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都是愿意去做梦的人


文艺连萌


认识天水的时候,和诗有关,我们都在“读首诗再睡觉”里读诗、做声优,她是金牌声优,手下艺人个个都是好声音,我是混着玩儿的。


天水说:我和我的伙伴们,都只是还愿意做梦的人。对于我这个一直处于梦游状态的人来说,特别能理解做梦的感受,有时候甚至愿意长梦不醒的。每天有诗、有梦、有画、有生活,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理想状态。做梦,且愿意为自己的梦去努力,有勇气去做,这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今天,了不起的天水要给我们众筹一个展览,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跨界,融合了诗歌、绘画、音乐、舞蹈、装置等等的展览,大王有幸受邀作为36位参展艺术家之一,也画了作品,就是题图的《果园之歌》。所以,大家快来支持天水、支持大王吧:)也支持我们心中最美的梦想、最诗意的时刻。

by,荷香


Why? Why not?我觉得世间存在很多可能,不管是一朵花还是一行诗

都可以幻化出各种样态,动人,有趣。

我希望自己是有趣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遇见更多有趣的人

然后,一起再做更多更有趣的事。

为什么要做? 为什么不做?


曾经喜爱的诗歌
渐渐离得很远


我叫黄英,1976年出生于甘肃天水,网名天水,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 2000年,文青还不是贬义词。从天涯到北大新青年再到西祠胡同,我混迹于各大论坛,成了那个年代活跃的文青之一。我不写诗,但我是诗歌忠实的读者,是最真挚的诗歌爱好者。



对于现代诗歌的启蒙,是高中的时候读到的夏尔·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浪漫的句子曾深深打动了我。


我喜欢一首叫Imagine的歌

并把其中半句歌词: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做成了纹身。

1997年大学毕业之后,我做了一阵子的老师,然后就到北京的一家报社工作, 在新闻行业呆久了,做多了“杀人放火”的新闻,我更加信任所谓非虚构的文字,放弃形容词,多用动词,平实描述,摒弃意象。渐渐觉得诗歌离我很远,似乎缺乏我需要的力量,在精神上获得的给予也越来越少。事实上,那一段时间,我离文学都很远。


在天空写诗的人打动了我

三十多岁的时候我离开了从事十多年的媒体行业,进了一家文化公司,机缘巧合做了“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3”的广州站承办方。


活动上的一位智利诗人彻底颠覆了我对诗的认识,也让我见识到了诗的力量。




那是“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第一次走进内陆。我接待了一位来自智利的诗人——劳尔·朱利塔。他身患帕金森症,却执意要参加所有场次。活动当天,他上场的时候一步三挪才坐定,颤抖着手翻开诗集。全场寂静,我想,在场观众应该都像我一样充满怀疑:你们这是摧残老人还是干什么?



他开始朗诵了,那一瞬间开始他仿佛成了另一个人。他声震全场,流利、清晰、气势澎湃,就像他那首诗的名字——《大海》,如此简单直接,带我们听到、感受到了海的力量。



就是这位诗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曾经在纽约上空,蓝天为纸,白烟为墨,而那一晚他在广州的朗诵现场,一样是一场书写自由与无惧的创作。


2013年的活动之后,我的同事陈天生告诉我,在和诗人们接触的过程中,仿佛补上了自己缺堂的语文课。


劳尔·朱利塔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一句“诗和远方”被太多人引用,但对我来说,诗不在远方,它兜兜转转很长时间,一个转身,就来到了我的身后,从未远离。



可以听到闻到触摸到的诗


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不满足于只做一两场诗歌朗诵或交流活动了,我和我的伙伴们被一种巨大的未知吸引,开始探寻诗意的更多可能。



2014年,我们创建了“诗歌岛”,我叫它以诗为引的文艺聚合平台,诗歌是一种直指心灵的精准文字,并可以与诸多艺术形态乃至生活方式产生共振,我们在深挖诗歌本身美感的同时,也开始寻找各种跨界交流的可能。


难道诗只能是文字吗?如果,让画家来画诗,让音乐家来唱诗,让舞者来演诗……他们和诗歌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我和伙伴们开始谋划一场“诗的”多媒体艺术展览。我们以“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21位与会诗人的作品作为灵感的来源,邀请和公开征集了36位创作人,让他们从中选择触动心灵与感官的诗作,以绘画、音乐、摄影、舞蹈、戏剧、建筑、装置等擅长的艺术形式,重新去诠释、演绎文字里的诗意。





这36位参展创作人,各有各的特质与故事。有生活在海外的音乐治疗师、喜欢篆刻的高中生、奇思妙想的手作艺人、贪玩的戏剧团长……我们不想做一场规规矩矩的展览,虽然我知道这并不是世间少有的创意,但因为这些诗人和创作人独有的存在,我相信它会有独一无二的样貌。


我问一个创作人为什么会被这个项目吸引,他说因为跨界、因为有趣。我说哎呀竟然真的不是被我的人格魅力打动呀!他说:当然不是。


这就对了。


没有人有义务去满足另一个人的梦想或快乐,但我们都乐意为自己的梦想与快乐买单。诗歌与艺术交汇的美,它们打动了我,希望也会给你带来感动。


当艺术遇上诗歌


慕容引刀——漫画《生日快. 乐》

灵感来源诗句:KIM Hyesoon 金惠顺《生日》


邓源——装置《破坏》

灵感来源诗句:Agi MISHOL艾棘·米索《闪光灯下的风景肖像》


莎日娜——舞蹈《来》

灵感来源诗句:Yoko TAWADA 多和田叶子《自线而生的人们·来》


崔莹——影像《微妙的消逝》

灵感来源诗句:WANG Xiaoni 王小妮《致另一个世界》


亨子——装置《真理通往真理之谜》

灵感来源诗句:Jean-Michel ESPITALLIER

扬·米歇尔·埃斯比达列《辩解·正义的代表》


让更多人参与“诗的”巡展


文艺是一个说起来飘渺高洁的东西,但我始终认为,生产文艺产品的过程其实一点也不文艺,也不应该太文艺。整个策展的过程,我们就是像把一块木头做成一把梳子一样,用非常不文艺且琐碎的日常工作一点点雕琢、打磨。


12月2日至16日,展览的广州站已经敲定(详细展览资讯见页面底部),我们原本是想要做个巡展的!因为“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的与会诗人会分头到达广州、上海、杭州和成都,进行为期三天的交流活动。




我希望在未来一年里,在这几个城市里,可以有更多人看到这个展览,看到这些诗人的作品引发的灵感和创作。这就是我们最新的问题所在,巡展需要更多的支持——作品运输、场地支持、重新布展……总之,需要更多资金。

我更大的期盼是,这件有趣的事能辐射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看到甚至进一步参与,“诗的”巡展就是这样的有趣,而这有趣需要你的支持和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支持“诗的”巡展发起人 黄英!


“诗的”多媒体艺术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水日报》隐在诗行里飞行的蝴蝶——简评施施然诗集《隐身飞行》
在三月的长沙,如何与诗人北岛一起追寻友人张枣
当代百家巡展之13——纳兰明媚
诗歌的写作
预告|2018.06.06 芒种诗歌节:与诗人的仲夏夜约会
【评论】管子品诗录(系列)/ 诗:郑升家(新疆);评:管子(安徽)|| 姚鼐文学奖参赛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