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三题 齐忠亮

读书"有用"、"无用"

一般而言,读书总要有个目的,比如考学就业、晋级履职、提高效能等,这些目的便构成了读书的"有用性"。脱离了"有用性"或者"功利性",无视个人发展、事业发展对知识、技能的种种需求,就会使读书成为单纯的个人偏好、休闲方式,未免不切实际、也不够负责。

但也不宜把读书的"有用性"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以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标准衡量,只有财政金融、修理装配这些工具性学科才是有用的,所有的基础性学科差不多都应该废弃。但没有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学养的滋润,不论是民族、国家、军队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个人的成长进步,都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审美素养无助于他对一件尖端武器的操控,一个人的文学天分无助于他的体能指标的提升,但一旦站在一个比较宏观开阔的视角,我们就会发现,人们的艺术素养与本人的生活情趣、精神气质密切相关,而且与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集体氛围密切相关。显然,这也是一种"有用性",只不过这样的"有用性"比较隐蔽、比较间接,不太直观罢了。"有用"和"无用"、"当下之用"和"长远之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于一个军事家来讲,文学经典似乎是无用之物,但在毛泽东那里,《红楼梦》就是战略、《牡丹亭》就是兵书。人类的文明成果在最高处都是相通相融、互相渗透的。

穿行于"书里"、"书外"

学校是重要的学习环境,读书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但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和不断发展的事业,仅靠学校学习和读书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最广阔的课堂,做人是最大的学业。"三人行必有我师",不必一味追寻大师,身边的人在某方面都能成为自己的老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必一味专注于书本,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用心入微的观察体会同等重要;"吾日三省吾身",不应一味专注于修业,修身是更重要的功课。

单纯的读书,能够造就"书呆子",却未必能造就真正的人才;在观察、思考、实践等多种学习方法的伴随下去读书,才可能读深读懂,读得随心所欲、内外通透。凡是成就大事业者,都是爱读书却不读死书的人,这是读书成才的铁律。读书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学习方法。要将读书置于生活、思考、做事、做人的环境下,与其他多种学习方法融合起来,相互弥补、各展所长、各行其效,自如地穿行于书里、书外。

开卷"有益"、"无益"

自古以来,常人中就有一种"图书崇拜"的情结。面对一种印成铅字、装订成册的东西,往往会心生敬畏、充满虔诚。对他们来讲,书中不仅蕴藏了知识、学问之类玄妙的好东西,它们还直接包含了"颜如玉"、"黄金屋"这类具体的东西。

在把写作、出书、读书当成一件庄重严肃的事情的时代,开卷有益是有道理的。但在当下,这话的局限性就显而易见了。出版单位已大都是文化企业,不少图书都是按照市场取向而不是质量取向的原则出版的,所以图书市场上也是泥沙俱下,既有大量好书,也有不少坏书,还有许多不好不坏的书。比如最近媒体密集报道的养生类书籍,不少传播的就是缺乏科学依据甚至违背科学常识的有害信息,误导了大量读者。有的图书虽然没有多少知识性错误,却缺乏内容上的新意和表达上的美感,粗制滥造、格调低下,看多了会败坏你的欣赏趣味,进而影响做人的品位。

面对这种情况,开卷就未必有益了。所以要学会选择、学会取舍、学会沙里淘金。切不要以为只要是印刷体出版物,承载的就是真理,反映的就是智慧。

  • 分享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会学习
让孩子爱上阅读
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罗振宇谈阅读本质:年轻人读书最大问题是对读书这件事充满巨大认知负担
重点提醒:我们应该要带着“功利”的心态去读书
彭信之:今天,你读书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