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不是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是每一天都在发生的真实故事

读完法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前夕找工作遭遇了好一通迷茫与挫败。企业法务、管培生、银行……统统失败。更不要说公务员考试,国考我压根就是去打个酱油,好给父母一个交代。好心的辅导员老师问我到底有什么就业意向,我才把脑子从混乱的状态中抽出来,思考了几天。最后,我给老师回复:出版社。这让老师始料未及,毕竟大部分同学都奔着公务员、律师、企业法务而去,几乎没有人像我这样考虑自己的将来。然而我还是在按下自己接不到offer的忧虑,等到了法制出版社的招聘信息,从广州奔到处在寒冷冬天的北京,笔试、面试,拿到了人生第一个offer。


只因为我心中始终放不下对“书”这个东西的念想。从小到大,书是最好的伙伴,尤其是伤心和孤单的时候。我不是学霸,也不是书痴,比起那些真正意义的爱书人,我当真算不上什么。当然,从书中也没得到千钟粟也没得到黄金屋。——但书注定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无论是“有用”还是“无用”。我无法想象自己以后的家中没有书的一角。


然后光(ku)荣(bi)的编辑生涯就开始了。从帮别人做责编,到自己尝试着想选题,找作者。虽然没有从事实务,但还是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做各种类型的法律书籍。普法、实务、法律法规。去书店多了一个工作上的目的:参考借鉴。但我总不由自主地挪到文学区域里去,甚至在书店站着看完了一本薄薄的小说。


我喜欢看故事,小时候一套作文书里有人物分册,有记事分册,还有议论、说明分册。议论、说明我总是懒得去看,人物、记事却是一遍又一遍地看,一字字,一行行,跟着作者们进入他们的世界遨游。我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我自己无法体会的人生。我也喜欢看散文,深深记得散文的“神散形不散”,备战高考的时候从不尝试除散文之外的文体。慢慢地,纪实类的东西也会去看了,柔情、虚幻之外自有更加真实的东西让我一点点看清楚这个社会。


跟我同一个部门的峰哥本科学历史,研究生学法律,是我们社开疆拓土,做非法律书的第一人。尚在同一个部门的时候,我就坐在峰哥前面,于是常常扭头去骚扰他,问他各种问题,峰哥从来都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峰哥做心理的书,也做小说,以及别的种种,在新的领域从无到有,是我心中最大的榜样。一天天一日日,我一边做手头的法律书,一边埋下了一颗做一本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的种子。


当我遇到小凡的文字,我这个愿望,忽然就看到了曙光。


某天深夜,失眠的我打开豆瓣阅读,随意点开了一本叫做《在垂死之家》的电子书。然后就被吸引了,一口气看完。



《在垂死之家》电子书


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吴小凡讲述的故事。估计不少人都向往“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以什么样的姿态去旅行,一直嚷嚷着的人未必有特别的打算。小凡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生命”和“活过”的力量。她这段旅行的经历,也是在垂死之家做义工的经历,让我发自内心地敬佩。并不为了虚荣心或增加资历而去,而是顺应自己的期待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不说什么雄心壮志,也不显示自己的心理优越感,而是把自己的不适应、困惑、孤单和难过,都融在这段旅途里面,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坚强,却又让我看到她自我说服的过程——如何接受自己的现状,如何跟周围的人融洽共处并向他们学习,如何与病人沟通交流,如何思考自己和着周遭的世界,并一点点用笔记下来。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我登录上自己的豆瓣主页,再次看了看这本电子书。然后,做了一个决定。


那天,我按照电子书上附的作者信息找到了小凡的豆瓣主页,然后发了一封豆油给她,发出了我的邀请:请写下你更多的故事吧,出一本书。小凡的回复让我很欣喜:哇,好感动,谢谢啊!


看来我们互相感动了,事情不坏。于是,互加微信,互相留了电话号码。为了做一本我们都想要的书,我们从陌生人,从不同的路上找到了交点。


从微信里,我对小凡的了解多了一些。搞笑、欢乐、疯狂、蹦蹦跳跳,这是她;沉静、思考、写作、翻译,这也是她。可以欢乐逗乐,也可以沉静自然。当然,逗乐要多一点。我们开始了框架结构的商议,开始绞尽脑汁想书名。她随时把自己的想法留言给我,而我除了到处参考同类书籍之外,大周末的,已经开始翻看自己比较中意的电影和音乐名称了。


不知道费了多少脑细胞,打了多少个问号之后,我们终于暂定了书名,就叫《吴小凡的流浪地图》,也提交了相对成熟的目录和样稿。如我们所愿,选题通过了。接下来,拟好文本之后,在我寄过去的纸质合同上,小凡漂亮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然而,直到小凡开了自己的公号,写了一篇《我要做那个回来说故事的人》,我才意识到,我那封豆邮给她的“感动”,远在我的预料之外。


