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请你不要再继续努力下去了……你肯吗?




文/简书作者:谢姣姣V


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


什么东西比“不努力”更可怕?对很多人来说,无望的坚持比“不努力”要可怕得多。一个永远不会回头的恋人,一个注定无解的方程式,一个只有跳入深渊才能摘取的果实,一份带来伤害和泪水的坚持……这样的努力除了给自己长久的绝望、备受摧残的灵魂和错乱失控的生活外,几乎毫无裨益。


中国有句老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努力可能给予我们一份助力,也可能是陷我们于万劫不复之地的推力。


所以,当我们倾注所有时,必须审慎选择努力的方向,懂得平衡和取舍,而不是因为激情将自己燃烧殆尽。


今天跟大家探讨的,就是如何停止那些无望的努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它的负面影响,才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坚持那些更为紧要的事情啊!


如果你正在做这些,请不要再努力下去了


无望的汉语解释:希望已破灭,不可能实现。


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叫“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和注意力有限,也不可能同时迈入两条路径,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仅仅把光阴用在那些无望的努力上,将无法去做真正能够实现自我、更加值得的事情。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我们必须决定把努力用在哪里。具体来说,当出现以下情况,就请不要再继续努力下去了。


1、不可能达成之事


卡辛斯基将人们的目标分为3组:稍作努力即可达到的目标;不懈努力才能达到到目标;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即简单、困难和不可能三种。人们能完成困难的事情,但无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除了事物内在的规律和趋势所限外,每个人的天赋、精力、智力和兴趣都不同,或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边界。在边界以内,是可能凭借持续不断的努力加一点运气达到的;边界以外,则是我们穷其一生也无法触及的“未知”之地。比如,一个不可治愈的聋哑人立志当歌唱家;一个天生恐高的人立志当飞行员;等等。“夸父逐日”的确令人钦佩,可是这种无望的努力,对于时间有限的普通个体来说,无疑于一场自虐式的酷刑。


没有人是万能的,所以,如果一个目标我们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那么不如放手。


2、选择了错误的方法


这个世界的很多事都没有标准答案,但还有一些是有唯一答案的。比如,一个合格的医生就是需要成千上万次的操刀训练,而不是空有一身的理论知识;一个人重病的人就是需要精细治疗,而不是拖着病体努力锻炼……如果一开始的方法就是错的,你的努力不仅毫无成效,甚至可能越努力越糟糕。除了立刻停下来改变方法,没有第二个选择。


3、超过自我承受的极限


努力是一个好东西,可以让我们在冬天寒冷的早晨爬起来外出跑步,可以让我们放弃周末睡懒觉的机会去加班,可以激励我们将休假的时间用来学习而不是玩乐……但是,这种坚持会不会驱动我们过甚,以至于忘了自己的血肉之躯?当这种努力超过了自我保护和自我恢复的能力时,你是准备死扛到底,还是另辟蹊径呢?


努力有时会带来压力,而压力可能转化成一种危险,不仅可能会导致情绪和心理上的健康问题,比如狂躁症、抑郁症甚至发展为精神分裂;而且还会增加身体上的实际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


作为竞技场上的运动员,当一种努力超过了自我承受的极限,继续下去只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时,也许到了我们换项目的时候了。


4、坚持下去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和社会之中,所以,当我们做一件事时,不能只考虑自身,而忽略对外界的负面影响。比如,你日复一日的表白,可能让对方家庭失和、妻离子散;你坚持在家里进行医学研究,却造成一场病毒爆发……等等。我们必须考虑努力带来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它在心理学方面的应用:指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所以,如果你的努力意味着给别人带来不可治愈的创伤,或者严重阻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那么,请不要再继续下去了。


造成你陷入无望的努力的认知方式


是什么使我们无法放弃那些无望的努力,哪怕已经预见甚至正在遭受努力带来的恶果?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可以做出明智的选择,有的人却宁愿忍受糟糕的精神状态、不良的家庭生态和其他一系列后遗症,也不愿意稍作改变?以下认知缺陷可能发挥了不少作用。


认知歪曲的概念源于贝克的认知疗法,指认知中存在错误的、不合理的、片面的或偏执的成分。


·攀比(高标准):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用过高的、不现实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比如,“他比我成功的多,我一定不能落后”。


·理想化(应该、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而不是实际情况来提出要求,往往以“应该”、“必须”或“不能”等词语表现出来。比如,“我应该坚持”,“我必须靠成功”,“我一定爱我”。


·黑白思维:以“非黑即白” 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方式来判断和思考问题,用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的方式下结论。比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成功,则成仁”。


