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九守”:九种修行守住好生活

一守和


《道德经》上云,“天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圣人法天顺地,不拘於俗,不诱於人,「故贵在守和」。


和首先是我们内在的和,阴阳调和,一张一弛,身体自然百病不生。其次就是“和于人”。君子与人相处,贵在和。和而不同,与人为善,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与人,自然能够与人和谐相处。


和光同尘,与俗为乐。这是《道德经》里的智慧,也是儒家“中庸”的含义之一。一个人太过孤傲,必然不能“和”于世俗,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这是道家和儒家都不推崇的。




二守虚


日月满盈则仄。人不能求满盈,但要永不自满,日进其德。老子告诉我们,“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弊不新成”。守虚就是不要“满”、“不要盈”。只有不满、不盈,我们的人生才能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发展和收获,也才能不断更新。


《道德经》上说,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人生要守虚,守虚才能容物,守虚才能不断发展和更新。




三守仁


《孟子》中说,“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仁,是上天尊贵的爵位,人间最安逸的住宅。


仁,左边一个“人”,表示一个站立的人;右边一个“二”,代表天、地,指做人要效法天地。三代表天、人、地三才。仁字从二不从三,即要化掉人心,只怀天地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来为人处事,即有博爱心、包容心,自会产生仁爱心。这是个人自我提升之道。



四守气


人以血气为精华。气充盈则祸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人被嗜欲所牵累,导致精神消耗,内气不充。修行人必须清心寡欲,保养元气。


元气既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因素,也是人体的根本。如果元气损耗过多,人就会得病。根据中医的理论,一个人只要能培植、守护好自己的元气,可以说就不会生大病。而且元气充沛的人经历旺盛,无论是从外表还是从身体各个部位内在的情况,都会比同龄人更加年轻。




五守静


《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静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气。《大学》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以说,静是安定、思虑和有所得的基础。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一个人内心不静,很难真正思考问题,做人做事也一定会骄矜、浮躁。安静的人会仔细观察中审时度势,更容易深入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感悟人生道理。

只有守静的人,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和美。浮躁的人、脚步匆忙的人总是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或许会经历人生岁月的蹉跎或道路的泥泞坎坷,但保持淡泊的处世态度,泰然处之,就能在纷繁中找寻自己的心的超然和安宁,不受世俗的干扰和冲击,人生也更豁然开朗。



六守神


精、气、神是人身上的三宝。其中,“神”是最重要的,因为它统领着精和气,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它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比如说一个人目光炯炯有神,就是一个人“神”的具体体现。


唯有神的存在,才能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正如古代养生家强调指出:“神强必多寿。”这里说的“神强”实为脑神健全之意,只有脑神健全,才能主宰生命活动、脏腑协调、肢体活动、五官通利,全身处于阴阳平衡的正常生理状态。

关于养神,最重要的是心态必须保持恬淡虚无、清静愉悦,身心不能躁动,保持良好的情绪。《黄帝内经》明确指出,养神的关键在于排除杂念,保持心地淳朴专一。《黄帝内经》中也有这样的认识:“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这充分说明了清静有助于神气的潜藏内守,而身心的躁动则会导致神气外泄乃至消亡。



七守易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其中易有三个意思。简易、变易和不易。


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人却可以用智慧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


变易和简易,从人生修行的角度看,就是要我们知道,什么能变,什么不能变。人的操守、修道之心是不能变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另一个方便,我们要懂得变化,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成就我们的事业和修行。




八守清


心清如水,没有贪污之念,不耽於嗜欲。心清如水,没有贪污之念,不耽於嗜欲。谓神为知之源,神清即知明。故“人莫鉴於流水而鉴於澄水者,以其清且净也”;而精神难清而易浊,犹如“盆水清之,终日不能见尘暧;浊之,不过一挠,即不能见方圆之象”,是以“圣人不失所守”,“养生以安世,抱德以终年”。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守清就是保持内心的纯洁,清净,只有纯洁、清净的内心,才能看清这个世界,也才能心无挂碍健康长寿。




九守弱


《道德经》上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认为,柔弱是生命的特征,而刚强则是死亡的特征。“物壮则老,是为不道,不道早已。”话说的已经很明白,人要想健康,要想长寿,一定不能太过刚强,一定要守住柔弱。


为人处世,都讲求一个度。饮食、运动都要有度,做人处世要有度,超过了这个度就是“刚强”和“不道”的表现。


转载本文须注明:
来源:儒风大家(微信ID:rufengdaji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
道家百日筑基戒色之嗜欲损生伐命
[卷之九十九 养生余录(上)]欲不可纵
养生类纂
不摇晃 刊第十期《前线》
将心比心,才有知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