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其期待去改变父母,不如自己先有所担当

文|廖玮雯

老师:

我和我父母在很多事情方面的看法不一样,经常因为一些事情产生分歧、争吵;我尝试过沟通,最后发现还是无法认同对方的看法和行为,所以有时候我会向他们发脾气,对于家里其他亲朋好友的劝告,我也感到很不耐烦,我并不是没有去尝试和他们谈我的想法;我想要过的生活,我想选择的的路和我对人对事的看法,但是他们就是觉得,一个女性就应该找一个稳定的工作,然后把自己嫁掉,但是,我想出去,朝着自己所喜欢的、感兴趣的方向发展,而且我并不想结婚,我的打扮也很中性,所以,家里人总觉得我跟他们对着干,甚至认为我的心理有问题,让我去看心理医生,你觉得我该怎么办呢?

恰巧,我就是个心理咨询师。

如果我说,你说的对,父母正在阻碍你成为自己,所以,请按照你的想法生活,去追寻你的梦想吧,你的父母一定会觉得我也是个“心理有问题”的人,不配做个心理医生。

可是,如果我说,乖,听爸妈的话,别让他们受伤,你或许会想,这个咨询师根本没有考虑我的感受!一点也不靠谱嘛!

所以,我暂且先不回答。

其实你的问题并不特别,最近接到许多类似来信,抱怨父母过度干预自己,婚姻也好,工作也罢,尤其是还念书或者刚毕业的朋友,时常陷入与父母的激烈对抗之中,谈及工作,感觉自己不被理解,不被支持,说到爱情,便是觉得不被肯定,不被祝福,所以他们心里感到非常苦楚。

我的意思是,你并不孤独,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通常说来,父母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如果得不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甚至遭到他们的反对与否定,对子女而言,确实是一件让人非常无助与为难的事。

此前,我曾多次在文章中谈到理想中的亲子关系,譬如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与理解,或者彼此给予对方尊重和关爱。

但是,有些朋友会说,道理都懂“然并卵”,父母非常固执,他们根本油盐不进,即便了解这些,除了徒增困扰,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以外,又有何用?

于是,有人决定顺从父母心意,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是想到父母毕竟是为了自己好,起码也不会害自己,然后走上了他们为自己安排好的路上。

然而,心中常常有所抱怨,觉得父母阻碍了他成为自己,他很向往外面那个精彩的世界,这种无助感与挫败感一直让他难以疏解。

另外有个朋友不愿听从父母安排留在小城,在她离开故乡之后,她的工作、感情一直不顺,分手之后的她感到有点万念俱灰。

她阅读了许多探讨灵修、人性、宗教的书。

练习瑜伽,参禅打坐,在结束了灵修班的课程之后,她开始感觉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一种疏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她无法与那些嘴里总是谈着车子,房子,丈夫,孩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同龄人沟通,觉得她们谈的东西太LOW,也无法融入到年轻人的圈子里。

她孑然一身,没有同修,没有上师,疏离亲友,隔绝同事,好像一个被孤立了的边缘人,她的工作业绩一直不好,她一个人住,孤独而寂寞。

“修行”并未让她心境坦然,获得平静。

她想到家里唠叨的父母,说她读了大学,既赚不来钱,又嫁不出去,不懂孝顺,不顾家人,简直让人操碎了心。想到那些喜欢嚼人是非的左邻右舍,喜欢问长问短的三姑六婆亲里亲戚,她根本就不想回家。

她孤独而痛苦,如同一个落单的“怪物”,漂浮在这个城市里,灵修帮不了她,先哲帮不了她,她既回不去,又留不下来,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

她开始怨恨起父母来,怨恨他们不理解,不包容,怨恨他们自私自利、眼界狭小,以至于要她独自面对困境——人到三十,形单影只。

你看,遵从父母的,有怨恨,背离父母的,变孤独。

如果我们将自己的幸福放在父母的观念或行为是否改变上,我们就会丧失对人生的把控,陷入被动与无助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留下,或者是离开,听或者不听父母的,都是对责任的一种逃避。

让我再来说件事情。

前年,我到南华禅寺里边瞎逛,后来看到一个僧人正在讲法,当时我在监狱工作,我问大师一个问题:面对穷凶极恶,冲动偏激,愚昧无知,冥顽不灵的犯人,我该怎么去教化他们,奉劝他们改恶从善呢?

僧人说:切莫强求。

我一直不大理解,这些顽固不化的恶人一不听教,二不听劝,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难道我不应该做点什么?

直到后来,当我不再要求自己“做点什么”,要求自己一定要教化好每一个犯人,认为没能改变他们全都是我的责任时,我便不再因为自己“不能改变他人”的这种无能为力而感到苦恼,烦闷。

我开始明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剧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大家都在按部就班的演出,有局限,有创造,局限是规律,是天道;创造是进取,是突破。

这些罪犯,他们是作奸犯科也好,一时糊涂也罢,幡然悔悟也好,死不悔改也罢,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同时他们必须自己承担责任。

我只是在一次次的谈话教育,心理咨询中,去听他们的想法,去谈自己的观念,我不再强求他们必须接受和改变。

我只要去做好我的角色。

当我放弃“改变他人的念头”之后,反而在无形中影响了他们,只因为他们觉得我说的,我做的,甚至只是因为我呈现出的一种自如的状态,让他们觉得这样去想,这样去做,或许会好一些。

这些原本不愿意承认罪行,认为一切都是家庭,社会,他人的原因和过错而让他们身陷囹圄的罪犯正在慢慢发生改变。

当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错误,担负责任时,他们发觉自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由, 他们开始用一种乐观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原本枯燥,孤独的改造生活,对得到奖励获取减刑,早日回到社会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的意思是,当你开始接纳现实,承担责任的时候,就连罪犯都能获得身心的平静。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人若要获得自由,首先就要担负责任。这个责任是指:成为一个事件或者某物的毫无争议的作者。

意识到这点,意味着我们意识到自己是自我,命运,生命中的困阻和感受的创造者,也是个体自身痛苦的创造者。

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说过: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这种责任,坚持认为自己的不幸是他人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的,那么,他将永远无法得到治疗。

回到文章开头,我们如果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被动地留下,负气地离开,可能都不是最好的答案,可能都会造成痛苦和怨恨。

在面对这个可能父母不愿理解你,包容你,支持你,鼓励你的现实的时候,我们尝试去理解他们的局限性,我们学着去接纳那些关乎人生的剧本里某些无法改变的哪怕是让人不愉悦,不快乐的基本设定,同时,我们也要去相信自己拥有在这个有所限制的舞台上得以成为自己人生的作者的能力。

只有这样,一切才能发生改变,你才能成为你自己,无论去留,你都能得到安宁与平静。

谁会心甘情愿地去尝一口大便呢?除非他能发自内心地说;没事,我就是想尝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概要活得像一个人,才能看到生活的美!
父母的“我做的什么事都是为了你好”抹杀了孩子自由、独立的生长_童心之驿站
你的10公里要多长时间?1小时星空音乐助你奔跑
余生,要学会享受孤独
假如有一天我混不下去了我会干什么?
【心理学科】家长担心孩子的未来怎么办?抓住这三点,孩子将来都不会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