震撼和感动,但是2114年的人们就能在这项艺术创作中感受到我们的时代,实在令人期待。

当我们还习惯于用文献、相片和影像这样普通的手段来保存历史的时候,用艺术的方式来记录城市风貌和人文精神的创举也在不断出现,这种方式上的变迁何尝不是一种时代的变迁?想想看,如今被我们当做历史见证的19世纪“各门各派”的油画,成为了今天的历史;如今的艺术行为又何尝不是在为下一个时代留下艺术人文呢?

民众参与 市民为城市历史“接力”

作为一项记载城市历史的艺术创作,它的规模之大绝不仅是体现在时间跨度上,在参加创作的人数上也很宽泛,只要你愿意,你就能为城市记忆贡献一份力。如果没有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在这百年间,参与这项活动的人数将达到几百人,甚至可能成为一场撼动时代的“世纪接力”。

根据要求,当市民安置好罐头相机后,就不再去接触它们,直到需要交接给下一代时,才会告诉他们相机放置的位置,等到一百年后,他们的子孙才会取回相机,并且将照片冲洗出来。等到那个时候,他们可以选择是否将照片交回给画廊,参加“世纪相机”的展出。也许大部分人都会很乐意将自己“祖传”的成果拿出来与更多人分享,但也可能会有人更希望将这个成果珍藏在家中,但无论这些照片公开与否,这些曾经参与到这项活动之中的人本身都已经享受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这种无形的收获比之实物的艺术藏品,恐怕更能触动情感,参与了活动的市民对于柏林这座城市的感受恐怕也会更加特别。在这些影像中,观察着每天生活着的城市的发展变化,既能追忆往昔的时代风貌,更对为城市将来的发展产生启示。

艺术行为 不以艺术家个体为中心

或许很多人至今还传统地认为,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就必须是他独自一人将所思所想用各种手段表达出来,然而事实已不尽如此。就如基茨这次的创想那样,找来许多与艺术创作无关的普通老百姓参与创作,也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可以说,艺术家之于其作品的主导地位已不再体现在创作本身这件事上,而是创意本身成为了完全的主宰。

严格说来,这项“世纪相机”目前为止也只是在进行中的创作,由于历经的时间非常长,我们也无法断言,在2114年的人们是否真的能够看到这场展出,毕竟作为发起者的基茨几乎没可能活到142岁。换句话说,等到2114年,真正能够最终实现这个作品的人我们并不知道是谁。正因如此,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的是,艺术家正在逐渐减少其主角地位,也可以说,人在艺术创作中的绝对地位正被颠覆,艺术的本体性却越来越明显。

“世纪相机”的创作目的性很明确,它是为了更好地让人反思过去,并展望将来的城市发展与变化,因此这个创作是为了城市未来而生。即便基茨会无缘见到这个创作的完成,但他的构思却已实现。对于很多还认为创作是服务于创作者的艺术家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新概念的冲击?与其想着怎么创作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不如更多地想想作品能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世界十大艺术城市 领略不同风采(图)
1973年至1986年的柏林风貌
艺术漫游一柏林艺术家Tim Eitel
​艺术·观点 | 艺术让城市建设“活”起来(三)
高等学府的神采与摄影艺术的魅力
【古今中外】相机里的中国百年变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