·拒绝“拒绝”:拒绝相反证据,拒绝接受任何与自己的想法矛盾的证据或者观点,拒绝不符合自己预期的反应或结果。比如,“那不是真实的”,“她不可能不爱上我”。


·内归因:将事情归因于自己,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事件的发生,忽略了客观环境和他人的责任。比如,“事情没有成功,是因为我还做得不够”,“她不爱我是因为我不够好”。


·情绪化反应:因为自己对某件事有强烈的情绪或情感反应,就认定这件事符合现实,而忽略其内在逻辑或其他证据。比如,之前某个明星的粉丝因为过于喜欢他,而表现出的过激行为。


以上思维模式往往会造成自我要求太高,压力过大却不懂排解,不切实际又不懂放弃,一旦进入无望的努力,似乎就无法停止,从而引起焦虑、压抑等恶性循环。


什么人容易进行无望的努力?


那么什么人更容易陷入无望努力的漩涡不可自拔呢?


·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的人不懂得说“不”,往往会有“骑虎难下”之感,这个“虎”就是指他人的感受、外界的评价和一些所谓的“美德”(比如坚持)。所以,他们宁愿让自己处在不知结果的努力中,也不愿接受自己的失败和主动放弃。那些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就在此列。


Harriet Braiker在《讨好是一种病》一书中提到,“关于讨好的一个很大的误解是,人们觉得它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但实际情况是,一些适应不良的讨好者,在生活中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取悦他人,而是借着“做个好人”、“取悦他人”的名义,无法控制地讨好他人,下意识地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成瘾”。


·内因人格。内因人格的人会把事情的结果和原因归于自己,当事情发展不顺利时,他不会将其归结于“客观条件不允许” “条件不成熟” “答案不存在”,而是“自己还不够努力” “自己付出得还不够多”,从而更加坚持和努力。这有时是一种幻觉,身在其中的人却毫无知觉。


·自我意识太强。自我意识太强的人关注的是“我”,而不太在意他人和周围环境。有时就会造成太过“自我中心”,或者情绪化的反应,哪怕事情已经肯定不会有什么结果,甚至继续下去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依然根据自己的喜恶偏好一意孤行。


·偏执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往往好胜心极强,自我要求甚高,不接受失败和批评,思想行为固执死板,不容易改变和放弃。这种人格可能造就伟大的成就,也可能造成自身的陨落。一些不懂变通、接受不了失败的“优等生“”可能在此列。


如何让努力更有效?


经济学里还有一个概念,叫“沉没成本”,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如时间、金钱、精力等就是“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的意思就是,要勇于面对过去,并且避免它对当下和未来决策的影响。


所以,让努力更有效就意味着a、停止无望的努力;b、重新选择正确的努力方向。


1、接受过去的努力是无望且无效的


很多时候,“放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意味着从头开始,可能面临着内心的对抗和外界的反对,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如果我们无法放弃错误的选择,那么永远也无法来到正确的轨道。


接受“她可能真的不会爱我”,让自己以崭新的姿态展开一段健康的恋情;

接受“这个方向继续下去只能是一个死胡同”,让自己开始新的探索征程;

接受“我可能真的不适合这份工作”,在能发挥自己特长的领域付出努力;

接受“这个方法可能真的不适合我”,转而寻求其他方法;

……


忘记那些我们不能做的,其实,有更多的可能等待着我们。


2、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靠理智而非冲动做决定


“比失败更糟糕的就是无望的努力;比无望的努力更糟糕的就是庸碌一生”。靠理智而非一时冲动做决定,因为这关系着以后每一天的时间将会如何度过,我们的人生又会成为什么样子。


很多时候,“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审慎选择努力的方向:热爱且有能力。


不是“我想”,也不是“我能”,更不是“别人说”,而是“我要且我行”。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凡事讲究方法,既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也不能违反事情发展的趋势。方法错了,事倍功半,可能一事无成;方法对了,可能事半功倍,一击即中。


4、心态平衡,懂得止损和取舍


有言: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舍其不必有。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必过分苛求,承认自我的极限也并非失败,而是生机之所在。接受事情的发生,懂得取舍和止损,活得轻松自在。


5、转变心态和认知,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我们对某件不必执着的事已经达到“上瘾” “沉溺”的程度,单靠自我无法完成认知和行为转变时,请不要害羞地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吧。



谢姣姣V简书原创作者。做写字圈最懂金融的,金融圈最会写字的。出版作品《将来的你,不要让自己死于一事无成》。微信公众号:红墨坊;微博:谢姣姣V


版权所属,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知道了这3招,行动再也不用靠打鸡血了
成功瘦身的思维模式
品读百味人生之——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毫无意义
你要知道怎么去学习,才能够真正的成功!97岁查理·芒格的忠告
别用你的勤奋,掩饰你的懒惰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得不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