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关反民谣的一段历史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Morning Beck - Morning Phase

利维坦按:什么叫反民谣?其实比较难以界定,因为每个音乐人都有他/她自己的理解。但整体上来说,粗糙和实验性,以及对主流音乐的反讽是它的基本调子。当然,它的内核应该是朋克的,按照Lach的说法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用民谣化朋克的方式来摇滚(When we started,we were to folk what punk was to rock)。”


音速青年(Sonic Youth)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民谣和朋克都对现状极度不满,两者以不同的方式逃避:民谣怀旧,通过退行到童年稚嫩、无辜、干净的状态,来维持起码的生存愿望;朋克破坏,通过否认仇视并破坏一切,在毁灭之后涅磐。”仔细想来,民谣和朋克的结合……听起来特别矛盾,但又顺理成章。



文/肖沣


当格莱美宣布年度最佳专辑属于《Morning Phase》的时候,一副屌丝相的Beck茫然地走上领奖台,受惊程度跟全世界的人一样。当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位“大器晚成”的老家伙,正要准备发表一番吐气扬眉的得奖感言时,Beck说出了下面的话:“这张专辑基本是在我家完成制作,所以我想感谢我的孩子,让我耽误了他们睡觉。”


铁铮铮的反民谣范儿。


格林威治村时期的鲍勃·迪伦


1989年Beck只身闯荡纽约“民谣一条街”格林威治村的时候,反民谣运动已经潇然进行了好几年,那是一个属于重金属的年份,与时代背道而驰的反民谣即使在美国也只能在纽约这种先锋城市栖息。是的,二战后纽约便取代巴黎成为全球艺术中心,半个世纪以前,那里吸引了大批前卫爵士音乐家,七十年代,朋克、迪斯科与疯克在纽约的横街窄巷生根发芽。但纽约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欢迎反民谣这种表面上毫无吸引力、充满古怪意识流的曲风,它只能在曼哈顿的下东城苟且偷生,那是纽约长岛南部一片由移民组成的工人阶级街区,它的对立面是富人区上东城(美剧《绯闻女孩》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通常在纽约搞民谣的音乐家都是穷困潦倒、其貌不扬的工人阶级后代,惨绿的乌托邦思维总让他们在商业上以失败收场。但民谣却是除爵士乐外在纽约最为历史悠久的音乐,鲍勃·迪伦成名前也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呆过。三十年后,在相同的地方,民谣这种全世界都认为不可能再有什么创新的古老音乐,以不同的形式试图革自己的命,它的名字跟他的音乐一样简单——反民谣(Anti-Folk)。


里贝利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Unititled (994-B-2-LC) Leadbelly - Black Folk Singers - Leadbelly & Josh White (1937-1946)


在中国或者一些东方国家,民谣的内在与外在是统一的,民谣是诸多音乐风格中的一种,音乐性上的一尘不染、清心寡欲注定它的内容总是离不开质朴的词句。青涩少年演奏民谣,是“小清新”,中年大叔演奏民谣,是“游吟诗人”。但在美国,民谣是一种根源音乐,它就像乡村、蓝调和爵士一样,它是美国音乐革命的开端,它歌唱的内容跟摇滚乐没有区别。在乡村蓝调发展的初期,最早的那批黑人蓝调大师同时也是民谣歌手,譬如伟大的里贝利(Leadbelly),如果认为他不够蓝调的话,那么查理·帕顿(Charley Patton)也足够有说服力。这些黑人民谣歌手哼唱的内容低俗、颓废、重口味,与清新无关。因此,美国民谣从来没有离开过蓝调,这是为什么鲍勃·迪伦的歌曲总是带有蓝调色彩的原因。


查理·帕顿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Pony Blues Charley Patton - Charley Patton Vol. 1 (1929)


然而,鲍勃·迪伦等人掀起的民谣风暴却一定程度上摧毁了这种根源音乐,因为他们让白人中产阶级盯上了民谣,民谣顿时变得“脱俗而有内涵”,它就像当年的爵士乐一样,高高在上地摆上了神台,这点鲍勃·迪伦可能要负上一定的历史责任。步民谣后尘的还有蓝调,当白人中产阶级兴高采烈地谈论、演奏民谣和蓝调的时候,黑人音乐家不得不转到其他领域,唯独爵士乐例外,因为演奏爵士太需要天分。当白人大行其道地灌录民谣专辑,抱着破烂的木吉他取代黑人游走在大街小巷的时候,民谣也开始变质。


