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聂隐娘》的尴尬

电影和电影是不同的,就像小说和小说是不同的。唐诺有一本书,叫做《尽头》,讲事事皆有尽头,讲小说的尽头来临之前,各种有抱负的作者,如何拓宽延展小说的边界,不坠于重复。

重复是现代艺术的死敌。现代之前,艺术不怕重复,那时艺术家之名还没有彰显。然而,文艺复兴一路走来,求新求变成为艺术的宿命。一代一代,艺术必须革新,于是小说不仅仅只讲故事,绘画也不仅仅追求逼真,它们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与普通大众拉开了距离。

于是你走进博物馆,满目琳琅,一个都看不懂。你怪它故作高深,它怪你狭隘无知,谁都不待见谁,艺术成为小众的玩意,大众被媒体和广告接盘。而媒体和广告从来就是消费主义的鹰爪,它才不在乎一个人的修养,它一路惯着观众和读者,让他们以为消费就是帝王,从而培养出一群懒惰、平庸的消费者。

这几乎是史上最傲慢的读者和观众,他们一动不动的等着你来喂饱他,凡有不爽,肯定是创作者的毛病,哪里还有人反省自身,哪里还有人会期望自己审美的提高,那个虚心的时代过去了。所以,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遭遇了尴尬。

这尴尬,一是风格化导演与普通观众之间的鸿沟,导演是一路如此过来的,但观众的电影观看经验趋于单一,接受不了。二是电影本身的尴尬,电影曾经被称为艺术,但是如今,好莱坞的成功全球普及,让电影日趋同一,变为大众文化消费工业的一部分,与艺术越来越远。

刚刚我还在朋友圈看到一位颇有学识的大V的评论:电影就是大众文化,如果让我看不懂,就是不合格。他继而炮轰了欧洲三大电影节,顺便表达了对好莱坞的好感。怎么办呢,电影已经如此了。

不以通俗为目标的小说,被称为纯文学,听起来逼格很高,其实怪可怜的,因为大家都不看了,自动绕开,这是这个时代的矛盾,创作者无法解决。纯文学,必然是小众读物,但小众自己乐呵,倒也没有什么,艺术电影就算是在欧洲,也干不过好莱坞。

最好的解决办法,本来应该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如今,这么多人大呼上当,是独木桥上挤满了阳关道上的人。各种负面评价,其实和电影没有关系,主要是预期偏差造成的。你怎么会以为侯孝贤真的给你一个武侠片呢,他从来都是反类型的。

侯孝贤、杨德昌、贾樟柯、娄烨甚至墨镜王,一直都是迷影圈子里谈论的对象,可能是因为互联网,让小众文化渗透到大众里,使许多人产生了错误的期待,以为名导演,必然是好的,而好的,我应该是可以消受的,如果消受不了,必然是他不好,欺世盗名。

这样的逻辑,我们早已熟悉。所以,《聂隐娘》的尴尬,根本谈不到电影本身,这是消费文化本身的尴尬。

这个时代里,唯有像木心学习,自己救出自己。


PS.关于《聂隐娘》电影本身,下次再谈。晚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刺客聂隐娘》算不算好故事?
背对观众
【转】电影《刺客聂隐娘》的美术世界
杨早:批评《刺客聂隐娘》的正确姿势
侯孝贤,自古圣贤皆寂寞!(转载)
《聂隐娘》属于精英,而票房属于大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