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馆丨中国人的处世智慧,都在这四个字里



抱朴守拙,

看似不进取,

实则以退为进,

是最稳健的进取之道。

——国馆君按


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从来都有两途:一曰精明,所谓“儒表法里”,以儒家的礼对待人,以法家的刑规范人,是为积极入世的一途;一曰退守,所谓道家精神,谦厚卑下,逆来顺受,是身处失意状态时的万灵药。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在道家。”许多中国人即使积极入世,心里也藏着个退隐的梦:一朝功成名就,便散发弄扁舟、乘槎浮海去,做个逍遥自在的渔樵隐士,跟子孙说说旧日辉煌,跟故友笑谈古今功业,于愿足矣。


而道家的精神,四字以蔽之:抱朴守拙。明代奇书《菜根谭》有言:“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何谓抱朴

“抱朴”第一次出现,是在《老子》中:“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那么为什么要抱朴?庄子给出了一个美丽的神话:在天地的中央,有一个主宰者名叫浑沌,浑沌是没有爱恨情仇的,只知道待人友善。有一天南海和北海的主宰者来找浑沌玩,发现浑沌虽然友善,但无法感受喜怒哀乐,怪可惜的,于是替他凿了五官、七窍。可是凿了七天,浑沌就被他们凿死了。


这个故事相当凄美。“抱朴”,就是要抱住这个初心,抵御外界险恶的遭遇。人的初心就像浑沌一样,本来不受外界干扰,天真朴素,纯粹天然。


在庄子的故事中,南海的主宰名叫儵,北海的主宰名叫忽。儵和忽,都是快疾而急于求成的意思。汲汲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重结果不择手段,甘于被“大跃进”的思想所奴役,往往弃置初心,让人模糊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如何守拙

“抱朴”是一以贯之的道,是本源;“守拙”是屡试不爽的术,是方法。“守拙”最早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由于要守住自己的初心,不得已退出官场。对于他来说,唯有守拙,可以抱朴。


“抱朴守拙”不等于“抱残守缺”。前者,是心中有道,曲线取之;后者,是毫不反思,因循守旧。守拙,是拙在说话、行事与为人。


说话要守拙,即是要讷言。讷言不是不说话,而是少说话。将要说的话,如果没有把握是对的,最好不要说。现代青年作家蒋方舟曾经写过一个故事:有个记者打电话采访,要她评论一下某诗人的诗。当得知她没读过对方的诗时,记者当即为她念了一首,然后问她怎么看。她只好嗫嚅道:“仅凭一首诗,我不知道该怎么看。”蒋方舟写道:“所有人都硬着头皮,……艰难地表态。从没有一个人有勇气说:我没看法。”


身处一个喧嚣的时代,即使不想说话,很多时候也不得不说话。这时候考验的就是定力。沉默寡言,看似是“拙”,其实也是一种智慧。




行事要守拙,即是要兢兢业业,一步一脚印。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一生所著,煌煌千万言,这么多学问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他说:“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钞录或笔记。”看到一本好书就抄一点,记一点,积小成多。这种方法做事绝对快不了,然而欲速则不达,这种“拙”恰恰是最快达到目的的手段。


为人要守拙,就是要行中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看到旁人犯错,善意提醒即可,不可大庭广众指责对方,令人尴尬难堪。对待自己的错误,不可如强迫症一样,锱铢必较,非得当下解决;分清轻重缓急,分时段改正之即可。错不可不改,但也不能强改,此之为中道。有时候这种做法会被人目为糊涂。然而表面糊涂,心里明白,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




也许有人会批评:抱朴守拙是不够进取的表现。然而这种“不进取”,恰恰是最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的一生犹如航行在大海之上,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惊涛骇浪。抱朴,就是捉紧生命的舵盘,时刻警醒,不至于误入迷途;守拙,就是张紧风帆,捕捉风势而动。迎风之时,船去得快;逆风之时,船不动就是进步。


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编撰,转载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抱朴子》10句名言,感悟道家智慧!
《抱朴子》10句名言,感悟道家智慧
藏在“拙”字背后的智慧
【智慧】曾国藩:做人守拙,做事守缺
先见之明是智慧,自知之明是成熟
静字工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