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间再无苏东坡


“人间有味是清欢”,句出苏东坡《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时值早春,苏轼游山,以清茶野餐。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声慨叹,道出了苏东坡的人生底色。如此随遇而安,并非偶然,这与他超尘脱俗的人生悟性分不开。


——国馆君按




清欢,是随遇而安


载着苏轼的那一叶孤舟,最后漂流到了海南儋州。


彼时被放逐海南是仅次于满门抄斩的处罚,可见其荒凉与穷困。苏轼虽无力抵抗流放的命运,但依然爱生活,美食,朋友,并把海南作为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他在岛上的朋友是黎氏兄弟,他们时常一边饮酒,一边聊“大江东起,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东坡的满腹经纶和他随遇而安的态度,令岛人对苏东坡更为敬佩。


在绝境中逆行,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苏轼他置身以教告诉后人:人生,不应失去本来应有价值。


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感受素朴的清茶淡饭,这也许苏东坡内心的“清欢”。



清欢,是淡浓相宜


喝酒尝食,随兴提笔便成了这首《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字行里山涧的溪水,林间的鸟啼,浑然天成的物我两忘,诱惑无足轻重,纷扰烟消云散,爱恨离别渐行渐远。


苏轼的“清欢”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清欢”者,清淡的欢愉也,不是狂欢,更不是贪欢。“清欢”有味。虽淡,却和水一样,渗透他人生之路的每一个缝隙。



清欢,是清简有味


他善于将味觉形诸文字,所到之处必有描写美食的诗。写过“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海南物质匮乏,他也能发现美味,比如海南多蚝,他将蚝肉放入浆水、酒中炖煮,结果,“食之甚美,未始有也”。他又拿其中个儿大的蚝肉,火上烤熟了吃,也是美味,认为“色香味皆奇绝”,断言“人间决无此味”。


在他眼里,与朋围坐,即使吃萝卜、苦荞一锅煮成的大杂烩,也能心满意足。



清欢,是去繁留简


“清欢”不仅是“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生活,而是能如何在复杂中追求平衡点,把生命中的杂质过滤,以更透彻,也更从容的心境面对曾经的痛。


作家林清玄曾在他的散文《清欢》中写到:清欢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宝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



清欢,是折中调和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人生无常,有顺亦有逆,在顺逆两极中,取中正,则最佳。称之为中庸,也称中和之美。而苏东坡正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也是最重要的一技。


至于人间的清欢在哪?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此际,一个伟大的灵魂,跨越千年时光,正与我们促膝交谈。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由国馆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





▼一键刷新你的饮酒体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心态对了,你就不累了
人生苦短,面对压力我们如何平衡?(讲苏东坡如何应对生活的不如意)
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东坡的口福
苏东坡|生活要想更有趣,请君且读东坡记
“北宋第一网红”苏东坡:如果生活很苦,那就来点诗词和美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