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说中国没有匠人精神了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火了,点击量超百万,这个传说中以二次元和花痴爱好者聚集著称之地。


然后从B站蔓延到微博及各大网站,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5,超过《琅琊榜》(9.2分)和《舌尖上的中国》(9.3分)。




很多人议论它爆红的原因,其实无非四个字 ——“匠人精神“


谁说中国没有匠人精神,这群文物修复师身上就是人匠精神的最好呈现。




为匠人精神代言的“故宫男神”——王津


王津16岁进入故宫博物馆工作,如今已有四十多年,他从事的是唯一在故宫绵延下来的没有断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钟表修复技艺。






这对古钟就是王津师傅修复的


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






它出库房时却是这样的:零件散落,破损严重


在修复中最难的不是恢复它的走时功能,而是恢复它的演艺功能。



法钟内部复杂的机械传动系统



宫廷钟表大都是孤品,没有零件可以替换,所以在修复中很多残损的配件需要自制,还要和原配件完全吻合,差一点都不行。





为自制一个齿轮,王津需要用小细锉慢慢在齿上找,一个小小的零件花几天、一周做,都是很正常的事。






恢复演艺功能的古钟


历时8个月的修复后,我们终于能像乾隆皇帝那样观看到钟表的走时表演了。





有多少人只看到古钟修复后的灵动,却永远不知道这背后是修复师日复一日倾注的心血。





在人潮攘攘的钟表展馆,王津看着玻璃展柜中已修复好却静止不动的古钟,眼中流露出一丝遗憾,这种心疼大概就是想分享美与喜悦而不得的遗憾。


除了王津师傅外,故宫博物馆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修复师



陶瓷组王武胜师傅在修复一件唐三彩马



他们靠一代代师徒传递来完成故宫文物的修复事业,一群匠人在最繁华的市中心做着最平静的工作,只为传承二字,他们传承的不只是技艺,更是匠心和工匠精神!




镶嵌组修复工作



他们的手艺,有几千年的生命,他们师父的师父,是中国古代士农工商中的“工”,他们展现着传统中国四大阶层中唯一传承有序的“工”的阶级的传承密码。




木器组屈峰在修复辽神木佛像



修复师孔艳菊修复番人进宝图顶箱柜



对于枯燥、重复的修复工作很多人都很难适应,从事这行主要还是喜欢、有兴趣


王师傅曾说过看到一座破旧的钟,能在自己面前恢复活灵活现,他觉得心里特舒坦。




▲王津修复过的古钟



一代代修复,一代代观摩,我们的民族性格和审美也由此塑造。



揭画



     髹瑟



缂丝



摹印



在这里文物不再只是陈列于玻璃展柜后的物品,它是修复师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修复师们是一个个慢下来倒追时间的匠人,他们所传承的工匠精神令人动容!




▲修复师张旭光在修复书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匠人 · 借时钟玩穿越,“故宫男神”以自己的方式与古人对话
“故宫网红”修表王师傅告诉你:这就是中国人的工匠精神!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修复师匠人匠心的工匠精神打动众网友
洗净浮华独匠心,梅花香自苦寒来
伟大,就是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 | 匠人
真·男神|我迷上了隔壁老王!虽然他满手煤油味,还只会修钟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