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可不恋爱,也不要做小三


本文配图选自电影《面纱》。爱也有很多层面纱。这一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南方,细腻而朦胧。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16:09 宁可不恋爱,也不要做小三 来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点击上方音频即可收听童尧老师的温情朗读


吉根写过一个小说,名字叫做《爱在高高的山岗》。

讲一个爱尔兰小三,叫科迪莉亚的,用30岁到40岁的十年,像《灰色花园》里的母女一样,闭门不出,深藏不露,等一个人践诺。 

那个人,是一个医生,有妇之夫,在那个苹果坠地的秋天,用《日瓦戈医生》藏起她一绺金发的人。 

“你等我,”他说,“十年后孩子们都长大了……答应我你会在下个世纪第一个新年的前夜来见我。那天晚上来见我,我会跟你回家,和你一起生活。我答应你!” 

从此,她像一只蚕一样,织起自己的茧。她守在苹果园后的小屋子里,离群索居,昼昏颠倒,灰尘一层一层地落下来,树篱一点一点弥漫了她的门和窗,她潜在黑暗中,像从人间消失了一样。 

再没有人看见过她。


她在十年后的第一个新年前夕,敲开檐下雨水桶上的冰,用积水擦拭身子,煮了一个鸡蛋,走出家门。外面已经全变了,她沿着陌生的街道,去海滩上等他。十年前他们第一次在那里坐下。那时,她躺在芦苇丛中,拉起衣领。风声很奇怪,像在进行一场汽车比赛。 

然而她等到了什么? 

那个医生,那个取走了她几盆被风吹落的苹果,她的金色头发,她的信,她在三十岁那年交付的秘密爱情的男人,没有来。 

她在海边的沙丘上坐着,坐在新旧之交的薄薄的弦上。游行队伍带着铜管和小号的乐声穿过她。太阳在天上,烧出一个橘黄色的洞。 

一个女人来了,她俯视着科迪莉亚,说她的丈夫不会来了。 

“你的信写得不错。”她继续说,“可笑的是,我曾祈祷让他离开我......我没有勇气离开他,他也没有勇气离开我。我们都是胆小鬼。这真是个悲剧。” 

吉根的笔很冷,描述什么都像是隔世,好像离你很近,又好像远在天边。因此,科迪莉亚像是一个夹缝里的幽灵,亚光的、温柔的、受苦的,让人心疼的角色。 

我们会为她的牺牲而悲凉,也会为医生的凉薄而愤恨,更为青春的有去无回而郁郁。 

但在你我身处的现实里,一旦提及小三,因为道德审判和情感掠夺,因为大房原教旨主义,恨意满心,怒火焚身,恨不得当街扒了她的衣服才后快。 

何来的怜悯,何来的同情?也是笑话。


这种体验上的差距,来源于理解的有无。

科迪莉亚在另一个世界里,没有威胁,没有干扰,无害无菌无污染,她的故事就是故事。我们就像做阅读理解一样,能平心气和地,去深入她的处境,体恤她的情绪。 

但如果科迪莉亚就在身边,她的故事就是我们的事故了。 

而对于一个给我们带来伤害的人,我们本能地,想要诅咒和报复,理解就无从发生。 

前些天,和一个朋友聊到小三的事。他是已婚者,中产,也算有声望,只是夫妻并不睦,出轨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我说:“那些你喜欢过的人,你是怎么处理的?” 

他说:“要看。” 

看什么呢?无非是第三者的表现。看她是否足够驯服,牺牲足够大,姿色足够好,要求足够少,吸引力足够大……然后再权衡。 

一般的,玩够了就给点生活费,以冷暴力分手。 

还算不错的,钱给多一点,情话说密一点,天长日久,姑娘被永远无法实现的诺言耗得满腹委屈,脾气上来了,男人受不了,同样,以冷暴力分手。 

“如果你非常喜欢她,非她不可,你会怎么办?”


