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暖手炉 比现代的太讲究!

在今日的冬天,如果感觉手脚冰凉,可以抱着一个暖水袋或者暖手宝。但在古代的冬天,如果想要暖手的话,有什么东西可以随身带着来取暖呢?那就是——手炉。

民国 翡翠雕龙纹手炉

福寿手炉


明 铜雕锦地龙纹八宝手炉

明 铜鎏金錾花海兽婴戏图手炉

清 铜錾花瓜棱手炉

清中期 掐丝珐琅团鹤纹手炉


手炉,是旧时中国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用火取暖,是先民们早就发现的。古人将火种放进陶器具内,称为“火炉”。大家围坐取暖,在古诗文中常有描写。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诗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手炉”是在火炉的启示下演化而来的,由炉身、炉底、炉盖(炉罩)、提梁(提柄)组成。有八角形、圆形、方形、腰形、花篮形、南瓜形等,大部分是由紫铜、黄铜、白铜制成,也有少量瓷器制品。在手炉制作工艺中,最吸引人的当数花纹纷繁的炉盖。作为散热区,镂空雕刻的炉盖有五蝶捧寿、梅兰竹菊、喜鹊绕梅等众多纹形,跟炉身的福禄寿喜、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花纹相得益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荷塘莲纹海棠式手炉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花蝶纹海棠式手炉

清 铜錾刻人物纹镂空式手炉

清乾隆 铜八方手炉

清乾隆 铜双龙纹手炉


清雍正 铜錾龙纹手炉


手炉形制如小瓜大小,又可随手提动,比火盆、火炕等取暖工具方便得多。且古代人宽袖大袍,手炉可置于袖中或怀中带着,所以又有“袖炉”、“捧炉”的雅称,也亲昵不少。过去的读书人,有了手炉,就能暖手疏血,书写绘画两不误,正是“纵使诗家寒到骨,阳春腕底已生姿”。 手炉它们曾陪伴多少清贫的文人度过寒冷的耿耿长夜,又在枯燥的读书生涯中,平添了几许“红袖添香添暖”的温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暖手炉欣赏
康熙年间铜手炉怎么鉴定?
老祖宗们的暖手神器:手炉
宝物珍玩 188
中华古玩 36[清代珐琅]
清代华丽珐琅 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