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牡丹亭》: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邂逅一份古典与优雅


编辑:诗词天地(shicitiandi)


春光无限好,宛似旧梦中。《惊梦》作为古典戏曲中最令人感佩、发人深思的儿女风情戏,整体浸润着浪漫主义的伤感之美、追求之美、情爱之美和理想之美。这出戏写出了对美和爱的发现和拥抱,也是《牡丹亭》中最亮丽和动人的奇葩。


有人说,一切能够享受正常的青春和感情的少女是难于理解杜丽娘由梦而死,而又因情复生背后的情感力度的,一切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色、领受天地恩赐的青年是不会面对春光产生杜丽娘这样强烈的生命冲动的。而青春版《牡丹亭》,将古与今连接,将生与死相通,使得现代社会与过往封建社会的情思与困惑气息与共。于是,现代人能够根据汤显祖提供的情境,设身处地地感受杜丽娘曾有的烂漫青春年华,想象那如花般容颜陷落在漆黑的深渊里,便也因此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情。自古以来都一脉相传、气息相通。

  


【游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年已及笄”,却未成佳配,青春的苦闷以及精神的空虚困扰着她少女的心。终于,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杜丽娘决定跨进后花园。她选择良辰吉日,精心打扮,【步步娇】“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对杜丽娘来说,这次游园简直是一个重大的人生仪式。待到进入园中,她轻步慢踏,美目四盼,园中的这些花,这些草,这些鸟鸣,是那样的平常,但都在杜丽娘心中激起了青春的感应,掀起了情感的波澜。


杜丽娘游园,是一个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怡然融合的过程。人和自然,在一片勃勃生机中互相感应着。【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諠,则怕羞花闭月花愁颤。”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这是一种人生体验的自我表述,也是拥抱自然的情感总结。然而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她发觉自己的生命与眼前灿烂而又易凋的春花是那么相像。她奇怪地感受到,在这姹紫嫣红的春色中,自己竟然产生了需要寻找一个“折桂之夫”,与之“早成佳配”的强烈愿望。美好的春光启蒙了她的思想,她的青春觉醒了: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这两个发现,一个是对自然风光、烂漫春色的发现,而另一个、也是更重要的一个发现:便是对自己的发现。连堂堂圣人也没有避讳男女间的恋情,甚至还用在洲渚间互相呼叫、追逐的雎鸠来比拟,杜丽娘为什么不能产生这样的联想呢:“关关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何以人而不如鸟乎?”她想起了古代的女子寻求佳配的各种故事,她感叹自己的美貌无人欣赏,“颜色如花”,却“命如一叶”,感叹自己数十年来“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她竟然在孔圣人编定的《诗经》中读到了坦率地表述恋情的诗句!她竟然在每日囚禁着自己的房舍后面看到了不加掩饰的春光!封建礼教的重重教条和闺房回廊的重重门槛在这里几乎构成了同一种意象,而杜丽娘在后花园窥见的一线春光,如同石破天惊的一道裂缝,成为打开她情感世界的天窗。她惊恐地看到,有一个更真实、更美好的天地。这种发现,在现代人看来是那样平常,但对生活在浓郁的理学气氛中的杜丽娘来说却有惊心动魄的力量,足以使她出生入死,穿越冥间。
  


【惊梦】——天上人间何处是,只今惟向梦中寻。
梦境,是灵魂穿越肉体达到自由的方式之一。因此,梦境可以说是灵魂通往自由之路。共入临川梦中梦,汤显祖的四部戏剧作品,“梦”都是故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梦而演绎出一场场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感人肺腑的戏。汤显祖在他的《复甘义麓》中提到“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正是梦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得作者对女人公杜丽娘的同情和悲悯得以显现,让如杜丽娘那样的女子能够在梦中触摸自己的青春和爱情。


也只能在梦中,触摸自己的青春和爱情。
于是,在游园后的疲倦中,杜丽娘昏昏睡去,梦到了手持柳枝的英俊青年与她相遇,并在梦中与他在牡丹亭畔,太湖石边、芍药栏前“千般爱惜,万种温存”。 处在道貌岸然的封建贵族家庭,杜丽娘不可能有一见钟情或者青梅竹马的爱情机会。所以,她的爱情只能建构在虚无缥缈的梦境之中。在梦中,她品尝到了现实生活中从未有过的情感体验,这成为杜丽娘高于一切的精神财富。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壁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是对春光之美无人赏识的叹息,更是对自身之美无人怜惜的感喟。现实中解决不了的困惑、幽怨和涌动着的春思,只能在梦中靠五彩的如意世界来体贴关怀。


梦境是如此可贵,而梦醒之后与现实的距离和反差又如此巨大,以致于让杜丽娘愿意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最终病死在寻梦的徒然渴望之中,正所谓“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汤显祖通过这一梦一醒的情节安排,显示了梦境与实境的严重割裂,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个体情感与封建礼教的尖锐冲突。 这是一种深刻的内在冲突,杜丽娘的死成为对这种冲突的抗争。程朱理学在中国古代妇女心灵上投下的阴影是幽暗的,在汤显祖的时代,为礼教殉葬的妇女创造了空前的记录。以大胆的艺术形式来控诉和反叛礼教,并把整个由封建礼教笼罩着的黑暗现实都作为控诉和反叛的对象成为艺术家义不容辞的使命。因此,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就以一腔激情,向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整个思想负荷发起了冲撞,这在那样的时代具有先锋般的意义。《牡丹亭》中的灵魂相随和起死回生不仅象征了男女之情的胜利,而且象征着人性的解放和胜利。

汤显祖推崇“人生而有情”的“至情”论。他在《牡丹亭》的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儿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后世青年以自己追求自由的内心与它产生了共鸣。明代末年妇女冯小青在读《牡丹亭》后写下: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读牡丹亭。人间更有痴于我,不独伤心是小青。


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林黛玉隔墙听了几句《牡丹亭》的曲调,就已经“如醉如痴,站立不住”。这种情感的共鸣,在历代女性身上都得以彰显。对爱的体验,也许只是一泓静静的泉水,却最终化为一股冲开顽石迸发出来的激流,冲破封建的禁锢与压抑,最终通往人性的自由天地。


经典名句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回复'早安'每天早晨送你一份优雅心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明朝 汤显祖《牡丹亭》《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阅读《牡丹亭》
如花美眷,婉转深情,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的六大奇妙之处
《牡丹亭》邮票
《牡丹亭》鉴赏 姚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