他沉默了一会,说:“到我们这个年纪,你知道,离婚的代价是非常大的,财产,孩子,舆论,各种关系……都耗不起。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离。况且,外面那些女的,开始玩玩时还行,慢慢地,一个个都变成怨妇,天天哭哭啼啼,活力啊朝气啊,都没有了,没意思,也没有离婚的必要。” 

持这种论调的,不仅我朋友,不仅《爱在高高的山岗》中的医生,而是中年已婚男的大多数。在这个群体中,自私就是他们的时代症候。 

在具体的临床表现上,无非以下这些: 

要对方忠贞,自己却始乱终弃; 

要对方顺从,自己却出尔反尔; 

要对方受辱,自己却我行我素; 

要对方持续牺牲,自己却不负责任; 

要对方只身深陷道德雷区,自己却进可攻退可守地尽享齐人之福; 

要对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自己却神龙见首不见尾; 

要对方年轻、有趣、美,自己却心安理得地臃肿、鄙俗、丑; 

要对方提供无限的快乐,自己却带给他人无尽的痛苦。


我好像说过,中年已婚男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私的物种,没有之一。与他们纠缠,风险太高,成本太大,胜算太小。而一般的第三者,多数是年轻姑娘,看不清真相,守不住底线,就容易沦为玩物。 

有些姑娘自恃新女性,无视这种规则,将之视为一种生命体验。但恕我直言,这不论从哪方面算,都算不得一桩好事。 

从心理学来说,与已婚人渣过招,会让你深受其害,伤害程度与你单纯程度成正比; 

从经济学来说,亏损太大,增益太少; 

从伦理学来说,你是道德的对立方。 

因此,哪怕你倾囊付出,哪怕你伤筋断骨,哪怕你死无葬身之地,堕入无间轮回之所,也不过落得一声,“自作自受”。 

假如你正深陷此类泥沼,请记得,不要再管沉没成本,赶紧咨询律师,准备证据,或上诉,或调解,或威逼,但一定要向他要一笔丰厚的钱,离开。这是最重要的。 

其他的,丰富自我、钱包和社交,能报复就报复,报复不了就释怀,已经是鸡汤界的事,我就不管了。 


科迪莉亚付出十年时间,从青丝如雾,等到白发如雪,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后来,医生跑上了沙丘,气喘吁吁,面带微笑,直到他看见了自己的妻子。 

月光下,他的套装闪着亮。 

他也老了。 

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没有向她伸出手来。他没有像以前那样躺在长草丛里,把头埋进她的臂弯。 

他站在那儿,好像那是事故现场,而他来得太迟了,心里明白如果他来得早一些,也许可以做点儿什么。


电台配乐:林忆莲《伤痕》

周末在家看了一部去年的电影,叫《依然爱丽丝》,说的是一位语言学教授罹患阿兹海默症的故事。电影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像海啸前的海面,突然变成不可思议的平静的乳白色,把人性的黑洞都掩藏在身后。

写了影评给师父看,他在QQ上回我,“你也快人到中年,开始考虑生死问题很正常”。我刚认识师父时他也刚40岁,那时写了篇杂文叫《男人40就变鬼》,当时觉得标题好奇怪,现在能理解一两分——只有人到中年才能品出一两分人生真意,心里也才鬼头鬼脑的无根无绊。

看到周冲写的科迪莉亚的故事,我突然想到师父那篇文章的标题。写作学上有个概念叫“文本”,作者写出小说,只是“文本”,文本只有经过不同人的阅读,对人物有了不同理解,才能称之“文章”。所以有句话叫“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每个人眼中的“科迪莉亚”都是不同的,她选择相信谎言,她十年的等待,她的选择,在每个人眼中也都有不同的解读。

感情里最不能讲值得不值得,因为一切只和当事人的内心体会有关。但我想说的是,人生其实真没我们以为的那么漫长,我们应该做的,是在还自由的时候,不要自我欺骗麻痹,应该勇敢努力地选择真正想要过的生活,去尝试一把。

希望你幸福。

妍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李尔王】中文字幕
英国女护工与13岁少年发生关系,为对方生下孩子,并对丈夫谎称孩子是他的
腾讯新闻
■〖天津卫老照片〗1057:康科迪亚俱乐部
女士手指甲长达30厘米,她已经30年没有剪过,把它视为艺术品
美国25厘米长的“拇指姑娘”,出生时只有208克,后来怎么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