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喜欢控制儿女的中国爹妈,怎样让他们改变一下?| M周刊


春节虽然已经过完,无数小伙伴却在爸妈逼婚、逼生甚至逼考公务员的“教育事业中”,感叹比连续上班还累。

 

怎么才能制止爸妈在精神上控制你?

 

最好的办法是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生活落点,让爸妈不再因为内心空虚把儿女的生活当成自己的生活。

可惜你是不是用了和绝大多数人一样的方式——多探望、送心意甚至让他们带孙子以排遣寂寞?

 

事实上,老年人和所有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和需求,如果你不懂得“对症下药”,就永远无法让爸妈获得真正的开心和满足。

 

今天周刊君就从挖掘爸妈的隐藏乐趣和为他们留住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教你让爸爸和妈妈从内到外充实快乐的几个小技巧。

 

和爸妈相处了这么久,你真的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吗?


NO.1
发现他们隐藏的爱好


1
推断他们内心深处想尝试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也想让爸妈通过尝试新事物来丰富老年生活。但当我们提出建议时,他们一般会用“太麻烦了”或“我这个年纪,学不来”等理由拒绝。

 

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年纪大的人,思想固化,听不进劝,罢了”。

 

但仔细分析,当许多老年人在想都没仔细想的情况下就摆出拒绝态度,很可能是因为感受到了各个层面对老年人的思维制约——同龄人观点、晚辈看法甚至社会舆论。

 

所以一对一询问很难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最好的方法是你仔细观察,判断他们日常行为背后的深意,通过延伸思维来挖掘他们真正想干的事。


比如,同学A看到他的妈妈退休后整天无所事事,又不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喜欢去跳广场舞和交朋友,很为她着急。

有一次他正在购物网站买东西,被妈妈看到并主动向他讨教方法。

 

他没有像很多人那样只是简单指导一下,而是进一步思考:如果她对网购兴趣浓厚,是不是说明了她喜欢尝试年轻一些的新事物?

 

他开始从这个层面观察妈妈日常的行为,发现他的妈妈喜欢看电视里一些新知类的节目,自己在浏览好玩的网站或APP时,她也经常做观望姿态。

 

由此,他证实了自己的结论,并以此类推,列举出数个妈妈可能会喜欢的相近新事物,帮妈妈制定了一个新的学习方案:

学会搜索和订阅好玩的公众号;


下载APP进行互联网理财、购物,尝试新的生活方式;


安装Photoshop,学会美化照片。

果然这些内容很符合同学A妈妈的喜好,这位妈妈经过短暂学习,很快上手并乐在其中,生活因此变得充实。


 当你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爸妈潜意识里的喜好后,应直接带他们进入“学习情境”


比如,你判断出爸爸可能想学习英语,就帮他下载好教程、直接帮他报名学习班甚至手把手亲自指导他。


作为儿女,此时请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因为你通过发散性思维为爸妈挖掘的喜好,很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察觉到


如果不想被他们的“模板思想”破坏计划,就不要先急着问他们“到底有没有兴趣”。 



2
他们年轻时的爱好,请你帮忙捡起来


很多年纪大的人在年轻时都有过各种各样的爱好,但和许多人生轨迹相似的普通人一样,此后他们往往因繁忙的工作、婚姻和育儿渐渐淡化了年少时的兴趣,退休后虽然有了充裕的时间,但时隔太久,也基本无心拾起。

 

此时作为儿女,你要做的就是帮他找到扔掉的爱好并捡起来,可以通过下面两个方法来操作:

 


>>>> 从“年轻时的那些事儿”中获取“情报”

 

许多老年人喜欢同晚辈聊聊他“年轻时的那些事儿”,很多人一听了之。


但事实上,每个人的“鼎盛时期”恰恰是他个性需求最外露的时候,从爸妈“年轻气盛”的回忆中,很容易窥见他们隐藏在心底的渴望和爱好。

比如,同学B在和爸爸的聊天中,经常听到他提起自己以前是单位的文艺骨干,他判断出这段回忆让父亲难以忘怀。


进一步询问细节后,同学B的爸爸说,那时候因为擅长三弦,经常在教职工联合大会上表演。


联想到爸爸平时对电视上乐器演奏节目的关注,同学B判断这就是爸爸年轻时最大的爱好。


于是同学B“擅作主张”帮父亲买回一把新的三弦,同时怕他因为技艺生疏而无法坚持,又帮他下载了视频和文字版教程。

 

结果同学B的爸爸在开心之余,很快重温起这项技艺。



>>>> 走访父母多年老友,从他们口中获取信息

 

也有一些老年人秉着“好汉不提当年勇”的想法,在聊天中很少提自己年轻时的兴趣特长,这时候你可以通过“旁敲侧击的迂回方式来打听真实情况。

比如,你可以注意爸妈经常会提到的朋友,发现哪些是他们年轻时就开始交往的老友,然后对这些老友进行拜访,在和他们的聊天中很容易获取关于爸妈年轻时兴趣爱好的信息。 


 在帮爸妈捡起昔日爱好的过程中,要时刻记得帮他们缓解“兴趣释放过程”中的压力。

因为很多老年人之所以把年轻时的喜好深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的原因是:碍于社会舆论,放不开或不敢去做


毕竟在几千年的中庸文化下,很多人不想被人认为自己喜欢“标新立异”——老年人特别在意这一点。

 

所以如果你发现你家老人放在心里的兴趣点不是广场舞、打牌或其他 “老年人习惯性”爱好时,就要帮他克服“不敢走出去”的心理障碍。

 

你可以通过网络甚至你自己的社交关系,帮助老人找到志同道合的同龄人,向他说明他喜欢的活动,即使周围感兴趣的朋友比较少,在大范围内却是一个普遍现象,助他卸下心理包袱。


tips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翻阅相册都是一个勾起回忆的好方法。


你可以叫上爸妈,一边翻阅他们年轻时的照片,一边启发他们讲出照片中的那些“小故事”,从中你很可能迅速发现父母一直放在心头的兴趣爱好。


 

NO.2
帮他寻找回自己的价值


为什么很多家庭和睦、子女孝顺的老人,却还是会感觉空虚和无聊?

