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的装帧要配上好的文字才能叫好书

《装帧时代》李志铭 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5年3月

到底什么样的封面设计是好的?这几乎是和“到底什么书是好书”一样带有强烈个人好恶的问题。豆瓣上有个“中国当代书籍装帧摭评”小组,聚集了两千多个成员。里面的帖子偶尔偏激、调侃、情绪化,但如今还能劳神费力地为书籍装帧的优劣发言甚至斗嘴动气,总归是对纸质书的外观或多或少有审美洁癖或强迫症的好书之人。在这个小组里,比较集中被讨论的典型问题就是封面设计。有趣的是,每个读者对好装帧的理解多有差别,可是对很多坏设计的评判却众望所归。


这些天时常捧起《装帧时代》翻翻,看到书里那些台湾前辈书籍装帧设计师们的作品,再次令我为素材丰富、技术进步对封面设计的双刃剑效应困惑。《装帧时代》的作者是学建筑出身的台湾作家李志铭,搜集老唱片和古旧书是他两大爱好。基于对台湾现代特别是49年以后书籍装帧的密切关注和长期资料积累,兼有众多同好和古旧书店店主的襄助,他完成这本回顾台湾大半世纪书籍装帧历程的专著。


书名耐人寻味,所谓“装帧时代”,本该是有书的年月便有装帧相伴。我臆测,作者所理解的台湾装帧之美,怕是定格或侧重在上世纪下半叶。当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电脑普及,互联网蔓延,绘图设计软件泛滥,那之后的装帧,就和这本书关系不大了。所以他才会言及,台湾美术设计发展至今的两次历史断层,“一者为战后1949年改朝换代造成国族文化隔阂的历史断裂,另一者则为八十年代之后因应数码影像工具全面普及而形成以商业工具思维取代艺术创作思维的美工时代断裂”。


这本书并非编年式的台湾书籍装帧设计史,而是对八位个人风格强烈、设计成就斐然的辉映在台湾书籍装帧设计黄金时代的设计师前辈的个人经历回顾和设计作品鉴赏。这些设计师大多出生在中国大陆,成长阶段既饱受时局动荡之苦,也从不同渠道接受了科班的美术教育和设计熏陶。他们首先是艺术家,然后是匠人,这二者在此并列毫无违和感。书籍装帧设计本就与纯粹的艺术创作不同,也和在商言商的市场行为不能划等号。如何在保持并发挥自己的艺术追求与设计理念的同时,与图书文本的精神气质、内涵契合,让一本书看上去够特别,不乏艺术美感,也有助于其推广和被认同,这其中的门道甚多,技术含量与艺术成色都不能小觑。


事实上,这本书里所介绍的设计师我并不熟悉,他们设计的图书封面作品我也大多没见过,但这不妨碍我被那些封面穿越时空的魅力打动。这些封面多为文学艺术图书所作,如林语堂、余光中、白先勇、古龙这样的名字,还有他们的作品,我自然耳熟能详。看看海那边的设计师为之创作的封面,那些与鲁迅、张光宇、叶浅予等民国文化大家的设计一脉相承且有发扬,和大陆的范用、张守义等出版和装帧设计前辈异曲同工的带有强烈个人情怀、人文气质和手工质感的封面,或可唤起那个时代台湾文学读者的群体回忆,也足够激起我对彼时大陆图书封面设计的怀念。


随之无奈于时下大陆与图书文本貌合神离、华而不实、创意欠奉的粗劣封面设计。那些凸显开本、用纸、封面之标新立异至古怪荒诞的被冠以“××最美的书”,那些动辄强调羊皮、精装、限量、毛边而文本明显对不起装帧成本的书,那些有抄袭、拼贴之嫌的所谓设计创意,愈发令人转而想要一再欣赏《装帧时代》中那样的设计。这本书带给我的视觉审美的和内心感觉,曾经在翻阅姜德明的《书衣百影》、范用的《叶雨书衣》那些书时有过。


“能够历久弥新,就是经典,电影如此、文学如此,封面设计亦如此”,《装帧时代》导言中最后一句话恰是对书中收入封面设计的评价,这也颇能代表我对何谓好的装帧设计的理解。


来自“温度”微信公号,做書经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话杨小洲】一个人做出版,用藏书理念诠释新时代的图书制作
谈书籍设计的各大技巧与案例分析
书籍设计之美——“世界最美的书”奖得主吕敬人专访(已发表)
书装设计的文化理念和艺术风格
封面设计 --(图书装帧设计)
经历封面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