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七分辛弃疾,就够了

近日,研究辛弃疾,被深度圈粉。

有人说,少年不读《水浒》,中年不读《红楼》,老年不读《三国》。说的是,年少不可习打打杀杀,中年不可太过隐逸,以致哀戚悲观,老年不可太过算计奸诈。

而实际上,是因为年少读不懂《水浒》罗生门式的悲剧;中年亦不解《红楼》梦中人,实乃庄生梦蝶,是李商隐式的不可言、不可解;而晚年之于《三国》,不过是一樽还酹江月后的寂寥和沧桑,多是年久之人内心的仓皇和不甘。

这正如人所言,失意之人,不读纳兰和商隐,只因为,其中的曲折回环,是失意之人最能懂,亦是不可言,不可解。

人生太短,阖该遇到辛弃疾,或可孤骑敌营,或可挑灯看剑,或可济世救民,或可不可为而为,当然,亦可华楼隐居,听蝉鸣蛙声一片。

因此,人生,七分辛弃疾,足矣。

01

活着,当有勇有谋,不可为莽撞匹夫。

辛弃疾,当得起文武全才的赞誉。也只有像辛弃疾这样的人,才能在垂垂老矣的时候,还能被称为归来仍是少年的那个人。

辛弃疾不仅仅是词界泰斗,他更是一名剑客,一名将领,一名谋士。这些让人热血沸腾的形象标签,也不时出现在他的诗词里,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辛弃疾有两件事,一直为后人称道。

其一,智取敌营。

归南后的少年辛弃疾,十四岁开始,便借着考试,一次次进入燕地侦查地形,后来的《美芹十论》多有论述。辛启泰《谱》本年记事云:“先生年十四领乡荐。按先生《进美芹十论札子》云'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盖由此也。”

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辛弃疾的军事知识和实践,更为后来辛弃疾对战事的分析以及预见,打下了基础。

一切的所谓有勇有谋,都是基于学习、实践,以及形成理论的过程。

辛弃疾一直为人所称道的事,是听到义军头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之后,率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金国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这样的悬殊,一定只能是智取。而智取的前提,一定是本人的胆魄。

辛弃疾一战成名。

其二,《美芹十论》。

稼轩二十六岁奏进《美芹十论》,其在《察情》一篇所论:“两敌相持,无以得其情则疑,疑故易骇,骇而应之必不能详;有以得其情则定,定故不可惑,不可惑而听彼之自扰,则权常在我而敌实受其弊矣。”此论可谓得兵家虚实理论之精华。历史上,能直陈此妙,直捣关键枢要之处者,辛弃疾可谓第一人。

出道以来,辛弃疾,就从来不逞匹夫之勇,而是有勇有谋。这一点,当他在南宋入仕为官之后,便成为了他进退有道的智慧养料。

02

当理想与现实碰壁,当懂进退之道。

终辛弃疾一生,大概有两处硬伤:

其一是出处,属于南归的降派,就是从金国领地而来,南宋多以此疑之。因此,终其一生,也没有被委派过要职。

其二是性格,就像辛弃疾自己在《论盗贼札子》里所言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意思是自己性格比较强,有点刚愎,太过自信。只是辛弃疾的自信,是基于对事实的深切洞察,以及自身才华的卓著和许多成功案例做底的。

实际不过是,越有才的人,在资源匮乏的系统,或者时代,就越难施展。

作为进的典型事例举二:

其一,所谓的进,是做对的事。

关于在湖南剿盗贼的工作,辛弃疾在给宋孝宗的报告《论盗贼札子》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盗贼兴盛之根源,要治根,得先治吏。这一点颇有后来王阳明剿匪的智慧。

“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取乞害之,豪民大姓以兼并害之,而又盗贼以剽杀攘夺害之。臣以谓,不去为盗,将安之呼,正谓是耳。”

辛弃疾为督促官员豪绅,当众以百步穿杨的气场,震慑之。

其二,所谓的进,是审时度势。

关于辛弃疾筹建飞虎军一事,孝宗听信谗言,便以支出靡费为由一道金牌,勒令辛弃疾停止筹建。但辛弃疾,审时度势,一是飞虎军建成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一是金牌到时,已组建得七七八八,如果放弃,浪费更严重。所以,采用藏金牌不发,勒令部众一月内筹备完成。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进”的智慧和胆魄,辛弃疾深知自己得罪了不少人,也深切认清了时势朝局,即便有牢骚,但也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带湖庄园“稼轩”,占地广袤,风景宜人,是辛弃疾亲自设计的养老居所。

辛弃疾大概是古时诸多大才子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富裕隐居养老的人了。这也与他的进退智慧有关。你看李白、李商隐、陆游、杜甫、柳永等等,都是落魄黯然离世的。

尽管辛弃疾也怀才不遇,也郁闷悲愤,你看“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真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愁思郁闷,但辛弃疾仍然能够正确地生活,尽量把隐居蛰居的日子,过得舒心一点。这一点,不仅是辛弃疾能够给自己和家人挣到钱财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抚慰。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人生在世,该进时,便全力进取。若时运不允,退下来,活成另一番风景,未尝不可。那些硬杠,硬碰,强求的人,多半是混淆了理想和生活,多半是强争理想,而碎了一地的生活。

03

无可进,无路可进,那就认清现实,接纳自己。

辛弃疾有两首词,都强烈地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其一,是写于1188年,辛弃疾49岁,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其二,是写于1205年,辛弃疾65岁,因被排挤打击,一直闲居快20年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两首词,是很难去作解析的。尤其后面一首,因为,气势太过壮阔,情感太过浓烈,是为沉郁顿挫,用典太过复杂深永,是超越时空和世情的。

我们只知道,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我还能看见那个倔强的辛稼轩,还在执着理想,还深怀沙场气概。越是如此,越是不甘。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稼轩已经看透世间事,历史早已是历史,英雄还是英雄,一切的惨烈,一切的人心,一切的争斗,无碍了。

如若悲愤,一定心有不甘。唯有悲凉,才知世道险路,不是一己力量可以撼动,因此,不再愤愤,只有看透后的无能为力,以及进退之后的不悔。

04

作为传统文人士大夫,辛弃疾,算得上活得酣畅淋漓了。

作为后来的我们,望着他远去背影,也该当是金戈铁马,也该当在挑灯看剑。只是,那个“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辛弃疾,也该得那样的自我圆满。

人生,没有宿命,但一定有时运。

所谓时运,不过阴差阳错,不过因果人心。

像辛弃疾这样的大才,大概多的是因果人心。而像李商隐那样的,却更多的是造化弄人。

只是,尽管如此,辛弃疾照样也活出了他该有的样子。

殊不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人生太短,七分辛弃疾,足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稼轩兄,882岁生日快乐!
中华精彩的百家姓对联(379)辛姓
历史上的辛弃疾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美芹悲黍
爱国词人辛弃疾:人生大起大落,词作汪洋恣肆,读来让人叹为观止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