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事慧丨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



郑板桥非糊涂人,20岁考中秀才,40岁得中举人,44岁成进士。


然而仕途还算顺当的他为何会语出一句“难得糊涂”?


他听闻莱州有一云峰山,碑刻颇多,便前往。不料,因赏玩碑刻过晚,他不得不借宿山家。一位儒雅老翁将他迎进屋去,两人攀谈起来。老翁自称“糊涂老人”,出语皆都不凡。


虽为山间茅屋,老翁房中竟陈列古砚一尊。砚台有方桌大小,质地细腻,刻镂精良。因知郑板桥之名,老翁遂请他题字刻于砚背。郑板桥笑许,取“糊涂老人”之名,大笔一挥,留下了传世墨宝“难得糊涂”,随后便取出他最爱的一方印,落款上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茅屋老人见后,笑而不语。




因砚台颇大,砚面尚且留有余地。郑板桥便说:“老先生似还应写一段跋语。”


老翁思忖片刻,便写下:“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其后,老翁又取一方玲印,轻盖于落款处。


只见印上赫然写道: “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


郑板桥看后大惊,心中不觉黯然成愧。他虽为进士出身,能力却未及殿试之准。郑板桥感于此,便再次提笔在空隙处补写道:“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


老翁看后,仰天大笑道“真乃高士也”。而郑板桥也若有所思,低头笑而不语。


从茅屋老翁处归来不久,郑板桥便挂印而去,大隐于市,弃官云游,从此以书画为生。




有人言: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说的正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而郑板桥的这一出幡然领悟,正来源于那日山中老翁的隐于点化。


有时,真正的强者往往是外不露锋芒的,正如故事中老者一般,他们虽表面看起来平凡甚至会“糊涂”,其实是敛藏锋芒,大智若愚,其人达观大度,不拘小节。相反,那些一有点小才就四处炫耀之人,拥有的并非是真正的大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文故事:郑板桥题写“难得糊涂”
郑板桥:清楚难,糊涂更难
“难得糊涂”是怎样写出来的
“明镜高悬”和“难得糊涂”的由来
难得糊涂
“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郑板桥此话何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