反民谣最权威和官方的定义是“混合了朋克价值观和实验精神的民谣”,朋克是反民谣的精神内核。但八十年代并不是朋克最好的年代,那时候连Black Flag这样的乐队都生存不下来。对于重金属这颗毒瘤,反抗它的声音在八十年代末积攒了不少戾气,西雅图的Grunge、南加州的Stoner Rock以及纽约的反民谣一直蠢蠢欲动,反民谣更是先走一步。有趣的是,无论Grunge、Stoner Rock还是反民谣,甚至手执九十年代重金属大旗的“枪炮与玫瑰”都吸收了很多朋克的成分,这里其实没有多少复杂的爱恨情仇,仅仅是因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听着朋克长大的小孩长大成人而已。不过,说到民谣与朋克联姻,这在音乐史上倒真的是第一次。


没有人知道反民谣运动诞生的日子,下东城地下酒吧里的读诗会可能是它的前身,在网络普及前,读诗会、读书会都是美国非常重要的民间地下艺术组织,它们散见于城市各个社区和学校,旨在给那些没有得到出版机会的作家们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而诗人跟民谣歌手,有时候仅是一把木吉他之差。美国HBO电视台剧集《大器晚成》中的女主角Tanya便是读诗会的成员。这些不得志的作家当中,有些会过着非常消极的生活,靠大麻和LSD度过余生。


1991年的约翰·S·霍尔


八十年代中期,戴着馅饼式礼帽的颓废诗人约翰·S·霍尔是纽约下东城地区读诗会中的代表性人物,他通过酒吧自由表演时间出了点小名,于是找到了几个弹吉他的好朋友组建了乐队King Missile。这不是一支民谣乐队,而是一支带着朋克实验乐队,约翰·S·霍尔无非是在粗糙的吉他噪音下朗诵自己的诗作,他的声音就像精神病人一样——绝望、压抑。不知道是技术所限还是出于故意,这种音乐的意识成分远远大于美学成分,乐队的每一首作品都在刻意宣泄生命的无常。霍尔对音乐“摧毁性”的创作一直坚持到九十年代中期,即便在没有乐队的时候,他还坚持出版自己的个人专辑,当然这些专辑(包括乐队的专辑)没有一张是卖得好的。事实证明霍尔很可能是纽约地下音乐圈的一名“滋事分子”,当音乐事业全面溃败时,他猝然一变,选择了在曼哈顿进修法律,后来成了一名律师,赚了不少钱,也没有再回到音乐和诗作事业上去,连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也不回答有关的问题。


Cindy Lee Berryhill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What's Wrong With Me Cindy Lee Berryhill - Naked Movie Star


真正掀起反民谣运动的可能是Kirk P.Kelly、Cindy Lee Berryhill以及Lach。Kirk P.Kelly发迹于纽约西村的“格迪斯民歌城(GerdesFolk City)”——格林威治村最大的民歌商业演唱场所,实际上是一座占地面积不大的小酒吧。不过它的来头一点也不少,因为鲍勃·迪伦、Peter,Paul & Mary都在那里闯出名堂,蓝调大师约翰·李·胡克也在那里演出过。科恩兄弟的电影《醉乡民谣》就多次出现“格迪斯民歌城”这个地方。Lach则在下东城的Sidewalk咖啡厅活动,也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民谣歌手,不过他嬉皮士式的低调行踪总让人摸不着头脑,关于他的轶事并不多。Kirk P.Kelly是土生土长的纽约人,他的声音受到鲍勃·迪伦的影响,内心却是个朋克头。他的第一张专辑《Go Man Go》落户在朋克厂牌SST名下,这个厂牌非常有趣,它不仅发行硬核朋克(Black Flag就是它名下的),还发行另类摇滚、民谣甚至爵士。很多时候人们会将《Go Man Go》看作是第一张反民谣风格的专辑,但实际上Cindy Lee Berryhill在一年前已经发行了类似风格的专辑《Who's Gonna SaveThe World?》,作为女歌手,她神经质的自由散漫唱腔、破烂的衣着和蓬松的一头乱发活现了朋克歌手的各种特质,她还会在现场即兴吟唱,像读诗会那样将歌词朗诵出来,甚至在录音的时候也会这样干。《Yipee》就是这样的代表作,歌曲开头还有几下廉价的木吉他扫弦,一分钟后其他电声乐器带领听众进入完全的无政府主义状态。1989年的专辑《Naked Movie Star》进一步延续Cindy Lee Berryhill对世俗的讽刺,这张专辑得到了很多媒体的称赞。不过无论Kirk P.Kelly还是Cindy Lee Berryhill都没有在商业上取得很大的成就,也没能坚持音乐事业,Cindy Lee Berryhill后来成了一名作家。


Hamell on Trial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Happiest Man In The World Hamell On Trial - The Happiest Man In The World


