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人爱不释手的它,竟是这个不打不成器的家伙


更多精彩节目 点击上方“二更一键关注



苏广伟,“西关铜器皿的复兴者”,从90年代初开始从事“西关打铜”这一传统手艺。一年四季,苏广伟顶着严寒酷暑手里拿着扁锤,将铜片放在前面的木桩上敲敲打打,锻打出一件又一件铜器皿,坚守着这一传统手打铜工艺。其子苏英敏,“新锐铜匠”,将老手艺重新包装,带动了整个西关手工制铜业的复兴。


从前的广州恩宁路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各色铜器店,“叮叮当当”的打铜声时常飘入幼年苏广伟的梦里。在广州冶金机械厂工作近三十年的苏广伟从未忘记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声音。凭着多年工作中练就的一手锻造技艺,苏广伟在一间四平米的嗣屋里开起了铜器店。在锻打新品的同时,苏广伟常常会穿街过巷去“淘”旧铜器,除了老西关的大户人家后代,收购站或近郊的农户家里也时常会有意外收获。为了能原汁原味还原早前的铜制品,他往往还要对照一些资料图片,甚至请年事已高、已经封锤的老师傅帮着回忆。苏广伟说,每件旧铜器背后都能说出一个西关的故事。


“手工”对手艺人的“折磨”,只有真正做起手艺人才能体会到的。一块厚铜板,从初具形态再到焊接驳口的成品,至少需要经过打铜师傅数万次的锤起锤落。力轻打不成,力重会引起铜金属疲劳而爆裂报废。苏广伟介绍,在打铜时,首先要掌握的是铜的受热分寸。一般说来,每块铜打六七锤后就会硬化、变脆,此时需要重新加热,如此循环往复。用“千锤百炼”来形容打铜,再合适不过了。手工制作的铜器,铜片中会永远嵌有一个个重叠的锤印,被称为“花印”或“星星”。和机器冲压的光滑不一样,这正是铜器的独有魅力,手工艺的精髓所在。


“阶砖不会拒绝磨蚀,窗花不可幽禁落霞”,时代的变迁悄悄改变着老行当的命运。西关打铜的盛景早已不再,居民家用的铜器也早已被大量机械制造的不锈钢、铁制品所取代,手工铜器已经鲜有人问津。但苏广伟却仍坚持自己的手艺。他的儿子苏英敏把父亲努力的坚持都看到了心里。提及接手铜器店的初衷,苏英敏说,只是想让辛劳了一辈子的父亲能好好休息。2007年,苏英敏从父亲手中接管父亲的铜艺店。这一继承,除了接下了父亲对铜器的坚持,更在还原西关铜器本来面目的基础上,尝试制作了突破传统铜艺框架的产品。


与在机械厂摸爬滚打多年的父亲不同的是,苏英敏对打铜完全一窍不通。但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他深知不该让这门老手艺就这样消失。他开始与父亲一起设计更有创意、更时尚的铜器品。他说,他只是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懂得老手艺里有手艺人的思想,有手艺人的体温,有着对时间的尊重和敬畏。



在这反复锻打之间,包含的是一份感情、一份温度。尽管满身铜灰,但当工匠沉浸在一锤一锤的敲打中时,看着手里的铜片一寸一寸地发生改变,他们心里总是充满了喜悦。这是时间给予的物质和精神的回报,这种喜悦也成为了所有坚持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恩宁路老铺身影(1):苏伯铜器店拆前再旺一次
广东匠人记第二辑 | 苏广伟:西关打铜,千锤百炼之美
独立设计 · 这个没拿过一天铜锤的“铜掌柜”,凭一己之力复兴了没落了几十年的“西关打铜”行业
广州恩宁路, 叮咚声声的骑楼老街
锤起铜器
湟中银铜器:从宗教用品到民间日常用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