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为什么特别盛行“充军”

“充军”是一种将犯人发配到边疆充当军士的处罚,实际上就是将犯罪的人发配往蛮荒的地方做苦役。是轻于死刑,重于流刑的一种刑罚,作为死刑的代用刑罚。发配犯人充军,秦汉的时候就有,宋元时期创设,明朝时正式编入法律。开始主要是由于卫所兵制充实军队的需要,后来成为重刑苦役制度。

明朝的充军分为五等,有极边(四千里外),烟瘴(四千里外),边远(三千里外),沿海(二千五百里外),附近(二千里外)。充军分为两种,一种是“终身”,没有皇帝的特赦,不能私自回来。除了这一种还有更加可怕的,就是“永远”,就是充军者世代延续被充军的命运,没有皇帝的特旨,不能开释。

到了清朝,一般定罪之后由兵部分配,但是与明朝法律不同的是,清朝不连带家人,情节轻的可以“更赦放逐”,不必“永远”。明朝充军是附加刑,到了清朝成为独立的刑种。

“充军”是明朝的首创,为什么明朝要创立这样一种刑罚,并且相当盛行呢?

明朝的北部边境一直受到蒙古势力的威胁,所以一直在北部边防驻守重兵,来维护明朝的政权稳定。由于实行积极的边防政策,以及统治者的重视,所以边防地区往往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兵力。而这些北方边境往往地理位置偏远而且气候恶劣,属于蛮荒之地,难以让人生存,因此边地的士兵多有逃亡现象。如果实行充军,就不仅可以使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还充实巩固了边防的人口,有利于北方屯田,以便供给军队的需要,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在明朝前期,朱元璋多次北伐,为边境稳定奠定了基础。永乐时期,国力强盛,边患不太重。到了仁宣时期,鞑靼势力衰弱,明朝的边防基本上处于和平状态。但是到了正统时期,随着蒙古瓦剌部落的兴起,这种稳定的局面发生了逆转。尤其到了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亲征蒙古的也先部落,结果全军覆没。从此明朝北部边疆战乱频仍,狼烟四起,边患迭起,兵力无法保证边地的安全。所以,充军到此的罪犯们纷纷被充任前线作战的士兵,对于兵源的供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充军产生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如《明太宗实录》第15卷记载,建文四年十二月,朱棣登基后,户部尚书掌北平布政司事郭资上奏说,北平、保定、永平三府之民,因为长期充军,致使田地荒芜,户口锐减,所以建议将其放还,进行耕种。如果有紧急的军情,仍将他们召回继续充军。可见充军实边虽然达到了充实边防的效果,可对于当地的土地耕种以及人口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害,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和里外
Я тебя никогда не забуду(我永远不忘)
20.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的区分
明朝历史上的三位“败家子儿”皇帝与大明王朝的衰亡(上)
明朝控制百年的河套平原,对中原极其重要,为何在嘉靖时期弃守了?
除了长城,古代还有水长城和树长城,游牧骑兵在华北望“洋”兴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