反民谣里最具明星气质的是Hamell on Trial,他的光头也让他成为纽约独立音乐界里最具辨识度的人物,他还有一项令自己显得卓尔不群的技能,就是在歌曲里穿插各种故事和笑话,而且他的吉他弹得异常粗暴和响亮,显然他把木吉他当成了电吉他,然后用朋克的劲儿去扫拨。Hamell on Trial的音乐生涯从八十年代末一直持续到现在,签过好几间不同的唱片公司,几乎是反民谣里最“长寿”的歌手,也是圈子里继Beck后知名度最高的歌手。2014年,他还出版了广受好评的录音室专辑《The Happiest Man InThe World》。他的屹立不倒跟音乐功底和幽默感有关,其实他的吉他演奏水平非常高,即兴的时候总是不经意地显露出自己南方乡村音乐和蓝调音乐的底蕴,也时常会弹几个蓝调的滑稽音。至于他的幽默感,那是与生俱来的气质,很多时候Hamell on Trial就像俱乐部的主持人一样,一首歌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表演脱口秀,他的现场总是充满欢乐,歌曲《Artist In America》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人说,当初反民谣里的大部分歌手只是在发泄自己的青春梦,真正能够坚持下来并理解反民谣初衷的并不多。反民谣反的是什么?是矫揉造作、楚楚可怜的现代白人民谣。Hamell on Trial是真正能够将民谣回归自然的杰出音乐家,看他的表演,就像回到二十年代圣路易斯和亚特兰大,那时候的黑人民谣歌手弹着蓝调,满口脏话,表情滑稽,带给观众的是发人深思的欢乐。


布兰达·卡恩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The Great Divide Brenda Kahn - Epiphany In Brooklyn


反民谣里最具有诗人气质的是布兰达·卡恩,她同时是反民谣里第一个签约大厂牌的歌手。当专辑《Epiphanyin Brooklyn》于1992年在哥伦比亚公司旗下的Chaos厂牌发行时,下东城真的是一片哗然。从名字就看出来,这是一张非常纽约化的专辑,布兰达·卡恩的演唱也跟七十年代纽约的朋克乐队一样,充满能量,而又带有病态和诗人美,让人想起了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1976年朋克始祖雷蒙斯(Ramons)乐队发行第一张专辑的时候,这位纽约小姑娘刚好9岁,她狂乱的木吉他扫拨痛快地表明了自己的朋克立场。遗憾的是布兰达自从《Epiphany in Brooklyn》以后便没有再创高峰,踏入新世纪后,她基本上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布兰达·卡恩是朋克的纯粹派,典型的美国北方白人音乐,这是她跟Hamell onTrial很不一样的地方。


从来没有公布过自己真实姓名的Paleface也是反民谣里最活跃的歌手之一,发行和参与过的专辑差不多有20张,他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将其与说唱歌手Paleface混淆,另外美国还有一名摇滚吉他手也是叫这个名字。Paleface的衣着跟Beck有点像,两人的气质也有相似之处。他们同时来到纽约,一起住,一起在酒吧即兴演出,Paleface对Beck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最明显的莫过于他杂乱无章的音乐风格拼集。


当年,Beck离开自己当制作人的老爸只身来到纽约参与了反民谣运动,他只是短暂停留了一段时间,但对自己日后的创作影响很大。反民谣是质朴和愤世嫉俗的结合,它对商业社会的讽刺有时候比朋克来得更尖锐。Beck后来的音乐从来没有离开过民谣,他是Hamell on Trial和Paleface结合体,像Hamellon Trial一样,他的音乐除了朋克的态度,还有一些传统的纳什维尔元素和蓝调感觉。


反民谣最终没有起到文化上的冲击作用,商业上则全军覆没,不少优秀的、有想法的音乐人如罗杰·曼宁始终没有在唱片业展露过自己的才华。九十年代末,反民谣的后继者杰弗里·刘易斯在歌曲《Punk Is Dead》里无情直白地唱出了反民谣的悼词,当朋克变成后朋克,硬核朋克死得比它的吉他速度还快的时候,我们只能感叹烟花虽美,却稍纵即逝。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The Adventures Of God As A Young Boy Jeffrey Lewis - I Killed The Monster


作者肖沣,乐评人,2014中国独立音乐奖评委团成员,机械懒猫乐队吉他手,本文于2015年6月刊登于《通俗歌曲》杂志。经作者授权,特刊登于利维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最佳民谣吉他-高保真音乐专辑
看懂100部经典电影:《醉乡民谣》
民谣吉他
民谣诗人@歌手李健 和他的吉他一起诉说《凌晨两点》的故事
王智成
民谣版《秋恋》(一),吉他弹唱《秋恋》素民谣,音乐,民谣,好看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