 

原因就是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看重自己的社会价值,而退休在家的老人,突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很容易觉得自己没有用处以及被社会遗忘,这是带孙子,儿女频繁回家都无法填满的心病。

 

所以作为子女,你就要根据爸妈自身的特点,帮他们“保存好”自己的社会价值。

 

1
让他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


许多老人虽然退休了,但仍然想念原来的岗位。这时作为儿女,你可以根据他原来的职位特点,为他寻觅一个关联性强的新岗位。


比如,老人退休前是一名老师,退休后仍然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以及学生恋恋不舍


那么你就可以根据他的教学专业,寻找身边需要补习的孩子(或大人),让老人以优惠收费的形式为他们补课


或者帮他找一个私人培训机构,让他去当讲师,继续发挥自己的热量。


2
从过往的经验中判断他接下来能干的事


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虽然身体素质不如后者,却拥有一项年轻人无法比拟的优势——积累了一辈子的经验,如果选对平台,他们能贡献比年轻人更大的能量。

 

如果你的爸妈退休后由于各方面原因(比如身体状况、职业特定性等),无法继续任职相关联岗位,那么你可以从他过往的经验中,找出他的擅长之处,为他开辟新的事业方向。

比如,同学C的爸爸退休前在政府部门工作,沟通能力和口才都很好,和许多老年人一样,也想多做善事积德。


根据爸爸自身的特点,同学C说服他到一家慈善机构当志愿者


在这份工作中,老人发挥出了他煽动力强的演讲能力和大半辈子与人打交道积累的丰富经验,很快就成为机构中的骨干,生活比退休前更充实


3
在家中也能让他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有一些老人身体不好,退休后不能出来再就业,但即使呆在家里,他也能继续实现自我价值,关键是作为子女,你要为他搭建好通往外部世界的桥梁。

 


>>>> 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

 

自媒体的风靡,让人们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向千万陌生人发表自己的创意和看法。

 

虽然玩转自媒体的大多是年轻人,但对于很多在相关垂直领域当了一辈子专家的老人来说,他们和年轻人相比拥有独特优势——而这一点往往被很多人忽略。

 

作为子女,你完全可以结合他们退休前的特长和经验,帮他们开设符合个人特点的自媒体平台,这样做甚至能让他们体会到工作时享受不到的乐趣。

比如,同学D的爸爸以前是个名中医。退休后身体欠佳,无法接受医院的留聘。


为了不让爸爸感觉空虚,同学D帮他爸爸注册了一个微博账号,让他爸爸以“退休老中医”的身份免费为网友讲解他最拿手的食疗方案。


很多人按他说的方法尝试过一段时间后体质得到改善并留言道谢,这让他的爸爸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实感——于是进一步建立了微信公号和微信群。


不仅如此,两年后,同学D还帮爸爸开了一家实体店——经营绿色无污染食疗原材料。


因为好口碑早在其自媒体平台就已树立,所以实体店生意一直很好,他的爸爸身体好的时候就去店里坐诊,帮助慕名而来的粉丝制定个人食疗方案,个人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




>>>> 发挥你牵线搭桥的本领


为老人开设自媒体平台是你通过网络间接为爸妈的专业技艺找寻受众,但如果你的爸爸或妈妈既不能出去工作,也不喜欢上网,那你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牵线搭桥的本领,把能让爸妈产生价值的人和事引进家中,让他们花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比如,你的爸爸退休前是一名律师,那么你可以找寻那些正需要咨询相关法律问题的亲朋好友


在不对爸爸身体健康造成负担的情况下,让这些人来找他做咨询,让老人即使退休了呆在家中,也能时刻感觉到“别人还是有求于我”以及“我还是有用武之地”,既让他肯定了自己的价值,也帮助了有需求的人们,一举两得。


其实只要走心,要发现上面这些让爸妈快乐的小技巧并不难,之所以还有很多人只习惯用“模板方法”哄爸妈开心,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觉得最能让爸妈在精神上满足的无非是子女——是“我”这个人,其他一切都是辅助,或浮云。

但事实上,如果你永远只把自己作为父母最大的精神寄托,那也必须承受相应的后果——老爸老妈对你的掌控欲伴随着精神依赖不断增强,中国式的家庭矛盾由此频频而生。

 

所以,引导并释放出爸妈独特的个人爱好和价值需求,才是让他们从里到外充实快乐的真正好方法。

 

所谓彼此独立,却彼此相爱,不就是父母和儿女间最幸福的秘诀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类爸爸妈妈养的孩子能成大器,你们上榜了吗?
怎么样才算孝敬老人?(35个回答)
这3个地方不省钱的妈妈,养出来的孩子自信大方,想不成才都难
老人帮忙带小孩平凡的一天,这10张图不知看哭了多少人,爸妈谢谢
如何教会爸爸妈妈发微信 用手绘教爸妈怎么用微信
这届爸妈沉迷手机,比年轻人还可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