今年3月,我刚从上海办完西班牙的签证回重庆,打开豆瓣,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封豆邮,我至今都记得当时我打开那封豆邮的场景,给我写豆邮的人温柔地问我,“很喜欢你的文字,有没有兴趣把书做成纸质书出版?”,我怔怔地看着那句话整个人就傻了,眼泪瞬间就模糊了眼睛,当时下意识做的事是又再揉揉眼睛,反复看了好几遍,确定这句话是白纸黑字郑重写下的,而不是我白日梦做多了后产生的幻觉。发现这一切是真的后,我又开始喜悦得说不出话来,觉得一整片天空都亮了起来,真的。这句话,这个肯定对于我的人生,对我有过的那些坚定来说意味着什么,只有我最清楚。”


我从未想过,自己的一封邀请信,竟然能让一个小姑娘的天空多了一分清亮,能让她所坚持的事情,终有回报。


重要的是,共同做一本书,实现了我们两个人的愿望。行走江湖多年的小凡,可以出书了,我终于也可以寻觅到自己的作者,写一本与行走、与人、与故事有关的书了。


做书的过程,充满了各种预想到与想不到的困难。小凡早早地交了稿子,把多年的游历变成文字托付于我。我这个已经工作三五年的编辑,将自己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新手,每个环节都要重新学习。一遍一遍审校,一个字一个字斟酌;一次一次排版,一行一行调整;一版一版改封面,一点一点花心思。而这其中,还穿插着各种生活上的变动,工作上的烦恼。


我尽可能尊重小凡的写作风格,只调整细微的语序。遇到自己拿不准的,就一次次打问号,跟小凡确认。我一点点感受到文学类作品编辑的细致,专业书最重要在内容靠谱,我们久不会遇到文笔优秀者。而文学不同,每个字都是作者的性情,修改时务必尊重再尊重。我跟美编多次沟通,正文用多大字,版心多大,一页放几行,图放哪个位置合适,脚注怎么加……美编也给了我最大限度的忍耐,争论之后继续修改。封面图我们选了很多张,却始终把握不住想要的方向,小凡、美编和我,每个人心里都有个解不开的疙瘩。无数次你来我往地讨论、互相说服,终于采用了那张火车上对着我们挥手的男孩的照片。而所有这些,都是远在委内瑞拉的小凡和我,通过QQ、微信和邮件进行的。


《吴小凡的流浪地图》内页

《吴小凡的流浪地图》内页

《吴小凡的流浪地图》内页


一年多过去了,小凡给了我最大的耐心,容忍了我这个新手的拖延。书,总算是做出来了。


为了方便携带,我们还是选择了32开;为了更加生动,我们采用了四色印刷;为了触感更好,颜色更靓,我们用了80g画刊纸印正文。书在手中,算得上轻便、柔和。白色特种纸印制的封面,加上了黄色的腰封,虽然不能免俗,但却用尽每一分位置放上了我们诚恳的文字。对的,这不是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故事。国内、南亚、东南亚、拉美、欧洲,小凡背起背包独自上路,一路欢笑一路艰辛,做青旅义工,在垂死之家服务临终病人,去泰国山里的农场体验,到墨西哥留学,在斯里兰卡的寺庙禅修,游历欧洲……在城市里行走,也置身于自然的安抚和考验之中,在痛与笑中生机勃勃地成长。看上去是一个人的故事,却分明告诉胆怯的我们:生活有无数可能,只看你怎么选择。


还有,谢谢峰哥的引导,和珍贵的鼓励。


王小常(王佩琳)

2015年12月于北京


相关图书


作者: 吴小凡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责任编辑:王佩琳

美术编辑:周黎明

出版年: 2015-12

页数: 376

定价: CNY 39.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9367391


愿望与实现之间,隔着一份希冀,也隔着很多现实给予的困难与烦躁。某种意义上的从无到有,在别人眼中可能不值一提,但对于两个有着小小梦想的人来说,却无比珍贵。我跟小凡的愿望,已经实现成书店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一本书,厚厚的书里是沉沉的情感。只愿打开它的你,能感受到我们的心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豆瓣经济学好书合集!50本书帮助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观察世界、看懂生活
四大套书的补辑、后传以及重绘的分册这里都有
票房196亿!这12部年度佳片,错过一部,就等于今年你没看过电影
美编春夏 17
【引用】美编春夏 11
【转载】美编 2009 春夏 第8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