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评:台北故宫收藏的《王羲之法帖》

品评:故宫收藏系列
晋 王羲之墨迹
故宫法书新编 第一辑 评述篇

先来看看这新系列出版的规制:大8开本,外设封套(这回换成了较常见的抽屉式封套,工艺简单,取用方便,但不易保护书角。用纸也不甚厚,偏软),内书册为胶装右翻式,采用克数较重的哑光纸,纸质硬(那是相当硬。很好的防止了透印,可降低了平整性),反光尚可接受,这些条件加在一起却产生一个问题:书摊开后很难平置(这就让人怀念二玄社胶装工艺的优点来了),如用来做习书范本,摆放是个头痛问题。

看惯我闲谈的朋友都知道,我在制作技术上是比较吹毛求疵的,因此以上问题大家姑且当做蛋中之骨吧。





内页全彩印刷,文字保持了传统竖行。内容方面,收录的各帖全卷原大(这里先卖个小关子 ,后文再细谈)印入,每帖引首题跋齐全,后有详细研究介绍,论资料性,是强过日本印本多多了。

负责摄影的是故宫摄影小组(听起来像是个兴趣小组………………),令人略感意外的,摄制质量颇为稳定,表现不俗。风格上,用得一个“柔”字;效果上,当得一个“润”字(这在现今数码摄影年代是有些异数的)。与很多顶级出品一贯的追求锐感相反,这个摄影小组更追求过渡的自然和层次,并不是一眼缘的漂亮。比如第一开题的四个大字,由于墨色浓淡表现力极强,描补处明明白白,同一笔中豪锋各处蘸墨不匀也清晰可辨。色彩较古拙,稍偏饱。网点控制尚好。台北故宫终于不再陪北京难兄读书,技术环节从之前的南宋特展图册开始,也让人可以放下心来了。

说明文字也是升级版的,纳入了近年的一些补充考证和论述,这都是好事。但细读读,却发现了些错别字,如快雪赵跋的年代就误为“廷佑五年”,很有创意嘛。



▲先呈现缩小全图





▲然后自引首开始。



无剪裁的完整主帖。



▲跋和更多的跋。


▲作品介绍。






















印得很有层次的章




▲只能说有图却没真相……原书既没这么黄也没这么锐。



▲我专门用PS调了一张图,在我的显示屏上,这样看起来比较接近原书的色彩。


故宫法书新编 第二辑 比较篇

此新编系列的假想敌当然是老版的“故宫法书”系列,孰高孰低,出手比比方见真章。为了增添武场气氛,这不,又跑来了二玄社的几位,正好凑个五虎将,走马战在一处。

先来五虎齐亮个相。


1一号种子:台北故宫“故宫法书新编”



2二号种子:台北故宫“故宫法书”



3三号种子:二玄社“原色法帖选”



4四号种子:二玄社“中国法书选”



5五号种子:二玄社“书之宇宙”


小评


“故宫法书新编”不是第一眼美女。我刚拿到手时心里也就打了7分半,4色胶印是毫无惊喜的配置,直观对用纸过硬、外套太软、反光等细节有些介意,而偏柔的制作风格和偏淡的墨色也不那么抓眼球。拿回来在手边放了两天,反复翻看,接受度却一路走高,到后来用放大镜细审,终于心满意足。尽管他还不完美,但努力的方向实在可嘉。下面一本本的比较,正是我所经过的过程,与诸君共分享。

好,战马排开,依顺序,八种兵器(八个帖)一一比试。以下图片仅代表部分真相,即使我用PS尽量调,使之接近原书,距离仍是很远……同时,对比的品评仅代表我个人主观之判断与偏好,非关众口。


首先上来的是万众关注DI……

王羲之墨迹

《快雪时晴帖》

比较篇


故宫法书新编:





故宫法书:





原色法帖选:





中国法书选:




点评:此帖“书之宇宙”空缺。4员参战将:“新编”由于墨色变化表现突出、不干滞的特点获头筹(2分),“中书选”与“原色”各因高锐清晰与色古朴得居并列次席(1分),“故宫法书”输得极惨,这唯一的珂罗本各面中竟然主帖印得最糟,要什么没什么,简直墨猪一般。

大家能想象一下,把快雪时晴这样出名的“暗件”(原件就算摆在面前,能看清的人怕是都不多)不用滤光片而拍出墨色变化曾经是多么不可完成的任务么?“新编”中笔转折与停顿时的墨色加重竟能看出些端倪,偶有点想脱帽致敬了。


王羲之墨迹

七月、都下二帖

比较篇


故宫法书新编:






故宫法书:








点评:此帖印本较少,二玄三杰均空缺。2员参战将:“新编”还是一如既往的柔润,但这回似乎又太柔了些,墨色不够精神;“故宫法书”第一面不错,后面却又犯了时不时失真与模糊的毛病,最模糊的到了下图的地步(先声明,不是我的摄影对焦问题……),而且黑得太实。最后权衡决定给“新编”1分,“故宫法书”安慰奖0.5分。



王羲之墨迹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比较篇


故宫法书新编:











故宫法书:








原色法帖选:











中国法书选:












书之宇宙:










点评:此帖各家的表现都当得起“精品”二字,5将激战真可称是巅峰对决,差别只在毫厘之间。

战之下:“新编”还是由于全须全尾、综合素质几无弱点排了头名(1.75分,照这么排我下次要给0.1分了 ),其后是“书之宇宙”与“故宫法书”(这回“故宫法书”的细节值得一赞)(1.5分),“中书选”(1.25分),“原色”横向比较则缺乏生气,清晰度也略弱,只好忝居末席(1分)。


王羲之墨迹

《远宦帖》

比较篇


故宫法书新编:




