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错乱”的距离

  

  7月的莫斯科,刚刚从俄罗斯日的热烈氛围中醒过神来,舒展筋骨,继续平静地迈步向前。当人们把酒言欢,挽臂起舞的时候,作为“异乡人”的我们,在经历俄罗斯传统节日的过程中不免有些尴尬。当节庆的余温散去,回头想来,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文化差异——在北京也不难见到春节时比我们还喜庆的外国友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与当地人有些“错乱”的距离感。

  几乎所有刚来到莫斯科的朋友,由于语言不通,以及中俄文化差异较大,基本都是和同样来自国内的同学抱团。这样的抱团久了,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小圈子。这些后来形成的小圈子往往比较封闭,圈内的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外人看来犹如兄弟姐妹一般,可是据我观察,也不尽然。与其说是自然组成这样一个小圈子,不如说是由于不适应莫斯科的生活环境,被迫不得不组成这样的一个圈子。这种圈子的形成说来也无可厚非,本初同源出门在外总要互相帮助,但因为这种圈子的存在减少了与当地人交流的机会却有些得不偿失。

  出国之前,总觉得当飞机在莫斯科落地后便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离家之前,被念叨最多的事情并非学业,而是“要与陌生人保持安全距离”。真正在莫斯科生活过才知道,出国留学跟获得语言环境其实是两码事,如果只是靠与教授和同学模式化的交流来磨炼语言能力,在莫斯科四年的收获不会比在国内报俄语口语班更多。留学真正可贵的地方是融入当地的生活群体,直观深入地感受异国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诚然,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与“家里人”在一起会更安心,与当地人的交流总显得生涩甚至戒备。这便形成了在外人看来有点“错乱”的距离感——既想融入,强迫自己接近却又不能放下负担;安于现状,不自觉抱团而疏远人群,但又不甘心浪费学习的机会。

  这种情况并不仅限于留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许多时候,当我们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自身的社会机能总会有一些下意识的“自保机制”,这些带有疏离和怀疑的自保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益处,反而会延长我们的适应期。所谓的适应,其实就是找到自己安全的位置,在打破隔阂主动融入的同时不失去自己的原则,不为了迎合而丧失性格,这也许就是“安全距离”的真正含义吧。说起来简单,掌握起来却并不容易,如何把握自己向来是人生的难题,幸运的是每到一处,总能找到些善良的面孔,让我们在找寻方向的路上多些亮光,少些忐忑。

  每思及此,我也总喜欢介绍一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俄国朋友给“圈子”里的人,现在看来,这也是融入当地生活的一种途径吧,帮助俄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也是我们彼此生活的一个连接点。这样的途径有很多,放下负担,自然而然的对话交流往往更有效果,正是“发乎情,止乎礼”,而这不也是古人对“安全距离”的另一种诠释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年轻人或不该呆在小城市
要想提拔快,必须与3种人保持距离
中国留学生太封闭 需打破小圈子
【转帖】关于“普及”
东拉西扯:圈子与班子
圈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