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荐书 | 《朱熹礼学基本问题研究》序言

  這本小小的論文集,凝聚了我們一種願望。


  禮學到底做什麽?是研究上古制度,還是儒家理想?是爲考古,還是實踐?


  三禮經文敘述不夠詳備,也有互相衝突之處,調和矛盾,填補空白,到底靠什麽?標準不清楚,所以面對古代學者五花八門、甚至對立的禮學觀點,我們往往感到迷茫,不知如何適從。《周禮正義》集清代禮學之大成,梳理不同學說,折中一是,最便學習。然孫詒讓所定結論,是歷史事實,還是經書虛構,仍不清楚;至於被孫詒讓否定的歷代學說,似不應竟視爲謬誤,當過時言論來忽略。禮學無法用二重證據法,在清代學術的成果上繼續往前發展,因爲兩千年的禮學史,顯然不以探求上古事實爲唯一目標。


  當我們對清代禮學及其近代發展感到迷茫時,朱熹的禮學以巨大魅力吸引了我們。除了周公、孔子、子夏、荀子等先秦人物外,經學史上最具典範意義的學者,無疑是鄭玄與朱熹。儘管嘉慶以後的禮學著作較少引用參考朱熹著作,但朱熹經學的深刻影響自不得否認;而在元明至清代前期,禮學即以朱熹爲宗。乾隆年間,以四庫提要爲代表的漢學宋學對立概念開始普遍流傳,近代以來朱熹則以哲學思想爲學者所重,朱熹禮學漸爲學者淡忘。如今回顧兩千年經學史或禮學史,朱熹尤其重要,一則以其元明前後五百年主導學術之重要歷史意義,二則以近兩百多年來學術界對朱熹禮學的陌生。


  我們想瞭解朱熹如何研究禮學。禮學既然不能專用理氣哲學爲說,朱熹如何分析經書,建立一套禮學理論?朱熹禮學與唐代以前或清代學者之間有何本質差別?這些都是吸引我們的重要問題。


  可是,這麼大的問題,談何容易?研究朱熹禮學,除了有爭議的家禮,還是以儀禮經傳通解爲最主要的材料吧。別看朱熹是歷代最受推崇的大學者,我們要讀儀禮經傳通解,都不知道該讀什麽版本。現成比較好用的,有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也有二〇〇二年安徽教育、上海古籍共同出版的朱子全書排印本,但底本來源都不太可靠。其實朱熹沒有完成儀禮經傳通解的編撰,喪禮、祭禮部分是由高足黃榦續編的。或說祭禮由楊復編撰。不太瞭解編輯情況,因而其內容與朱熹經學之關聯也就不清楚。對最基本的文獻材料都沒有足夠的瞭解,所以過去有關論述,只能參考散見於文集、語錄的言論,從外圍談論朱熹禮學,始終是隔靴搔癢。長期以來,儀禮經傳通解并非常見書,更非禮學必讀書,近百年來通讀過的人恐怕屈指可數吧。因此,我們的工作從梳理儀禮經傳通解的版本情況開始。


  經過數年的艱苦奮鬥,又得力於諸多師友的支持,我們已經出版楊復再修儀禮經傳通解續卷祭禮(二〇一一年,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出版)和影印宋刊元明遞修本儀禮經傳通解正續編(〇一二年,北京大學出版社),有關儀禮經傳通解在文獻學方面的問題,基本都解決了。於是約請十幾位師友,參與討論朱熹禮學,一〇一二年夏季先後辦過兩次聚會,又經兩年的調整,形成這本論文集。縱覽本書,筆者不禁感到欣慰,認爲本書已經對我們當初的疑問提供了初步的答案,至少可以提供了探索的基礎。


  本書編輯這二十一篇文章(又有三篇存目,不收錄),分爲四組。第一組收錄五篇,我們擬設的主題是如何認識朱熹禮學的特點?所收文章,都通過朱熹禮學與清代前期禮學或西方禮學的比較,討論朱熹禮學的特點。嘉慶以後的禮學著作,總體上與朱熹禮學保持較大距離,所以不便直接進行比較。這些討論,都涉及我們終究關心的問題,讀者也不妨當問題的提出來看。第二組收錄的八篇(又存目一篇),可以視爲對第一組提到的問題提出答案的嘗試。八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討論朱熹禮學逐漸形成的過程以及朱熹禮學的特性,雖然還不能說是令人滿意的全面答案,但相信已經獲得了相當豐富的認識。第三組收錄四篇(又存目一篇),等於是對已出版的兩部書《楊復再修儀禮經傳通解續卷祭禮》、《影印宋刊元明遞修本儀禮經傳通解正續編》的補充和糾正。兩部書加上此數篇,我們有關《儀禮經傳通解》文獻學方面的認識已經相當完整,剩下只待楊復《祭禮》第二部傳本的出現了。第四組收錄五篇(又存目一篇),則討論禮制與禮學的關係問題。朱熹禮學以經書爲基本材料,但朱熹對實際禮制的關注也非常強烈。如何結合禮制與經學,是理解朱熹禮學的關鍵。分別就具體問題討論的這數篇,可以讓讀者瞭解到朱熹禮學非常重要的背景。


  本書內容豐富多彩,絕非一兩個個人能夠撰寫,體現了合作研究的優勢。同時,主題、主線明確,關注點集中,也避免了項目、工程式論文集的乏味。是十幾位師友真心合作,共同面對朱熹禮學這一課題的成果。筆者感謝這十幾位師友,也爲獲得的成果感到衷心的喜悅。希望本書能爲讀者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礎及豐富的啓發,能讓讀者感到一種充實感。


  葉純芳和筆者兩名合作經營了這一研究計劃,到本書出版,可告一段落。本書相關的研究計劃,從策劃到實施,每一階段都承蒙陳蘇鎮老師的指導、關懷,在此表示我們兩人無限的感激。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及榮新江主任,一貫支持我們的工作,并爲本書出版提供了大力幫助,謹此致謝。中華書局是業師故王文錦先生供職多年的老單位,非常感謝書局領導及編輯同事們的辛勤工作。本書能由中華書局出版,筆者感慨很深,獨以不能請王老師翻閱爲憾。


     喬秀岩謹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國老談掌故—憶屈萬里先生
近五十年《韓昌黎集》重要传本舉隅
林日波丨南宋《通鑒》學著作考論
金華文獻概述作者:玄鹿吟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22年值得期待的古籍文献类图书
《四庫全書經部禮類-家禮》宋-朱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