故宫法书:




原色法帖选:




中国法书选:




书之宇宙:



点评:远宦帖是台北故宫保存状况最好的响拓本,这个本子怎么印怎么精神,但即便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高下也是可分的。

咱再吹毛求疵一下,以首字“省”的撇笔为例,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有内容”的。细看上面各图,不难发现其中的玄妙,这双钩后的填墨一笔笔痕迹皆在,如以此为衡量信息量的尺度,可将几本排列如下:

“新编”>“原色”>“中书选”>“书之宇宙”>“故宫法书”,其中交待最清楚的还是“新编”。

非要挑缺点的话,“新编”色彩略浓,纸又不能避免反光,但仍然以生动的墨色层次独占鳌头,此帖摄影表现力无逊最精之珂罗版,其制作在“新编”全书中也是无人能够比肩的(1.75分),其后是“原色”(1.5分),“中书选”与“书之宇宙”(此帖不知为何偏色)并列第三(1.25分),“故宫法书”则至少保证了清晰(1分)。


王羲之墨迹

《大道帖》

比较篇


故宫法书新编:





故宫法书:




点评:大道帖其实是帖中印制工艺要求最低的,本身细节量有限。所以仅有的两个参战方旗鼓相当(都是1分),都没能制造惊喜,“新编”优势在跋文印制好,“故宫法书”则占了先天无网点的优势。

吐口气,统计一下,以台北故宫这8帖为战,得分情况已然明了:

“新编”2+1+1.75+1.75+1=7.5

“中书选”1+1.25+1.25=3.5

“原色”1+1+1.5=3.5

“故宫法书”0+0.5+1.5+1+1=4(占了多两帖的便宜)

“书之宇宙”1.5+1.25=2.75(最吃亏 ,但这不能抹杀其中收录日本藏等其他各帖的价值)

不论这种打分和统计的公平性如何,总之,“新编”的品质,大家该看得见了。


现在回头看1962年面世的这册“故宫法书”《晋王羲之墨迹》,明显感到出版时并未能进行充分的策划,一些技术的处理随意性很强,这就给升级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以快雪时晴为例,前后副页多有删减,而删减尺度不一,有的整页删,有的删一部分(见下图)。


▲明明开本够大,这样处理岂不是画蛇添足么?更有甚者,书中有些页面还突然玩缩小(见下图),真是令人狂汗……。



▲话说回来,毕竟“故宫法书”系列开创了一个新的印本时代,而“故宫法书新编”站在巨人肩上,未来任重道远啊。


番外


谈了这么多,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没说:到底什么算原大印制?

我们总是很信服“官方口径”,人家说原大我们就以为是原大。现在这5种官方授权印本都称是原大,究竟尺寸一样不一样呢?哪个又是对的?

大家猜猜……


还是以《快雪时晴》为例,我的帖心本幅尺寸手测结果:

故宫法书新编:

高23.3-23.4cm*宽15.3-15.4cm(自然边,各处不一)

故宫法书:高23.2cm*宽15.1-15.2cm(自然边,各处不一)

原色法帖选:高22.4cm*宽14.7cm(人工裁切左右边)

中国法书选:高22.4cm*宽14.2cm(人工裁切左右边)


而书中所载本幅的精确尺寸呢?高23cm*宽14.8cm,和哪个都不一样!真是晕了,到底什么才算原大?

如果本幅不算麻纸的净尺寸,而是加上上下的一小段同色褙材,那二玄的两本尺寸基本如官方记载,可是却又有凑数之嫌……


又量远宦帖尺寸:

官称:24.8cm高

故宫法书新编:24cm高

故宫法书:26.1cm高

原色法帖选:24.8cm高

中国法书选:24.8cm高

书之宇宙:24.8cm高


量平安帖尺寸:

官称:24.7cm高

故宫法书新编:24.7cm高

故宫法书:25.9cm高

原色法帖选:24.8cm高

中国法书选:24.8cm高

书之宇宙:24.8cm高


除了“故宫法书”一贯的不靠谱外,这回又似乎是“新编”更准确些。而且如果这个基础量法(即只量本幅本纸尺寸)是正确的,那前面的快雪时晴就没有道理要加个边,也就是说谁的尺寸都不对。


再量七月帖,这回没有二玄印本的比较了:

官称:27.7cm高

故宫法书新编:27.7cm高

故宫法书:29.1cm高


此帖装裱简单没有争议,“新编”还是能给力的。


再量大道帖:

官称:27.7cm高

故宫法书新编:25cm高(加上下的同色褙材28.3cm)

故宫法书:26cm高(加上下的同色褙材29.5cm)


又一个十三不靠,重新装裱次数越多,尺寸的定义就愈发混乱,唯一可以肯定清楚的是,原来“故宫法书”全是略放大的,不管怎么算,也大于官称尺寸。而“新编”一会儿靠谱,一会儿不太靠。二玄的本子自己的尺寸倒是很统一,但正确与否也不无疑惑。


关于原大印制

评分



90分


来源:“中国书法江湖”论坛

扩展阅读(↓点击打开)

品评:故宫收藏系列——褚遂良

品评:故宫收藏系列——陆柬之文赋

品评:故宫收藏系列——颜真卿

品评:故宫收藏系列(唐玄宗书法)

品评:故宫收藏系列—蔡襄

编辑微信:18102806313 (←长按复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评:故宫收藏系列——颜真卿
“故宫法书新编”第十六辑(宋 徽宗高宗墨迹)(下)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十一辑(宋 黄庭坚墨迹 上册)A
原色法帖 中国法书选 魏晋唐小楷集
原色法帖 中国法书选 王羲之 十七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一辑(王羲之墨迹评述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